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ednesday, 21 November 2018

習近平訪問菲律賓:「雨後彩虹」下等待「大撒幣」

兩年前,菲律賓與中國就南海問題對簿公堂,舉世矚目;兩年後,習近平盛讚兩國關係經過風雨「又見彩虹」。中菲關係真的風和日麗嗎?

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當地時間20日中午抵達馬尼拉,開始首次對菲律賓的國事訪問。

在出訪前夕,習近平在菲律賓《菲律賓星報》、《馬尼拉公報》、《每日論壇報》上發表題為《共同開闢中菲關係新未來》的署名文章,談古論今,細數中國與菲律賓「一衣帶水」的關係。

「經歷風雨」

從1000多年前的「舟舶相繼,商使交屬」,到600多年前的鄭和下西洋,習近平強調中國與菲律賓的關係源遠流長的同時,也承認近幾年來「經歷風雨」。

「經歷風雨」或許是詩人化的輕描淡寫。菲律賓與中國長期以來就南中國海的主權歸屬問題爭執不下。而且,在南中國海與中國有主權爭議的多個國家中,菲律賓是態度最強硬的一個。

菲律賓稱中國把在菲律賓200海里專屬經濟區內的大片海域劃屬中國,並大規模填海造島的行為違反了聯合國海洋法公約。

2014年菲律賓把中國告上了海牙國際仲裁法院,要求仲裁。2016年7月,仲裁庭判定中國以歷史為理由對南中國海的主權聲稱沒有法律基礎,違反了聯合國海洋法公約。中國在南中國海填海造島的活動是破壞生態環境的非法行為。

中國斷然拒絶海牙法庭的仲裁,中國與菲律賓的關係陷入前所未有的低谷。

「又見彩虹」

2016年,杜特爾特當選菲律賓總統之後改變策略,迴避在南中國海問題上與中國正面衝突,而是尋求與中國修好以獲取經濟援助。

就在海牙仲裁庭做出裁決幾個月後,杜特爾特訪問北京會晤習近平。北京隨後表示要給菲律賓提供總額達240億美元的一攬子投資和援助。

目前,中國已成為菲律賓最大貿易伙伴、第一大出口市場和進口來源國、第二大遊客來源國。

用習近平的話說:「杜特爾特總統上任後,中菲雙方重回通過對話協商妥善處理南海問題,兩國關係經歷風雨後,又見彩虹。」

「理解我的困難」

但是,杜特爾特與傳統盟友美國「離婚」轉而親近北京的做法,在菲律賓也招致許多非議。批評者認為杜特爾特以菲律賓的領土為抵押謀求從中國獲得援助,但中國口惠而實不至,只聽金元響不見金元掉下來。

路透社報道說,杜特爾特兩年前以爭取到中國的大筆援助來自我標榜,但兩年來,他沒能拿出多少「乾貨」來顯示給國民。因此,杜特爾特這次將要求習近平說到做到,援助資金到位。

今年4月杜特爾特再次訪華參加博鰲亞洲論壇,他對記者說:「我就是喜歡習主席。他能夠理解我的困難,並願意伸出援手。我想對中國說聲謝謝。」

分析人士認為,杜特爾特是在向習近平喊話,要求中國兌現承諾。

早在8月份,菲律賓官員就按耐不住,首先透露了習近平年底內將訪問菲律賓的消息。

菲律賓預算部長喬克諾(Benjamin Diokno)對記者宣稱,在習近平11月份對馬尼拉的訪問過程中,會有「好的驚喜」。

在中國國內,嚴厲的管控仍擋不住民間對7千萬人口尚待脫貧的中國向外大灑金錢做法的不滿。儘管中國互聯網管制當局竭力封殺,習近平「大撒幣」的綽號還是在民間不脛而走。

互信與民心

中國國內百姓的抱怨或許不是習近平的關注點。他在署名文章裏,把「政治互信、合作謀實、民心相通、攜手共贏」作為中國與菲律賓未來關係發展的「四點主張」。

其中,互信與民心應該是最關鍵也最具挑戰性的。雖然杜特爾特在菲律賓民眾中仍享有很高的支持率,但他疏遠美國而拒絶批評中國在南中國海軍事化的做法,也引發了民眾的不滿。

菲律賓民調機構「社會氣象台」的一項調查顯示,84%的受訪者認為不反對中國在南中國海人工造島和軍事化是錯誤的。自1994年「社會氣象台」開始這項民調以來,在47次調查中,只有9次中國在整體信任度上獲得正面評分,其餘均為負分。

習近平到訪前夕,杜特爾特在接受新華社採訪時表示,在習近平訪菲期間,他會邀請習近平到自己的家中做客。杜特爾特還透露,他的小女兒目前正在學習中文,爭取讓小女能用中文與習近平交流,或為習近平唱一首中文歌。

讓小女為習近平唱首中文歌或許不難。讓菲律賓國民真正信服習近平提出的「四點主張」,對杜特爾特和習近平都依然是個挑戰。






from BBC中文網 https://www.bbc.com/zhongwen/trad/world-462768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