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uesday, 23 October 2018

中美台海博弈:美國軍艦近三月內二度駛過台灣海峽

美國再次派出軍艦駛過台灣海峽,期間中國海軍船隻全程跟隨。

周一(10月22日)的行動是近數月來第二次有美國軍艦穿過台灣海峽。美國軍方聲稱這是美國為致力於「自由與開放的印度-太平洋」區域而作出的舉動,不過這很可能再次引起中國的不滿。

美國太平洋艦隊助理髮言人奈特·克里斯滕森(Nate Christensen)在一份聲明中表示:「美國海軍將會繼續在國際法允許的任何地方飛行、航行及行動。」

台灣防務部門稱美軍此次行動屬「例行性通過台灣海峽國際水域」。

中國方面則未有立即就事件置評。

美國在今年7月就曾派出兩艘驅逐艦駛過台灣海峽,當時中國國台辦就曾向美國發出警告。在中美就貿易等問題而分歧加劇之際,美軍在短期內再度在中國聲稱擁有主權的台灣島附近海域採取類似行動,可能令中美關係進一步緊張。

事件經過

美軍證實,導彈驅逐艦柯蒂斯-威爾伯號(USS Curtis Wilbur) 和導彈巡洋艦安提塔姆號(USS Antietam)在10月22日「依據國際法」在台灣海峽進行例行航行。

此次行動與7月的航行類似。不過7月之前,美軍有將近一年時間未有進行此類航行,最新的一次行動意味著美軍加大了類似航行的頻率。

台灣國防部證實了美軍艦駛過台灣海峽,表示相關細節由美國政府說明,但指台灣軍方在此期間「均依規定全程掌握與應對」。

台灣國防部還強調,台灣「有能力維護海疆、領空安全及確保區域和平、穩定,請國人放心」。

路透社指,行動很可能被台灣看作是特朗普政府對這個被中國視作主權領土的自治島嶼表達的支持。

台灣總統府則聲稱:「身為國際社會負責任的一員,台灣將持續致力於兩岸現狀的維持,確保亞太地區和平、繁榮及發展,我們樂見各種有助於區域安全穩定的努力。」

中美近期一直在朝鮮無核化問題上尋求合作,不過雙方在特朗普政府上任後貿易關係持續緊張,捲入多個領域的貿易戰,而美國對於中國在南海區域逐漸加強的軍事存在感亦持續不滿——本月較早前,中國驅逐艦在南沙群島海域與美軍驅逐艦狄卡特號(Decatur)一度靠近至45碼以內。

當時美軍聲明指他們與中國軍艦發生了「不安全」互動。

「台灣牌」
中國一直視台灣為其領土的一部分,並且其政策一直將台灣視作終將統一的自治島嶼。在政治路線更偏向獨立的民進黨領袖蔡英文當選台灣總統之後,中國大陸對於「台獨勢力」的戒備有所加強。

今年四月,中國就在台灣海峽進行了實彈軍事演習,同時重申中國「有堅定的意志、充分的信心和足夠的能力,挫敗任何形式」的「『台獨』分裂圖謀」。

美國自1979年起將對華正式外交關係從當時國民黨統治的台灣轉向北京的中共政權,但之後一直繼續保持對台灣的支持,至今仍是台軍武器的主要供應方。

中美關係近年存在著多個衝突點,貿易戰、南中國海的軍事博弈等都是能夠左右兩國關係及國際局勢的重大因素,台灣則是眾多因素當中的一個。

圖片版權GETTY IMAGES
台灣金門島海岸和的反登陸設施——海對面則是中國廈門市。(資料圖片)
中國外交部尚未對美軍艦船的最新行動置評,但是中共官媒《環球時報》在周二(10月23日)發表評論,指台灣方面「主動」公布美艦通過台灣海峽的消息,以及相關行動出現在美國中期選舉和台灣「九合一」選舉前,「其動機引發高度質疑」。

「美軍大概想傳遞以下信息,一是宣示『航行自由』,二是鼓舞、安撫台灣當局,三是保持對華施壓的姿態,等等,」《環球時報》周三的社論說,並指這樣的行動在軍事上「沒有什麼實質意義」,更多的是華盛頓在傳遞「政治信號」,因此中方要「客觀評估美艦過台海對我們的危害程度,既不無動於衷,也不能將之看得太重。」

7月美國海軍馬斯廷號和本福德號驅逐艦通過台灣海峽之後,中國國台辦主任劉結一曾指出,美國打「台灣牌」將會傷害台灣和全中國人民的利益,呼籲「台灣同胞」不要「幫助美國打『台灣牌』」。

上月,美國宣佈一項3.3億美元的對台軍售,當中包括F-16、C-130等戰機以及其他航空器系統部件。《金融時報》指,這筆交易表明特朗普政府將回歸「常態化」的對台軍售。

10月中旬,中國國務委員兼國防部長魏鳳和與美國國防部長馬蒂斯(Jim Mattis)在新加坡會面,當時馬蒂斯向中國軍方重申,美國「一個中國」的總體對台政策不變。



from BBC中文網 https://www.bbc.com/zhongwen/trad/world-4594875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