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新型冠狀病毒確診個案上升至超過40宗,其中10宗新增個案據稱是一家人和廣州親戚吃火鍋時互相感染,是香港首次出現家庭性集體感染。
實行「一國兩制」的香港和大陸之間設有邊界,初期在香港確診的新型冠狀病毒感染病例大多是曾前往大陸的輸入型病例,但近期發現有從未外遊的本地患者,證明已出現二代病例傳播。香港政府形容防控工作形勢越來越嚴峻,不排除會有進一步的社區感染個案。
位於青衣的公共房屋長康邨30多層高的康美樓,先後確診兩宗個案,兩名患者分別住在相隔約10層的07號單位,港府派專家調查時,發現其中住在低層的患者單位自行改裝了排氣管,排氣管接駁糞渠(即衛生間下水道),沒有密封,令病毒有機會經糞渠回到廁所。
港府基於安全理由,要求該座大廈所有07號單位的住戶撤離至檢疫中心,涉及約30多個家庭。
這宗同一大廈感染的個案,勾起了2003年九龍灣淘大花園爆發300多人集體感染非典(SARS,沙士)的回憶,但香港的專家和港府官員再三強調,今次事件不會重演淘大花園的傳播情況。
香港行政長官林鄭月娥表示,高度關注有關情況,強調當局不會掉以輕心,會詳細調查,並支持目前以嚴陣以待的方式處理。
香港日前開始要求所有曾經前往大陸的入境人士,不論國籍,均需接受強制檢疫,截至10日,共有2196人需要接受強制檢疫,1987人是香港居民,隔離人士中,大部分需要留在家中,透過視訊、網路通訊或電話等方式與當局保持聯繫,如果被發現擅自離家,即屬違法。
港府表示,有9名香港人違反強制檢疫令,已尋回其中7人,並作出警告,警方同時向兩名未尋回的人士發出通緝令。
連夜撤離
香港主管衛生事務的部門發現,2月10日確診的62歲女病人,與1月30日確診的一名75歲男患者,同樣住在康美樓不同樓層的07單位。
香港衛生防護中心啟動跨部門應變小組展開調查,審視兩宗個案的感染是否存在環境因素。
衛生部門派員到大廈緊急撤離07號單位的居民,涉及30多戶,初步得知4人出現病徵,已送往醫院隔離治療,其他人則被安排前往檢疫中心接受隔離,亦有一些住戶暫時未與政府聯繫,暫時不知道如果住戶拒絶入住檢疫中心是否需要負責。
港府派專家到患者單位視察調查,發現住在較低樓層的女患者,單位糞渠的排氣管接駁位,沒有封密,不排除是病毒源頭。
港大微生物學系傳染病學講座教授袁國勇亦有到場視察,他表示,有可能是男患者的糞便帶有病毒,經排氣管進入女患者單位,令她受感染,令人擔心可能是空氣傳染。
但袁國勇亦表示,現階段不能夠排除其他傳播途徑,兩人可能透過升降機或其他接觸互相感染,亦可能新一名患者其實是在其他途徑受感染。
中國國家衛健委高級別專家組組織鍾南山亦曾經警告,要注意糞便傳播的可能性,武漢大學人民醫院及中科院武漢病毒研究所也曾證實,患者糞便可能帶有活性病毒。
淘大花園2.0?
為什麼只是疏散07單位的住客,而非全部住戶呢?袁國勇表示,兩名確診患者都是住在07號單位,看不到與其他單位相關,無理由要整幢大廈居民撤離。
根據香港媒體報道,該座大廈的其他居民表示憂慮,會加強個人衛生。
這宗事件令外界想起2003年淘大花園E座,300多人集體感染非典的事例,當時專家研判指,病毒是由排糞管等管道傳播。
袁國勇表示,可以肯定康美樓不會是淘大花園E座的翻版,他指出,第二名患者的單位可能做過自行改裝排氣管工程,令到糞渠並非密封,病毒可以進入屋,但他視察過同大廈多個單位,大部分的排氣管都沒有改裝,居民不用太過擔心。
香港運輸及房屋局局長陳帆亦指,今次情況與2003年淘大花園不同,因為長康邨的排污水管設置在室內,淘大花園當年的排污渠在戶外,病毒有機會透過風向、喉管破損等原因傳播。
from BBC中文 https://www.bbc.com/zhongwen/trad/chinese-news-5145517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