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 10月 18日
在中美全面貿易大戰一觸即發的形勢下,中美軍方在關係繼續倒退時保持溝通,但未來雙方繼續對話意願能否實現?
未能按原計劃訪問中國的美國國防部長馬蒂斯在新加坡會晤了中國國防部長魏鳳和。雙方都表示要防止兩國軍事關係惡化,避免軍事衝突風險。
這是中美兩國軍方借出席東盟國防部長擴大會議之機,保持對話的努力。
陪同馬蒂斯亞洲之行的美國防部亞太事務助理部長薛瑞福(Randall Schriver) 表示,中美"是兩個核大國,有著如果不是全球性的但至少地區性的利益,我們必須要確保,在我們互動時(不小心)踩到對方的腳趾的時候,不會升級為一場導致空前災難的事件。"
薛瑞福表示,中國軍方也抱著相似的態度。他說:"他(馬蒂斯)能和魏鳳和部長會晤,說明了中方也有意願保持事態正常和穩定。美方也持同樣態度。"
令全世界關注的是,在中美貿易大戰升級的局勢下,中美軍方近期在太平洋"共舞之際已經頻頻踩腳趾"。
南海風雲
9月份,中國軍方因美國維持對華武器禁運轉而從俄羅斯軍購後,遭到特朗普政府制裁。這是明顯體現在中美貿易大戰的陰雲下雙方軍事關係倒退的又一動作。
隨之,中國告知五角大樓,中國國防部長無法會晤原定訪華的馬蒂斯。於是美國政府取消了馬蒂斯的訪華行程。
同時,中美第二輪外交與安全對話也無法舉行。但中國外交部發言人華春瑩表示,這是因為美方近日提出希望推遲。中美雙方將繼續就舉行對話保持溝通。
9月30日,在南中國海有主權爭議的島礁外海域,中國一艘驅逐艦迫使一艘美國驅逐艦改變航線緊急避險。中美軍方隨後相互指責對方,中方堅持"維護主權",美方堅持"自由航行"。
軍事關係頻退
自從2018年年中以來,中美軍事關係出現了頻頻倒退的各種跡象。
5月份五角大樓撤回對中國軍隊參加多國海軍演習的邀請,理由是中國在南海加強了軍事行動。美國的決定令北京不滿。
2018年,美軍的B-52戰略轟炸機頻頻飛過南海地區,也不斷受到中方的批評。就在這次中美新加坡國防部長會晤前,又有兩架B-52飛越南海。
據CNN報道,美國太平洋空軍宣佈,兩架駐扎在關島的B-52轟炸機飛近南海有主權爭議的島礁,以執行例行的訓練任務。
美軍在聲明中指出,本次飛行任務是自2004年起展開的"轟炸機持續存在"(continuous bomber presence)行動的一部分,但未說明轟炸機行經的具體位置。
該聲明強調,此任務始終符合國際法與美國長期以來對印太地區自由航行的承諾。
長期以來,中國持續加強在南海島礁的軍事建設,不斷受到美方指責。
10月份,隨著中美兩國在軍事和經濟方面的緊張局勢加劇,中國拒絶一艘美國軍艦對香港進行港口訪問的請求。
中美關係走向
不斷升級的貿易戰與華盛頓對中國軍事政策的廣泛擔憂交織在一起,似乎中美關係有正在偏離和平共處軌道的跡象。
截至目前,美國對超過2000億美元的進口中國商品加徵10-25%的關稅。
中國指責美國目的是阻止中國推進"中國製造2025"戰略,打斷中國的產業和經濟升級之路,並已經明言報復。
世界其它國家的一些人士都表示對中美貿易衝突爆發影響全球的擔憂。
台海新危機?
美國9月下旬宣佈對台軍售3.3億美元,雖然沒有新的高精尖裝備,但在中美貿易大戰的陰雲籠罩下,中國軍方再次表示強烈不滿。
中國警告說,美方行徑"嚴重損害"中美兩國兩軍關係。
軍售批准之際,正值不久後(11月24日)台灣將舉行"九合一"地方選舉,這是島內第三次政黨輪替後的首次地方選舉。
北京指出,這次台灣雖是舉行地方選舉,卻直接關係到2020年台灣大選,影響到台灣政局以及兩岸關係的未來發展。
在兩岸關係陷入僵局之際,中美軍方在台海的互動可能會直接影響到台海局勢的新發展。
from BBC中文網 https://www.bbc.com/zhongwen/trad/world-459037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