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涉及105家金融机构,牵连多上市公司
据悉,渤海钢铁专门成立了针对渤海钢铁的债权人委员会,涉及金融债务金额为1920亿元。债务共涉及105家债权方,涵盖大半个金融圈,包括众多金融机构和类金融机构。其中北京银行、天津银行、天津滨海农商行、建设银行、浦发银行、兴业银行及中国银行涉资较多,这七家银行都是债委主席团成员。北京银行、天津银行、天津滨海农商行的的信贷余额均高达百亿规模,其余四家银行的信贷额度也在60亿元至100亿元之间,规模依然惊人。
信托公司包括北方信托、天津信托、国民信托在内的多家信托公司。公开资料显示,三家信托所涉集合信托项目规模合计逾6亿元。
更糟糕的是,天津金融机构几乎集体沦陷。天津本地的银行和信托机构、各大银行的天津分行踩雷很深。
另有多家上市公司债权方宣布有坏账风险。目前,已经有津滨发展、天津银行、冀中能源等上市企业发布公告,其中津滨发展、冀中能源涉及金额分别为6198.33万元和12亿元。
偿还方面,天津市政府也并无能力为渤海钢铁兜底,天津市2015-2017年的一般公共财政收入只有2500-3000亿左右,覆盖渤海钢铁债务的难度较大。目前只能引入投资者,难度依然很大。
2、破产重整最新进展
继渤海钢铁总部被公开拍卖,卖地计划被天津国土资源局喊停后,9月14日最新消息,渤海钢铁集团破产重整计划再有进展,管理人拟公开招募战略投资者。投资人招募条件也值得一看,招募条件中有两个亮点,一是战略投资者应具备与渤钢集团相适应的经营和管理能力,名列中国制造企业500强的优先考虑。渤钢拟找个好买家,而放眼望去这样的民企和私企均不在少数,而一旦涉及到承担渤钢近2000亿的债务,实际上只能由大型国企来买单。大型国企接起来也烫手,最主要的还是要看行政指向。

二是两个或两个以上的战略投资者可联合参与投资,其中一个必须要符合全部资格。这一条相当于放宽了条件,可以是两个国企接盘,也可以是国企联合私企。
3、渤海钢铁的6年沉浮
在这一背景下,2010年由天津市政府主导,天津钢铁、天津天铁冶金集团有限公司(简称天铁冶金)、天津钢管集团股份有限公司(简称天津钢管)及天津冶金集团有限公司(简称天津冶金)四家国企共同组建渤海钢铁集团。8家银行随即授予其总计1000亿元授信额度。随后,渤海钢铁也随即不负众望登上2014年和2015年的世界500强榜单。
而现实是,这一重组属简单粗放式重组,只把四个企业绑在一起,装入一个集团。实质重组并未真正完成,四家企业各自为政,缺乏统一管理和协同。
2012年后钢铁行业下行,钢价如白菜,产能过剩的钢铁行业迎来寒冬。而在此时,渤海钢铁的扩张依然一路高歌。知情人士称,渤海钢铁承担了GDP增长的任务和压力,尽管钢铁行情下行,渤海钢铁依然不断通过借贷扩张。金融机构在政府兜底的国企信仰下,源源不断为渤钢输血,发现风险苗头后才急刹车。最后的结果是显而易见的,债务越滚越多,渤钢产能过剩却被压垮了。2016年3月,渤海钢铁债务危机最终爆发。
渤海钢铁的破产,除了外部行业环境的影响,内部管理上也存在着巨大的漏洞。债务危机发生后,天津市委巡视组在审查中又发现渤海钢铁领导人员滥用职权、管理缺位,“围猎国有资产”、“以钢吃钢”。
渤海钢铁成立之初背负了无数政府领导、金融机构的瞩目,这些人眼中散发的期待,如渤海湾盛大耀眼的日出,光芒万丈。
渤海钢铁的组建和扩张,辉煌和没落,正犹如中国能源过剩行业的一张张的剪影。
4、国企信仰渐行渐远
有人问,国企破产潮后,地方政府会不会破产。目前可见的是,时至今日,国企信仰在普通老百姓甚至金融机构眼中,依然坚不可摧。国企背后隐含的政府担保,在很长一段时间内,金字招牌也将铁打不动。地方政府信用,也是中国最重量级的信用。
有特区政府撑腰的世界500强钢铁巨人都无以抵挡破产的命运,中国现存的千千万“效益低下国企”、“僵尸企业”又将何去何从?
更值得深思的是,我国现代企业制度和破产制度的发展时间尚短,还有很多需要探索和积累的地方。
每个企业每个行业都有一个属于自己的黄金时代。命运的碎片聚集在一起,又形成了各不相同的轨迹。
我们能做的,归结起来只有一句话:前车之鉴,后事之师。
from 口岸财经 – 原鹰盲 https://www.kacj.com/jiedu/bohaigangtie.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