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riday, 21 February 2014

《外交學者》 - 中國:不安的世界大國

原文:China: The Insecure Global Power
作者:Kerry Brown
日期:February 18, 2014


***本譯文版權歸作者/刊登機構所有,轉載請保留此聲明。***



人們對中國外交政策的期望越來越高,但它卻在變得日益不穩。

現在說到中國的時候,我們會視之為一個更果敢,更自信,對自己在世界上的位置更有把握的國家。可是,隨之而來的財富和硬實力在事實上看來卻並未使得中國的舉止更趨穩定,相反,中國的舉止變得更加不穩。對中國目前外交性格的較準確描述是它缺乏安全感,而不是變得更有自信。

最容易看到這點的不是宏大的地緣政治,而是中國及其周邊區域強權之間的關係這一精細層面。柬埔寨可以充當一個指標國家。現在越來越清楚的是,在毛時代晚期,北京的領袖對柬埔寨所做的事不知情的甚少。尤其是,自1975年起,中國和紅色高棉領導層之間的關係深厚。據資深記者 Francis Deron撰寫的Le Procès Des Khmers Rouges記載,波爾布特曾於1966年,1970年,以及1975年6月,即他奪權之後的兩個月密訪北京。在1977年,波爾布特到北京開展他唯一一次的國是訪問。在紅色高棉尚未上台的1974年,毛澤東接見了該政權的國家元首喬森潘(Khieu Samphan)。而將於日後出任紅色高棉外長的英沙里(Ieng Sary)則自1971年起於北京主持一個有聯絡辦公室職能的機構。康奈爾大學的梅薩(Andrew Mertha)剛剛就中國向紅色高棉提供的鉅額援助寫完一本更詳盡的専著。有鑑於此,很難不把此時期的柬埔寨視為附庸國家。 “不干預別國內政”的原則並未阻礙中國對紅色高棉如何統治國家如何處理外交事務等指手劃腳。

四十年過去,柬埔寨這個比鄰中國的國家已經變得截然不同。金邊的主要通路雖然名為毛澤東大道,柬埔寨人真正著眼的是廣東的商機,而不是和沉悶的北京建立政治關係。長期在任的柬埔寨總理洪森(Hun Sen)竪立了本國民族主義的旗幟。他對中國所有的投資和貿易都表示歡迎,但北京主導柬埔寨事務的日子早就完結了。類似的變化在越南、緬甸、菲律賓和寮國都可以看到。那個由冷戰助長,在朋友和敵人之間作出無情選擇的時代之間使該區各國的忠誠對象模糊不清,而且幾乎不斷轉變。在這個新背景下,中國要尋找可資利用的對象將會是徒勞無功的,而且它知道,即使無窮無盡的貿易、援助和大手筆的財政施予都再不能買到多少忠誠。

在這背景下,中國和朝鮮及巴基斯坦仍然維持的穩固關係是印證這一規律的僅有例外。諷刺的是,現在成為世界第二大經濟體的中國卻比過去地位較卑微的時候還要孤立。朝鮮這個世上僅餘的斯大林主義國家,其年輕的領導人越來越任性,而且日益令人擔憂;至於巴基斯坦則是不穩定的,也是不確定的,中國有著這樣的 “朋友”使人疑惑,中國結交朋车為的是什麼。而更令人憂慮的是,儘管多次受到挑釁,中國在相對上卻不能對朝鮮採取任何行動。朝觧是唯一一個人們指望中國能夠對其產生某種牽引的國家,可是朝鮮卻幾乎每天都在展示中國影響力的侷限。

就中國政治來說,一個等級制度中的老二永遠都是最糟糕的位置。毛澤東多個選定了的繼承人一旦晉升到在他一人之下的那個位置,全部都落得困厄的下場。老二不好當這句話也可以套用在鄧小平起初選定的幾位繼承人身上。因此,雖然成為了世界第二大經濟體,而世人幾乎一致視中國為某程度上美國失落大權的當然繼承人,它卻發現自己在外交上兩邊不討好。看來,外人對中國地位提升和力量增強的期望使中國變得更緊張不安,使之對領海界綫等瑣細的戰略問題投放了更大的注意力,並且變得更具防禦性。簡直的實情是,世人還在等待中國對其現代定位做出更大膽的陳述。到目前為止,中國的統治精英階層內還沒有人有膽量嘗試闡明這一點。和所有其他事情相比,這(種陳述或試圖陳述的缺位)更能突顯出目前中國在民族主義姿態那虛張聲勢的外表下的不安及不確定的感覺有多深刻強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