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方志恒(香港教育學院 香港研究學院副總監)
港中大戰落幕,港隊力戰迫和中國。而無論戰果如何,我們已迎來了一個新時代 ── 「香港主體意識」的時代。
足球與政治無關,可能是三歲小孩也騙不了的謊言;因為足球,其實是政治最集中的表現 ── 既體現了大國之間的恩怨情仇(例如英格蘭與阿根廷、日本與南韓),更往往折射國家內部的「中心-邊陲矛盾」(Center-periphery conflicts)。
學者Benedict Anderson說,國族是「想像的共同體」(Imagined community)。但共同體意識,亦要透過符號來展現;而一支足球隊,往往就是最佳的符號。馳騁沙場的球星、熱情吶喊的球迷、鮮明奪目的旗幟、萬人空巷的主場,都是「邊陲族群」建構其主體意識的最佳素材。巴塞隆那和畢爾包兩大球會,固然是加泰隆亞人和巴斯克人,勇武抵抗西班牙中央的象徵;意大利的維羅納,則折射著威尼斯人的身分認同;英國的卡迪夫城,亦盛載了威爾斯人對英格蘭人的抵抗情緒;法國的巴斯蒂亞和雷恩,就分別代表了科西嘉人和布列塔尼人的主體意識。
今天的香港隊,相信不會是史上最強的香港隊;卻肯定是歷年以來,首支真正盛載了「香港主體意識」的香港隊。而香港隊與中國隊之戰,亦成為了港人抵抗「天朝中國」的心理投射 ── 呼應著近年「中國天朝主義」全面壓迫、「香港主體意識」相應興起的時代格局。
在兩場的中港大戰之中,香港人的每一個歡呼、每一個喝采、每一個吶喊,都是「香港主體意識」興起的時代烙印。「香港主體意識」的時代來臨了,中港政治將會不再一樣。
延伸閱讀:
Duke, Vic. and Crolley, Liz. 1996. Football, nationality and the state. New York: Addison Wesley Longman.
革新保港 民主自治 永續自治 —— 香港前途宣言
《香港革新論》網址
本文章原刊於《蘋果日報》評論版,特別鳴謝作者及《蘋果日報》授權轉載。
from (title unknown) http://www.inmediahk.net/node/10390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