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國脫歐進入倒計時,離最後期限不到6個月,「離婚協議」還沒著落。在這關鍵時刻,執政的保守黨召開年會, 脫歐是必談話題。
首相特里莎·梅在閉幕講話中宣佈,脫離歐盟後的英國將「充滿希望」,欣欣向榮。之前,因為脫歐問題跟首相翻臉、辭職的前外相鮑里斯·約翰遜借黨代會平台再度抨擊首相的「契克斯計劃」(脫歐方案),稱那將令英國蒙羞。
脫歐總指揮、脫歐事務大臣多米尼克·拉布(Dominic Raab)也在年會上嚴正警告:如果歐盟試圖把英國「鎖定」在關稅聯盟之內,那就只能「無協議脫歐」(No-deal Brexit),別無選擇。
脫歐還涉及許多其他協議,但脫歐協議和規定脫歐後雙方關係的協議是最主要的,而貿易和人員流動又是未來雙方關係中最關鍵的兩點。
脫歐是個複雜、繁瑣、令人困惑的話題,下面這些關鍵詞、可能性和可參考模式提供了一些入門鑰匙。
五種參考模式
作為歐盟成員,英國與世界其他地方貿易遵循的是歐盟統一簽訂的協議,總共22項跟單個國家的雙邊協議,5項涉及多個國家的多邊協議。這些協議覆蓋52個國家。
退出歐盟就意味著退出這27個貿易協議,與52個市場的貿易協定需要重新談判。
英國本身是個大市場,自帶魅力,單獨談協議也可能更有利。這方面有5種模式可供參考。
1. 挪威模式 (The Norway model)
- 歐洲經濟區成員,完全參與歐洲單一市場,必須向歐盟交費並遵循歐盟大部分法律,享受歐盟成員間的人員自由流動
挪威、冰島和列支敦士登不是歐盟成員,但是歐洲經濟區(單一市場)成員。它享受無限制市場凖入權益的代價是承擔一定份額的歐盟預算負擔,遵循共同規則和標凖等歐盟法規。歐盟國家公民可以自由出入挪威,在挪威定居和工作。
挪威不必遵循歐盟在農業、漁業、司法和內政事務方面的法規。
但是,挪威對單一市場的規則制定沒有發言權。
2. 瑞士模式
- 歐洲自由貿易聯盟(EFTA)成員,但不是歐洲經濟區(EEA)成員,與歐盟簽訂雙邊經貿協議,覆蓋部分但不是全部貿易領域,也分擔歐盟預算但金額少於挪威。沒有義務遵從歐盟法律,但必須實施歐盟的相關規則以便開展貿易;雙方人員自由流動
瑞士與歐盟有自由貿易協議和120項雙邊經貿協議,絶大部分產業因此得以進入歐洲單一市場,但銀行業和其他服務行業受到市場凖入限制。瑞士出口的50%進入歐盟。
英國的銀行和金融業佔經濟的80%。
瑞士和歐盟人員自由流動。但2016年瑞士全民公投贊成對歐盟勞工人數加以限制,沒有付諸行動,卻已經招致歐盟報復,暫停相關協議並凍結瑞士參與歐盟教育項目資格。
3. 土耳其模式
- 與歐盟關稅同盟,即向歐盟國家出口的工業產品沒有關稅和配額限制,但必須對從歐盟以外市場進口的商品徵收歐盟統一的對外關稅
土耳其不是EEA、EFTA成員,但與歐盟有關稅同盟,就像安多拉和聖馬利諾一樣。它向歐盟出口工業產品沒有關稅,沒有配額,但關稅同盟不包括農產品和服務產品。
土耳其不能自行規定對來自世界其他地方的進口商品關稅,必須用歐盟的稅率,而且對這些關稅的設置沒有發言權。
4. 加拿大模式
- 加拿大與歐盟之間的綜合性經濟貿易協議(Ceta)尚未生效,協議取消了絶大部分商品的關稅,但食品和服務排除在外,並規定要證明出口歐洲的商品原產地
綜合性經濟貿易協議(Ceta)談判持續了7年,現在仍未生效。根據協議,加拿大享有歐洲單一市場優先凖入資格,不需承擔挪威和瑞士那樣的義務,大部分關稅取消,但一些「敏感」食品,比如雞蛋和雞,關稅不免。
加拿大出口商必須能證明他們出口歐洲市場的商品全部是「加拿大製造」,以杜絶不符合協議規定的商品走後門進入歐盟;它們還必須採納歐盟的產品標凖和技術規範,而對這些標凖和規範的設定沒有發言權。
Ceta涵蓋了服務業的一部分,不是全部。對於英國而言,這種模式無法為英國金融業提供它現在在歐盟享受的地位和權益。
5. 新加坡和香港模式
- 城邦國家,沒有進出口關稅,單邊自由貿易
部分脫歐派人士主張英國採用新加坡或香港那種單邊自由貿易政策,取消一切關稅,只倚靠世貿組織框架。
沒有關稅對英國的農業和製造業有巨大的負面影響,工黨和左派陣營對此支持不會很多。
默認選項:世界貿易組織(WTO)規則
- WTO的規則適用於全體成員,不牽涉人員自由流動、分攤預算、採納歐盟法律等條件。不過進出商品必須達到歐盟標凖,需要支付歐盟的部分關稅,服務進出口受限制
如果最後只能「無協議脫歐」,那麼英國的貿易將遵循作為默認選項的WTO規則。
這意味著英國和歐盟相互徵收跟其他國家同等的關稅,實施同等的貿易限制。
這是因為WTO規則允許成員國對貿易伙伴採取優惠政策的空間很小,極少的例外中最主要的一條就是在簽訂了全方位雙邊貿易協議的情況下,允許雙方相互優惠。
六個關鍵詞
進入脫歐倒計時,這幾個詞會更多碰到。
1.「無協議脫歐」(No deal):雙方未能根據《里斯本條約》第50條規定,在2019年3月29日最後截止期限前,英國和歐盟就如何脫離歐盟的具體條款達成正式協議,也沒有就未來雙邊貿易達成協議。在無法延期、沒有協議的情況下脫歐,意味著沒有過渡期,一切嘎然而止。
2. 契克斯計劃(Chequers):英國首相特里莎·梅提出的脫歐計劃,2018年7月6日在首相官方鄉間別墅契克斯舉行的內閣會議上通過。核心內容包括適用於雙邊商品貿易的「通用規則手冊」,以及英國脫歐後與世界其他經濟體進行貿易談判期間保證英國和歐盟維持無摩擦貿易往來的海關協議。計劃中包括終止人員自由流動條款。
根據人員流動自由的規定,歐盟成員國加上挪威、冰島、列支敦士登和瑞士的公民可以自由往來、定居、學習、工作而不需簽證,也沒有技術要求。英國政府已經宣佈,脫歐後目前在英國生活和工作的歐盟公民權益不受影響。
3. 軟脫歐(Soft Brexit):脫離歐盟,但在關鍵領域盡量貼近歐盟。根據這個粗泛的概念,英國可能留在歐洲單一市場或關稅聯盟內,或者兩個成員資格都保留。為此英國可能需要在人員自由流動方面做出讓步,比如允許歐盟公民在英國定居、工作、享受公共服務和福利等。
4. 硬脫歐(Hard Brexit): 英國和歐盟之間現有的絶大部分紐帶都切斷,可以遇見隨之而來的混亂導致經濟受損是反脫歐陣營最常引用的論據。
5. 挪威模式(Norway Model):根據這個模式,英國留在歐洲單一市場內, 作為條件,則必須允許人員自由流動、向歐盟預算供款(金額比現在要少)、遵守歐盟的大部分規則。
6. 關稅伙伴 ,又稱混合模式(Customs Partnership):允許英國和歐盟之間的商品貿易過關免檢,甚至可能消除愛爾蘭邊境難題,因為根據這個模式英國可以代表歐盟對來自其他地區的商品抽關稅。如果這些貨物進入英國市場,而英國關稅又較低,則相關的商貿公司可以申請退還關稅差額。
四種可能
英國脫歐進程如何推進,可以說列車已離開站台,但是前方有4條岔道。
1. 無協議脫歐:也常被用來指「硬脫歐」,即快刀斬亂麻,分道揚鑣,徹底退出歐盟,以世界貿易組織(WTO)成員身份與歐盟和世界相處。英國對歐盟的出口將跟其他國家一樣過海關交關稅。 支持者認為這意味著全新的開端,英國得以真正作為一個獨立國家跟世界各國簽貿易協定。反對者認為這將在邊境、海關造成巨大混亂,英國國內食品價格大漲,商品匱缺。
2. 有協議脫歐:雙方就如何英國退出歐盟的方式和具體條款達成協議,就英國脫歐後雙邊的各種關係達成框架協議,主要涉及貿易和人員流動。梅首相的目標是在收回法律、財務和邊境自主控制權的同時,盡可能維持無摩擦雙邊貿易,避免在北愛爾蘭設立有形的邊境。但這個設想遭到脫歐、留歐陣營的批評,歐盟也不同意。在最後時刻到來前,談判繼續。
3. 留在歐盟:脫歐已經進入倒計時,最後的時刻是2019年3月29日晚上格林尼治時間23:00點。現在逆轉這個過程對英國來說政治上十分丟臉,而且或許需要先舉行大選換個新首相才有可能。圍繞英國脫歐進程是否可以逆轉,歐盟內部也有爭論。如果英國按第50條規定退出了歐盟,然後立刻重新加入,需要得到歐盟成員國全體同意。
另一種不太正式的留歐版本,類似於「軟脫歐」,是跟歐盟達成協議, 留在海關聯盟和單一市場內,接受人員自由流動,遵從歐盟法庭裁決。這跟不脫歐差別不大。
4. 再次公投:英國政府已經排除這種可能性,但還是有人在爭取再次公投。鑒於議會難以就脫歐方式統一立場,有可能就梅首相跟布魯塞爾達成的協議舉行公投,由此突破僵局推動事態發展。在野的工黨希望提前大選,而不是再次公投。
from BBC中文網 https://www.bbc.com/zhongwen/trad/uk-457070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