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unday, 28 October 2018

丁咚:美国对华启动“B计划”的风险正在逼近?

围绕下月底中美领导人是否在布宜诺斯艾利斯举行对当前的两国关系至关重要的会晤,媒体展开了猜谜战。两国向外界释放的暧昧信息,加重了舆论的悬念。

美国政府有官员提议,除非中方认真看待白宫的谈判要求,交出具体让步方案,否则,即使两国元首见面,也不会谈及贸易课题,以避免中方利用会谈达成"看起来好看,但毫无意义"的协议。

美国对华加征了2000亿美元出口商品10%的关税后,中国立即予以反击,但力度已远远比不上美国。如果美国的贸易施压继续加码,中国如何进行报复,将成为一个艰难的问题。如果任由贸易对抗无限期持续下去,对中国经济将造成难以估量的深度伤害,甚至可能导致中国的现代化进程中断。

以目前两国对抗的胶着状况,中美元首任何一方到对方首都进行谈判,都是有损颜面和立场的不可接受的选择。



距川普扬言明年初对华2000亿美元商品开征25%关税,时间愈来愈紧迫。在第三方、即G20峰会举办地布宜诺斯艾利斯进行元首会晤,认真解决两国迫在眉睫的包括贸易在内的一系列战略问题,事实上已成为中国为数不多的最后机会之一。

对中美来说,11月将是非常繁忙复杂的一个月份。美国举行中期选举后将产生何种政治格局,美国军方将在包括南海、台湾海峡等广泛海域开展大规模指向性明显的军事演习,并召集了越来越多的印度-太平洋国家参与。随着美国官方人士访台,美军舰只停靠台湾码头,美台关系实质化加速演进。这些都可能冲击日益脆弱的中美关系。



然而,在需要在一个正确的时刻做正确的事之际,中方没有正面回应白宫的要求,甚至是否举行会晤,也是未知之数。更重要的是,对当前快速变化的中美关系,中国有关方面似乎仍然存在诸多认识误区,直接影响到对两国建立何种未来的抉择。



首当其冲的是,针对川普政府的幕僚传出要求中方提出具体让步方案,一些人单纯地理解为其向中方施压的手段,并认为不应该屈从于美国压力,继续跟美国打持久战。

作为一个政府的对外声明,川普政府在会前向中方释放任何信息,固然有施压的一面,但同时亦显示出,这个政府对当前的中美贸易关系及贸易对抗的态势,已经作出了明确的判断,确立了明确的目标,并对一切可能前景研拟了预案。

换句话说,孙悟空逃不脱如来佛的手掌心,中国若依然采取侥幸观望的态度,试图大而化之谈论战略,而不是按照美方希望的那样,去切实解决实际问题,那么就不会带来任何好的结果。

美方将按照预案对华启动B计划,两国对抗势必进一步激化。中方所设想的所谓持久战很可能尚未开打,美方就已经瓦解了中国经济的基础,并使其丧失与美国对抗的能力。



中美真正的持久战是两种经济模式、两种价值观、两种对国际体系的规划之战,是系统的次冷战。

贸易问题是中美将以何种方式共处下去并开创两国关系甚至国际体系何种未来的晴雨表和风向标,可能会产生持久的对抗,但若中方选择在此领域对美进行持久战,那么就可能向美方发出一个并不合乎时宜的信号,即将与其在全领域周旋到底,次冷战就将不可逆转。



在美国对台政策和台湾前途问题上的误判,将大大增强爆发冲突乃至战争的可能性。

一些人似乎将美国对台新政策以及台湾的呼应,认定为分裂图谋,台湾问题是美国的一张牌。正如我在《突发!美军舰执意通过台湾海峡,意味着什么?》一文里所指出的,"台湾既可以视为美国的一张牌,但在本质上又不是牌。相反,在新形势下,台湾在美国'自由开放的印度-太平洋战略'中的地位和角色将日益显要。"

不仅仅是政府,还有国会,美国全政府正式全面介入台湾问题说明,台湾已经超越了纸牌的角色,成为美国政府在地区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并在冲突情况下进行军事保护的对象。

但正因如此,美国,还有台湾,在可见的未来,不大可能将独立作为目标,反而会强化美国的政治军事援助乃为加强台湾防御能力的定义,而台湾也将始终维护现状,维护地区和平稳定。它们不仅是美国和台湾地区政府的口头承诺,而且必将成为其战略的重要内容。



相比较贸易问题,中国可能对军事安全和台湾问题更在意。美国军方加大力度进入南海和台湾海峡,使中美在最高层面协商已成当务之急。

在此背景下,一个并不那么显眼、但可能更关键的事态是,就在前不久中美防长在第三方会晤之后,魏将军很快就会出现在华盛顿,与美国政府高官举行会谈。

在中美领导人可能正在筹划中的峰会之前进行的这次对话,将比其例行的意义更重要,并且可能超出纯军事领域,成为中方投石问路、开辟中美元首会晤道路的契机。在两国对抗升级前夕,柳暗花明,中美阶段性缓和关系是有希望的。

不过,如若中国不从战略和全局角度考虑实际问题的有效解决,仍然在认识误区里打转,头痛医头,脚痛医脚,并在内外政策上延续此前的势头而不作出重要转圜,那么中美次冷战的势头仍将不可逆转。


from 新世纪 NewCenturyNet http://2newcenturynet.blogspot.com/2018/10/b.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