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hursday, 13 October 2022

黃涵榆:從徐巧芯和龍應台看國民黨的仇恨政治

黃涵榆 / 思想坦克 2022 年 10 月 12 日

徐巧芯豈止是失言?
國民黨台北市議員徐巧芯日前以「陳吉仲超會掰=抄吉掰」咒罵陳吉仲,引發網路熱議。筆者很好奇許巧芯平常是不是三句話不離生殖器,此舉也許是為了製造(負面)聲量顧不得基本的語言規範或禮儀,至於她是不是沒渡過口腔期或者有性器官崇拜就不得而知。

堂堂一個好歹也讀到研究所(雖然肄業)的市議員和公眾人物會有那樣的語言表現,而且還引以為傲,也實在令人為她的教養感到悲哀。徐巧芯的父母老師都沒教她,一個人必須為自己說的話負責,一個人的說的話代表品性嗎?還是說她和柯文哲有相同的成長背景,從小都聽和學媽媽動不動就叫人去死?

不管是什麼原因和動機,筆者都不認為徐巧芯的「抄吉掰」只是個別的、偶發性的失言,甚至根本算不上失言,而是某種仇恨政治和意識形態結構下必然的產物,這才是更值得我們審慎分析的問題。

事實上徐巧芯可說是屢有佳作,讓人好奇那張清秀的臉孔裡到底有什麼。她最近才宣稱「許多年輕人都在懷念韓國瑜」,引發網友懷疑現在還是不是鬼月。更早之前,她路邊違規停車施壓警員,「沒關係,你開呀!我們回去再說!」,結果那基層員警就被被記過。

大家也別忘了徐巧芯是王鴻薇之外最用力攻擊林智堅的人,但是對於藍營人的論文抄襲案又沈默到令人不寒而慄。好笑的是,她面對質疑的時候,反嗆自己讀三個碩士班沒畢業是因為不屑抄襲,自曝不抄就不會寫的窘境。

筆者不願意再繼續羅列徐巧芯的荒誕言行,以免降低本文的言論品質。徐巧芯能走到今天這樣的位置,主要原因不外是國民黨青年團成員、當過馬英九和郝龍斌辦公室發言人。她整天在網路到處引戰,靠幾個藍營的談話節目維持曝光率。

簡單說,徐巧芯代表新一代的國民黨政治明星,完全是媒體塑造出來的產物,不用再像是鄭麗文、陳文茜、龍應台老一輩的藍營政治人物偽裝文青或知識份子的外表,他們走低俗的嗆辣路線,每個都有韓國瑜的影子,但看起來更光鮮亮麗,在台北都會區的藍營或外省族群間吃得開。

他們不需要精熟的政策提案和論述能力,不需要專業知識,不需要在地認同,不需要有扎實的社會參與或民主抗爭歷程。這也是為什麼蔣萬安只要每天梳著油油的西裝頭,照三餐咒罵陳時中和民進黨,三不五時用憋腳的台語講狠話,繼續扛著姓「蔣」的神主牌,繼續栽贓陳時中疫苗黑箱和說萬華是防疫破口,就能有相當可觀的選民支持。

事實上民眾黨也不乏徐巧芯這樣的角色,學姊、楊寶楨和許多其他柯文哲說要騙豬哥票的「美女牌」都是。他們訴求的群眾大多是自認為中立客觀、無政黨立場、討厭民進黨的民眾,他們一致認為統獨是假議題,認為「抗中保台」是挑釁中國,是民進黨的選舉操作。

陰魂不散的大中國主義
向來不甘寂寞的前總統統馬英九,自然也不會放過雙十節這樣的時機(筆者主觀上抗拒使用「國慶日」這樣的名稱,但不會像徐巧芯、柯文哲那樣用不堪的言語辱罵)。

馬英九發文反對雙十節用"Taiwan National Day"、反對提到「台灣國慶日」。他還老調重彈台灣和中國(馬英九口中的「大陸」)並非兩個國家,而是互不隸屬、互不承認,還引述憲法規定「我國領土及於大陸」。

馬英九要幻想火星是他的領土也無所謂,比較值得關注的是,當台灣在爭取和獲得更多的國際支持、讓台灣獨立自主的身份得到更穩固的保障,類似馬英九這樣的反動統派就會發作。

無獨有偶,永遠都是馬英九最得力的左右手龍應台,也在近日用她慣有的作家感性的筆調,譴責民進黨和歐美國家挺台將台灣帶向戰爭,完全無視中國才是破壞台海和世界和平的元兇。難道正常國家不應該有國防軍備嗎?國際社會的支持就是走向戰爭嗎?

龍應台的發文和統派媒體和政客的基調完全一致,多了作家這個保護傘其實並沒有改變什麼。按照他們的邏輯,他們也會譴責烏克蘭抵抗俄羅斯入侵,如同檢討性侵受害者抵死反抗。

統派反動份子都是民主體制的既得利益者,他們利用民主體制的便利,延續他們對於威權和極權體制的認同,骨子裡基本上是仇視民主的。馬英九不就曾是反對總統直選和公投法最力的人嗎?

龍應台1972年成功大學就學期間,發表向蔣介石祝壽文,她後來說自己已經不再相信神話。她曾以中國公民身份取得香港身份證,在文化部長任內拒絕聲援六四,她的生命世界將1949的「大江大海」提升到神話或史詩的地位,228、白色恐怖和轉型正義都是民進黨操作的意識形態。

統獨絕非假議題
對統派而言,文化上、歷史上和政治上的中國都是一體的不同面向,都指向一個遠超出現實、更無所不包、因此更為極權的大中國概念,個別的族群生命歷程只有在這個框架中才有意義,否則就是仇視的對象。

多元族群是台灣不可否認的存在現實,如同中國是台灣最大的威脅來源一樣是不可否認現實。統派一直宣稱要「對話」,但現實中是中國早已以各種形式的武力威脅(包括樣馬英九和龍應台這樣的代理人的發言),設定所有不可退讓的話語框架。

中國駐法大使揚言要「再教育台灣人」的恫嚇猶言在耳,馬前總統在強調台灣沒有國家身份,龍大作家在譴責民進黨挑釁中國,也早有急統派的不反對中共治理台灣。這些勢力都早已深入台灣媒體和政治,寄生在台灣民主體制的便利。

台灣人如果不接受這樣的入侵,如何強化國防、尋求國際支持和深化民主,讓「差異共存」能有更穩固的基礎,就必然是最重要的公共議題。

統獨是最攸關台灣命運的國家安全議題,「抗中保台」已然是世界主要民主國家的共識,近日歐美各國政府和議會頻頻發表挺台言論,也陸續有官員和國會議員來台表示友好和支持。這樣的發展有哪一點讓龍大作家覺得是在挑釁中國、是把台灣帶向戰爭?

徐巧芯這樣的人能夠透過民主體制當選議員和維持頗高的曝光率,能夠和柯文哲、朱學恆之流一樣為所欲為、口無遮攔散佈仇恨言論,絕對是值得重視的問題,但不是回嗆或用同樣失格沒品的言語回擊能夠解決。

有多少年輕世代認同像徐巧芯這樣的人以及他所代表的族群政治立場,統派言論在台灣社會能有多大市場,也許可以從選舉結果看到部分事實,但是統獨和族群政治不只是選票統計的問題。

認同和記憶都不是自然而然發生,而且從來都無法免於衝突矛盾,過程必然無比艱辛。李前總統曾感慨「當一個台灣人的悲哀」,也許沒有經歷過相同歷史歷程的人很難感同身受,但我們彼此都有一個共同的任務,要在思想和實踐的層次上,當一個真正的台灣人。

《流麻溝十五號》所敘述的就是一段年輕世代沒有親身經歷的歷史,卻是身為台灣人應該要繼承的精神遺產,我們才有力量對抗仇恨政治。



from 新世纪 NewCenturyNet https://2newcenturynet.blogspot.com/2022/10/blog-post_7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