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初以来,中国金融界的业内人士越来越焦虑不安,因为有更多迹象迫使他们不得不相信,中国爆发一场空前的金融危机不仅不可避免,而且有可能已经近在眼前。这种悲观情绪的蔓延虽然声息不大,却可以从"唱衰中国"的分析家们日益兴奋和自信的情绪折射出来。
从春节前到元宵,在多数人忙于过节的这三周中,金融分析家牛刀一连发表八篇博文,开始了他所谓的"见证2014中国金融风暴实录"的系列写作。从中不难看到,作者的情绪就像一个被狡猾的猎物多次逃脱的猎手,终于看到了猎物陷入无处可逃的绝境,于是情不自禁地大喊:"看你再往哪里跑?"
这一次牛刀对金融风暴必将到来信心倍增的重要原因,就是决策当局正在使用超乎寻常的手段来推迟金融危机。牛刀认为,这既说明当局实际上认同了危机不可避免的逻辑,也说明危机的爆发已经为时不远,因为这些超乎常规的手段难以为继。
超常手段之一,就是继续超发货币,春节前的逆回购规模高达4050亿人民币,但利息不降反升,说明钱荒的缺口太大,超发货币达不到预期效果。超常手段之二,就是动用大笔外汇购买黄金,阻止美元升值,从而迟滞资金回流美国,推迟中国金融危机爆发。超常手段之三,就是实际上用纳税人的钱来兑付理财产品的投资者,避免违约。牛刀认为,这会导致投资机构纷纷抛弃高风险的企业债,引爆金融危机。
当然,牛刀最根本的逻辑就是,中国不公平、不道德的经济模式已经搞不下去,到了要现原形的时刻。笔者同意,不公平、不道德的体制总有一天混不下去,但用这个逻辑来判断危机的爆发时刻并不靠谱。因为我们知道,不公平的秩序完全可能拖很长时间。
值得注意的是,一贯不轻易唱衰中国经济的叶檀这一次似乎站在了牛刀一边。但她分析的角度不同。叶檀并不认为房价泡沫是中国金融的主要风险,因为她认为房价总水平的泡沫并不算严重,尽管有些地区的房价确实过高。叶檀认为真正的风险来自对住房产业能力的过度投资,挤压了有前途的实体经济。更严重的问题是,中国举国上下都在玩高利贷。金融体系的危机主要来自这种"高息吸血"的金融游戏。
叶檀写道:"打个比方,决策者实行稳健的货币政策,希望经济转型,资金流向新型高效企业,但下面有数根大水管分流,本来就减少的水量被扭曲到了大项目、大工程、大国企中,其他地方更饥渴。吸血金融模式是不正常的,如果低效企业不能退出,存货不能出清,吸血模式难以持久。俄罗斯高收益市场只维持了十个月,崩盘了。重新洗牌、重新定价,势不可免。"
http://http://ift.tt/1gCW4ha
http://http://ift.tt/1ja17pD
笔者认为,就中国金融系统的短期风险而言,叶檀的判断比牛刀更准确。更重要的是,当权者对牛刀看到的问题有一定应对之策。即将出任中国央行首席经济学家的马骏,对2014年中国经济的乐观令人难以置信。马骏认为,2014年中国经济不但不会减速,而且会增速,GDP年增长率可望达到8.6%。
http://http://ift.tt/1gCW4he
马骏的表态显然有很大政治因素,意在反击目前对2014中国经济压倒性的悲观调子。不过,马骏的信心并非完全没有依据。关键因素是,马骏相信中国政府找到了控制经济的有效办法,就是扩大地方举债,同时加强管理。这个路数反映了这样一个现实,那就是中国经济最重要的主体其实并非企业,而是地方政府。因此,只要能保证地方政府融资,限制他们乱来,就能稳住中国经济,即使投资效率不高。
过去二十年的经验表明,中国的地方政府不会对未来负责,中央政府也不能对未来负责,上下一致的利益就是度过眼前难关。这也是当代国家程度不同的普遍倾向,只不过中国政府更加不受约束。中国政府现在靠徵地盖房子保增长,民主国家则多发福利换选票,两种浪费的后果都要由后代来买单。
笔者认为,牛刀可能低估了中国体制牺牲后代利益来稳定当前的能力,不过,这不等于中国金融风暴没有近期爆发的可能。最大危险,就是当局严重低估了已经泛滥成灾的高息吸血金融,这个游戏内外勾结,已经高度国际化。如果说依赖高投资是癌症,尚可以拖一段时间,持续的内出血就另当别论了。所以,2014年的中国经济不会如马骏预言的那么好,而是确有发生金融风暴的可能。
从春节前到元宵,在多数人忙于过节的这三周中,金融分析家牛刀一连发表八篇博文,开始了他所谓的"见证2014中国金融风暴实录"的系列写作。从中不难看到,作者的情绪就像一个被狡猾的猎物多次逃脱的猎手,终于看到了猎物陷入无处可逃的绝境,于是情不自禁地大喊:"看你再往哪里跑?"
这一次牛刀对金融风暴必将到来信心倍增的重要原因,就是决策当局正在使用超乎寻常的手段来推迟金融危机。牛刀认为,这既说明当局实际上认同了危机不可避免的逻辑,也说明危机的爆发已经为时不远,因为这些超乎常规的手段难以为继。
超常手段之一,就是继续超发货币,春节前的逆回购规模高达4050亿人民币,但利息不降反升,说明钱荒的缺口太大,超发货币达不到预期效果。超常手段之二,就是动用大笔外汇购买黄金,阻止美元升值,从而迟滞资金回流美国,推迟中国金融危机爆发。超常手段之三,就是实际上用纳税人的钱来兑付理财产品的投资者,避免违约。牛刀认为,这会导致投资机构纷纷抛弃高风险的企业债,引爆金融危机。
当然,牛刀最根本的逻辑就是,中国不公平、不道德的经济模式已经搞不下去,到了要现原形的时刻。笔者同意,不公平、不道德的体制总有一天混不下去,但用这个逻辑来判断危机的爆发时刻并不靠谱。因为我们知道,不公平的秩序完全可能拖很长时间。
值得注意的是,一贯不轻易唱衰中国经济的叶檀这一次似乎站在了牛刀一边。但她分析的角度不同。叶檀并不认为房价泡沫是中国金融的主要风险,因为她认为房价总水平的泡沫并不算严重,尽管有些地区的房价确实过高。叶檀认为真正的风险来自对住房产业能力的过度投资,挤压了有前途的实体经济。更严重的问题是,中国举国上下都在玩高利贷。金融体系的危机主要来自这种"高息吸血"的金融游戏。
叶檀写道:"打个比方,决策者实行稳健的货币政策,希望经济转型,资金流向新型高效企业,但下面有数根大水管分流,本来就减少的水量被扭曲到了大项目、大工程、大国企中,其他地方更饥渴。吸血金融模式是不正常的,如果低效企业不能退出,存货不能出清,吸血模式难以持久。俄罗斯高收益市场只维持了十个月,崩盘了。重新洗牌、重新定价,势不可免。"
http://http://ift.tt/1gCW4ha
http://http://ift.tt/1ja17pD
笔者认为,就中国金融系统的短期风险而言,叶檀的判断比牛刀更准确。更重要的是,当权者对牛刀看到的问题有一定应对之策。即将出任中国央行首席经济学家的马骏,对2014年中国经济的乐观令人难以置信。马骏认为,2014年中国经济不但不会减速,而且会增速,GDP年增长率可望达到8.6%。
http://http://ift.tt/1gCW4he
马骏的表态显然有很大政治因素,意在反击目前对2014中国经济压倒性的悲观调子。不过,马骏的信心并非完全没有依据。关键因素是,马骏相信中国政府找到了控制经济的有效办法,就是扩大地方举债,同时加强管理。这个路数反映了这样一个现实,那就是中国经济最重要的主体其实并非企业,而是地方政府。因此,只要能保证地方政府融资,限制他们乱来,就能稳住中国经济,即使投资效率不高。
过去二十年的经验表明,中国的地方政府不会对未来负责,中央政府也不能对未来负责,上下一致的利益就是度过眼前难关。这也是当代国家程度不同的普遍倾向,只不过中国政府更加不受约束。中国政府现在靠徵地盖房子保增长,民主国家则多发福利换选票,两种浪费的后果都要由后代来买单。
笔者认为,牛刀可能低估了中国体制牺牲后代利益来稳定当前的能力,不过,这不等于中国金融风暴没有近期爆发的可能。最大危险,就是当局严重低估了已经泛滥成灾的高息吸血金融,这个游戏内外勾结,已经高度国际化。如果说依赖高投资是癌症,尚可以拖一段时间,持续的内出血就另当别论了。所以,2014年的中国经济不会如马骏预言的那么好,而是确有发生金融风暴的可能。
(自由亚洲电台粤语部评论 http://ift.tt/19CtGqx)
from 新世纪 NewCenturyNet http://ift.tt/1ja17p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