Saturday 28 May 2022

分析:常态化核酸检测将拖垮地方财政

来源:
大纪元

中国推行常态化核酸检测的庞大开支,各地是否动用到医保基金支付,连日来引起舆论关注。近日,中共国家医保局明令,常态化核酸检测费用由各地政府承担。

专家指出,地方政府原本就因为没钱才动用医保,现在不许用,又要搞15分钟核酸检测圈、建永久性方舱医院,财政只会更为吃紧。

测算核酸这笔账 医保局急令整改

28日上午,中国多家地方媒体皆刊发“国家医保局:常态化核酸检测费用由各地政府承担”,报导引述国家医保局有关司负责人的话说,关于近期网上舆论非常关注的常态化核酸检测费用,他援引相关《意见》称,所需费用由各地政府承担。

其所援引的《意见》即2020年中共国务院联防联控机制下发意见中指,“应检尽检”所需费用由各地政府承担,“愿检尽检”所需费用由企事业单位或个人承担。

而官方所谓“网上舆论非常关注”指的是几天前,由华创证券研究所首席宏观分析师张瑜署名发表的“测算核酸账本”一文在网上广传。文中说,“一个被遗忘、但至关重要的测算前提,是常态化核酸费用约80%由医保负担,各级财政仅需支付约20%。而全国医保仍有3.6万亿‘余粮’,足够全民2天一测3年半。”

此文发出后,引起舆论反响,质疑目前多地推行的常态化核酸检测是由医保支出。

25日,第一财经报导,中国多地医保部门近日陆续收到国家医保局抄送的一份函件,明确提出用医保基金支付大规模人群核酸检测费用不符合现行医保政策规定,要求相关地区立即整改。

医保局明令禁止 说明地方挪用医保

一位关注医疗保险的大陆民众刘先生26日告诉大纪元,许多民众皆关注核酸检测费用是否来自医保基金,“既然国家明确禁止大规模核酸检测使用医保,说明过去这段时间,确实有些地方有这样的现象,国家才会出文禁止。”

旅美经济学家郑旭光26日告诉大纪元,核酸检测虽不至于像华创证券分析师说的“全民2天一测”,但是这种旷日持久的措施,确实会是庞大的一笔开销。

他说,核酸检测不是医疗,不应该用医保支出,但是从医保局要求整改的函件来看,很可能大部分地方都动用了医保,“我的理解可能大部分地方都动用了,因为这个开支不小,地方政府确实没这笔准备,现在财政又困难。”

长期关注医疗话题的医生“庄时利和”在微博上说,一些地方目前开展的常态化核酸检测,用医保支付是缺乏依据的,不符合现行规定。医保需要考虑的是所有参保人的利益,地方医保部门是没有权力扩大医保基金的使用范围,一方面的开支增多会影响到其他病种的报销。

熟悉保险的业内人士孙先生26日告诉大纪元,挪用医保基金,势必造成民众医疗质量下降。如果医保账户亏空了,无法支付药品的医保给付部分,原本符合医保报销的药品,将不再纳入给付范围,在配药上,民众将被迫改用比较便宜的药品。

上海市民姚先生27日告诉新唐人,他是患有脑梗偏瘫的残疾人,需要长期吃药,“配药一次要两三百元,现在医保没有报销了,我估计钱都用在核酸上了,现在买药的钱、吃饭的钱都没有了,对政府丧失信心。”

杭州宣布从2天1检改成3天1检

杭州市是最早宣布“常态化核酸检测”的城市之一,今年4月底,规定所有市民每48小时务必完成一次核酸检测,否则健康码会弹窗提醒,无法进入公共场所和乘坐公共交通工具。

5月26日,杭州决定调降常态化核酸检测频次,从2天一检改为3天一检。

据第一财经测算,杭州2021年末常住人口1220.4万人,一般公共预算收入2386.6亿元。如果核酸检测2天一检,每次混管成本5元来计算,一年的检测费用为111.36亿元,占地方财政收入近5%。值得关注的是,2021年,杭州市一般公共预算支出2392.6亿元,已经超过预算收入。

目前北京市、上海市、山东省、山西省、江西省、湖北省都已经在全省(市)开展常态化核酸检测。

郑旭光分析,当局现在明令大规模核酸检测由地方财政支出,理论来说,一样是老百姓买单,因为财政收入也是来自于税收,而且这笔“抗疫”支出会越来越庞大。

“不止千万级大城市要建15分钟一个检测点,还要搞永久性方舱医院,已经到了很荒唐的地步。中共以政治挂帅,以卫健委为首蛮干,开放辉瑞疫苗进口能解决问题,它不开放,让老百姓不停地做核酸检测,给黑色产业链提供了一笔垄断的生意,给贪官提供了贪污的机会。”他说。

时政评论员王赫认为,“如果财政没钱,医保不出钱,当局又要搞常态化检测,各地就要迫使企业、老百姓自己掏钱。当局也早在政策上埋下伏笔,就是可以缩小‘应检尽检’范围,扩大‘愿检尽检’,把责任转嫁出去,割老百姓的韭菜。”

网民热议:接下来要过紧日子了

“常态化核酸检测费用由各地政府承担”话题在网路上引发民众抱怨。一位宁夏的网友说,“深圳、广东、上海、福建,地方财政支付可以,年年有结余,我们这个稳居全国倒数,年年累积赤字靠中央救济的地方怎么支。”

一位浙江网友说,“年年有结余是在正常经济活动的情况下,你看看今年会有结余吗?”

还有民众批评,“大公司都开始裁员降薪,地产半死不活,互联网重拳打压,小地方的公务员都发不出工资,钱从哪里来?增加税收?还是企业和个人来承担?”

一位医疗界民众说,“昨天医院开会,口号是勒紧裤腰带过紧日子了。”


from 博谈网 https://botanwang.com/articles/202205/%E5%88%86%E6%9E%90%EF%BC%9A%E5%B8%B8%E6%80%81%E5%8C%96%E6%A0%B8%E9%85%B8%E6%A3%80%E6%B5%8B%E5%B0%86%E6%8B%96%E5%9E%AE%E5%9C%B0%E6%96%B9%E8%B4%A2%E6%94%BF.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