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hursday 27 June 2024

贸易战或令"中国制造"转变为"中国所有owned by China"

经济学家科恩-德莱乌斯 (Koen De Leus) 和菲利普-吉塞尔 (Philippe Gijsels) 6月26日在《世界报》论坛栏目上撰写的文章中指出,中国正通过利用第三国建立工厂或转运出口来规避美国和欧洲的制裁。

欧盟委员会宣布,7 月 4 日起对进口的中国电池电动汽车征收 17.4% 至 38.1% 的临时关税。尽管,进口廉价的中国电动汽车将加快气候转型并提高欧洲人的购买力,然而,大量进口却将打击欧洲工业的重心地带。

文章指出,汽车行业创造的营业额占欧盟 GDP 总额的 7% 以上,而该行业的直接和间接就业人数占总就业人数的 6.1%。欧盟委员会本可以等待法国和德国汽车业宣布第一批裁员。但它选择了先发制人。中国和美国发动的贸易战实际上是一场争夺未来霸权的战争。

在欧洲,近几十年来的商业模式--以西方技术换取巨大的中国市场--正受到威胁,因为中国正以自己的产品进入欧洲市场。随着中国廉价产品充斥欧洲,欧洲人对中国不公平贸易行为的怨恨与日俱增。

匈牙利今成世界第二大电池生产国

文章认为,汽车行业就是一个例子!欧盟委员会最近还对铁路和太阳能项目进行了调查,这些调查在中国公司退出后结束。但对中国风力涡轮机供应商的反补贴调查仍在进行中。此外,由于有人投诉通过中国在线平台(如 Shein 或 Temu)销售廉价服装和无品牌的家电用品,可能还会有进一步的调查。

目前,欧盟和中国对这场即将开始的战争还只是刚刚热身。中国对这些贸易壁垒的反应将是双重的。首先,征收关税将进一步鼓励中国企业在海外建厂。

文章举例说,中国的电池公司正计划加强在欧洲和美国等多个国家的投资。他们投资最多的地方是匈牙利,该国今年将成为仅次于中国的世界第二大电池生产国。而这种应对策略并不罕见。

中国在许多国家的存在感增强

许多成功的跨国汽车制造商都实现了本地化生产,以满足当地客户的需求。例如,丰田 70% 的生产和 85% 的销售都在海外市场。这将不可避免地对中国向欧盟和其他地区的直接出口产生影响,而欧盟和其他地区也正在引入中长期壁垒。其结果将是从“中国制造“转变为“中国所有 owned by China”。

文章续称,中国的反应还表现在第二个方面。自美国前总统特朗普提高进口关税以来,中国失去了在美国的市场份额,但中国在其他国家市场份额的增加足以抵消这一损失。

美国公司越来越多地要求其中国供应商在中国境外建厂,以便继续与他们合作。好比,广东和浙江的公司仍在生产高附加值产品,但总组装却在越南和泰国等国进行。结果就是:中国在越南的投资强劲增长,越南的出口也大幅增加......。

迈向多元全球化(multiglobalisation)

文章提到,自美中贸易战开始至 2023 年,美国从越南的进口额平均每年增长 21%,而此前四年的增长率仅为 11%。专家们谈到了去全球化,但这更像是一种多元全球化。中国失去的外国投资正被其他新兴国家获得,这些国家正处于中美之间,或未来处于中欧之间。

中美之间明显的脱节是错误的。更糟糕的是:通过挂靠港出口加强了中国与其他出口国之间的经济联系。自相矛盾的还有:通过这样做,它们将自己的利益与美国的利益对立起来。一些低收入国家将自己视为中国的替代品。

文章表示,当前的贸易战和对更多样化供应链的推动,为那些努力融入全球供应链的国家和社区带来了巨大的机遇。这些发展将推高价格。而多一站无助于改善供应链的碳足迹。

更多的投资机遇

但也有好的一面:这有利于提高供应的弹性,最重要的是,有利于最贫穷国家的增长和发展。鉴于世界贸易将不再围绕单一中心(中国),而是围绕多个中心,那些能够在这种更加复杂多变的环境中应对自如的国家将不仅受益于经济增长,还将受益于新的投资。印度、墨西哥和越南现是可想到的几个例子。

文章总结写道,在这种背景下,投资者有可能甚至很有可能需要采取新的方法。他们需要进行更深入的分析,以确定哪些国家将成为这个新的多元全球化世界的赢家和输家。摒弃以往的新自由主义,虽会对世界秩序带来巨大的挑战,但也会带来更大的投资机遇。



from RFI https://www.rfi.fr/cn/%E4%B8%93%E6%A0%8F%E6%A3%80%E7%B4%A2/%E6%B3%95%E5%9B%BD%E4%B8%96%E7%95%8C%E6%8A%A5/20240626-%E8%B4%B8%E6%98%93%E6%88%98%E6%88%96%E4%BB%A4-%E4%B8%AD%E5%9B%BD%E5%88%B6%E9%80%A0-%E8%BD%AC%E5%8F%98%E4%B8%BA-%E4%B8%AD%E5%9B%BD%E6%89%80%E6%9C%89owned-by-chin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