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BC中文網台灣特約記者
2018年 10月 5日
美國副總統彭斯4日受邀到華盛頓特區的研究智庫「哈德遜研究所」演講時讚揚台灣民主是「更好的道路」,在台灣引起不小迴響,卻讓中方更為不滿。
彭斯在演講中先指責中國共產黨在這兩年接連拿走台灣過去的三個拉丁美洲邦交國(巴拿馬、多明尼加與薩爾瓦多),稱這是「威脅台灣海峽穩定的舉措」。隨後,彭斯仍表示,會持續遵守一個中國政策,但話鋒一轉,又指「美國一直相信,台灣落實民主制度,對所有中國人展現出了一條更好的道路」。話音剛落,台下即響起熱烈掌聲。台灣總統府則於5日回應稱,他們已經注意到彭斯演說,並感謝美方一直以來支持台灣的國際空間與對區域安全情勢的關注。總統府重申,在兩岸關係上,台灣的「善意不變、承諾不變」,並「不會走回對抗的老路,但更不會在壓力下屈服」。台灣外交部則感謝美國政府「展現一貫道德勇氣,仗義執言」。
「蠻多美國人是希望與經貿打交道,期待中國政治上能夠出現變化,但在今年三月中方修改主席連任(期限)後,確實把很多美國理想主義的人最卑微的期待都打碎了」。台灣政治大學國際關係研究中心研究員丁樹範對BBC中文表示,與其說美方挺台灣,不如說他們面對現今中國威權獨裁加劇,逐漸感受到這種政體的實際威脅。
美方台海軍演?
美國有線電視新聞網CNN報導,美方預計從11月起密集展開軍演。該報導引述美國軍方高層,演習的範圍將在台灣海峽與南海周遭,稱其是「全球性展示武力」。至於有關報導的真實性,美軍太平洋艦隊拒絶回應,台軍國防部發言人陳中吉則說「毫無所悉」。「這應該是美國軍方刻意放話,」台灣國家政策研究基金會國家安全組高級助理研究員揭仲對BBC中文說,「就算有演習,也不會是在台灣海峽上,頂多是演習前後軍艦會通過台灣海峽」。
台灣1996年首次民選總統時,也一度引發兩岸高度對峙,美國航空母艦親赴台灣海峽坐陣,避免兩岸軍事衝突。揭仲認為,就算美方想軍演,「也不會升高到那種程度」。
11月24日,台灣將迎來規模僅次於總統選戰的縣市長大選。民進黨與國民黨兩大主要黨派對於用字遣詞皆相對謹慎。台灣行政院長賴清德5日在立法院總質詢時簡單回覆:「目前美國國防部還沒有證實這個消息,(所以)台灣也沒有評論這樣的事件」。
丁樹範則認為,美國不論各種軍事行動,都要透過白宮授權,關鍵在往後美方的決策。
今年4月18日,中國在福建省石獅市沿海舉行火炮射擊演習,被視為嚴正「警告台獨」之舉。丁樹範分析,美國在台海演習的消息,絶對要詳加核實,目前台灣官方各部會的反應審慎,完全不評論是正確態度。
台灣如何自處?
美方的「挺台民主論」同時引發媒體爭論,親中國的報紙《中國時報》社論稱「特朗普為了拼期中選舉,把台灣當成政治提款機」,用「台灣牌」與「貿易戰牌」重新激起美國中下階層民眾迴響,但只是「民粹手段」。較偏獨立派的報紙《自由時報》稱,11月將逢美國與台灣中期選舉,如果真的選在這敏感時刻「秀肌肉」,背後不僅是警告中國,更有高度政治含義。
丁樹範則認為,這半年內中國修憲讓政治產生的變化,才是讓美方態度轉硬的關鍵。
在目前的美台關係上,丁樹範認為,從2016年特朗普與蔡英文通電話並自己在推特上公布,以及後來出台的《台灣旅行法》與《國防授權法》看,美方都主動想要加深與台連結,但台灣也需要審慎應對,而且要避免成為常被動回應的一方。
from BBC中文網 https://www.bbc.com/zhongwen/trad/chinese-news-4575957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