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riday, 5 October 2018

【獨立媒體】凍易打鹿:給劉德華先生

昨天,團結香港基金的宣傳片《讓下一代看見》出街,由四大天王之一劉德華做旁白,頓成話題。過去很長時間,劉先生的公眾形象不壞,有「民間特首」之稱號。然而今次替官方智庫發聲,支持興建東大嶼人工島,卻惹來強烈批評。

筆者相信,這早在他意料之內。劉先生接受這任務,客觀效果上,是運用其影響力,改變部分市民---特別是其粉絲——對填海的觀感,希望由中立或不太贊成變成支持。受其影響者,對填海大概沒鮮明立場,不會在社交媒體發表明確反對意見。在網上聽到反對填海的聲音,沒有她/他們的份,自然成為團結香港基金極力爭取的對象。

這也是基金用得著劉先生的地方。他努力不懈的健康形象,得到不少市民認同,今次為建制出力,等於扣減自己的形象分,用來交換公眾對東大嶼人工島的支持度。支持度的增幅,有賴劉先生的魅力,而不是從他口中說岀來的那些所謂理據。

劉德華說,若香港出現大片新土地,港人會多好多空間,去興建公營房屋及設施,基層市民改善生活就不用等這麽久。但筆者在《撐填海的環保人士》便曾經指出,大片新填地過去也出現過。當年西九填海 300 多公頃,本來是為了改善由佐敦至荔枝角一帶居民的生活質素,後來卻被地產商挪用來興建豪宅去牟取暴利。(詳情參考朱凱廸《西九文化區規劃意見書﹝一﹞──落空了的承諾》)事實上,不少專家學者都分析過,香港土地問題並非在於供應不足,而在於政府欠策略規劃之上。換言之,填海造地,根本不是對症下藥。

前天文台台長林超英早前直言,面對近年海水上升,興建人工島乃「逆天行道」。他又稱「島國在想如何救自己國家,你就去造個島製造潛在災難?是有點問題……即是市民用積蓄買年年浸的樓。」雖然前土力工程處處長陳健碩不同意,並以荷蘭為例,說明建造防波海堤等技術有效解決海水上升的憂慮;但現在我們說的是建造一個原本不存在的島,除了嚴重破壞生態環境,還至少花費幾千億元。興建高鐵和沙中線,已超支延誤,醜聞百出。在氣候變化的不穩定因素下,在海中心興建人工島,自以為人定勝天,是否明智?就算做得成,又會否把庫房掏空?既然有其他更好的解決士地不足之法(例如收回高球場、用收回土地條例收回地產商手上的大量囤地),為何劉德華先生你還要加持填海這樣一個勞民傷財的方案呢?

劉先生在《讓下一代看見》中,一開始便說:「你覺得香港還有沒有希望?有些人說沒有,但我覺得有。」但你知不知道,香港人,特別年輕一代之所以覺得無希望,是因為政府和既得利益者貪得無厭,私相授受,千方百計刮盡民脂民膏?超大型填海計劃正正是他們其中一道板斧。



原文連結

from 港文集 http://hktext.blogspot.com/2018/10/112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