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uesday, 16 April 2019

阿柴 | 大逃杀时代:温水正接近沸腾

1

过年前后,有个朋友跟我说他失业了。

当时我没觉得这事儿有多严重,因为他不是那种拖家带口、房贷车贷、上老下小的中年男人,他是一个27岁的年轻男孩。

不管是学历背景,还是毕业后这几年的工作经历,他都很不错。

我觉得他所谓的失业,其实不过就是自己干得不开心了,想要换一份工作而已。

可是一个月过后,他依然没有找到工作,这个求职市场的萧条程度远超过他的想象。

这是我第一次意识到事情可能真的有点严重了。

2

我自己也是过年后开始试着找工作的。

在这之前,我有大半年的时间在全职写作,我是做好了万全准备后才开始全职写作的。

辞职时我手里现金加上理财产品总共有三十万出头,大半年过去以后,这个数额并没有太大变化。

也就是说我在全职写作的时候,维持一个基本的收支平衡还是可以做到的。

但我发现自己生活状态和写作状态都在变差,在与前辈谈论过后,决定重新开始上班。

我的简历算不上多好,但实在东西是有的,完成过的作品、跟过的项目、出版的书、写过的剧本、阅读量八九十万的公众号文章爆款……

说不上多漂亮,但确实应该算是还行的那种简历。

但这样一份简历投出去,同样过了一个多月,我依然没有拿到一份像样的offer。

要么就是工资过于低,要么就是需要常态性疯狂加班,要么就是干脆理都不理。

我倒不是觉得自己有优秀到应该被哄抢,但这个市场的萧条程度确实已经远超出了我的预期。

3

萧条的不只是这些,还有出版行业。

有个作家朋友,几个月前完成了一本长篇小说,试了很多途径,至今都还没有一个出版社愿意出。

这个作家朋友可不是那种初出茅庐、什么作品都没有的小作者。

他已经出过了几本反响还算不错的书,也获过一些很有说服力的奖项。

在网络上虽然不是百万粉丝的大V,但每天追着问他什么时候出新作品的铁杆粉丝也是有不少的。

就是这样一个小有名气的作者,他的新作到今天为止都还没有出版社愿意出。

有的说是政策对内容管控得更严的,有的说是今年没有书号了,有的说是希望能和更有人气的作者合作,以降低风险。

他突然之间发现,原本那些追着要跟他合作的公司,忽然都换了一副嘴脸。

不是他不好,也不是那些公司不好,而是大家都担负不起哪怕一点点失败的可能性了。

如果不能万无一失,那就干脆不做。

毕竟一个政策下来,你一年的忙碌就可能白费了,所以有哪怕一丁点儿的风险,大家也就都不做了。

大家都怂了、怕了。

所谓“政策收紧“,确实起效了,也确实应和了这场萧条。

4

经济萧条意味着企业需要从员工身上榨取更多价值,不是裁员以减少员工,就是延长工作时间,竭尽全力地压榨员工。

最近马云和刘强东开始公开提倡的996,这件事让我想了小时候跟我妈的一次对话。

当时因为上课学到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老师没能告诉我这和资本主义的市场经济到底有什么区别,都有市场规律,都有国家调控,哪儿不一样了。

于是我回家问我妈,我妈那天说的话我至今都还记得。

她说,其实就是我们现在还很穷,还没有发展到足以诞生课本里那些资本主义国家才会诞生的资本家,只要我们的市场经济如此发展下去,早晚有一天,我们也会诞生那种压榨劳动人民血汗的资本家的。

所谓,万恶的资本家,就是如此了。

要你拼命的时候,说你是兄弟,说能996是福分,等你把身体拼坏了,无法继续为他卖命了,你就是需要被清除的“三类人“,你就是不求上进、应该淘汰。

这和我们当年课本上学过的“万恶的资本家“有区别吗?

没有任何区别。

5

那为什么马云、刘强东敢于公开提倡996、公开违反《劳动法》?

因为国家需要人民老老实实地被一份工作绑死、压死,最好每天除了上班,就是睡觉,没有一丝一毫的精力去想别的事情。

这样才能拥有一个最为稳固的统治。

因为当经济萧条越发严重时,人民就很可能会把目光投向国家,人民就很可能会开始思考国家是不是失职了。

这可不是个好事情。

而事实上,国家早就已经开始行动了,前阵子的那个把“频繁跳槽“也纳入征信的新闻就是信号。

纳入征信就意味着,如果你频繁跳槽,很可能会影响你租房、买房、贷款和出行等生活的方方面面。

他们为什么要那么努力地把你困在一个岗位上?

因为只有这样你才会没有自由、没有选择、没有精力去思考。

我觉得这很可怕。

6

新闻不要独立看,要把不同的新闻联系起来看。

比如,给街道清洁工身上装好监控。

只要他们在同一个地点停留超过十五分钟,就会有声音提醒他们要加油工作,哪怕上个厕所,也会被当作偷懒矿工,哪怕路面干净没有垃圾,也必须要不停来回走动,不能有一分一刻的停歇。

不只是清洁工,还有小学生。

小学生们被戴上头环,只要稍有走神、稍有越轨之举,就会被立刻报告给班主任。

这有没有让你想起《大逃杀》里的场景。

《大逃杀》里每年会选择一个班级,把这些十几岁的学生送到一个荒岛上,让他们自相残舍,直到最后剩下一个人,那个人就能活下来。

每个学生脖子上都被强制佩戴了一个颈环,只要你试图逃走、只要你没有按照规规则一直活动在规定范围内不停厮杀、只要你试图拆掉颈环……总之,任何越轨举动都会让这个颈环爆炸。

颈环爆炸,就以为你的脖子会被炸断,你会当场死亡。

是不是很像?

可是,你们还记得《大逃杀》的故事背景吗?

已经饱和的世界经济给亚洲各国带来了空前的经济萧条。新世纪伊始,有一个国家彻底崩溃了,完全失业率超过了15%,一千万失业者遍及全国各地。
《大逃杀》发生在一个国家彻底崩溃的年代。

是的,清洁工身上的监控和小学生头上的头环,和《大逃杀》里的颈环还有一段距离,但我们的现实生活也距离互相残杀也还有一段距离。

可这段距离并没有那么遥远。

7

为什么说我们距离互相残杀已经不远了?

我再次强调,新闻要连起来看。

前两天还发生了一个事情,一个研究生毕业的女士在西安利之星4S店花了66万块钱买了一辆奔驰,结果还没开出店门,车子发动机就漏油了。

女士当然要求维权。

这位女士受过良好的教育,也就是说她是个讲道理的人,这家4S店也正是看到了这一点,于是就一再欺负这位女士,从退款到换车,从换车到“三包“换发动机。

一拖就拖了半个月,直把这位女士逼到情绪崩溃。

也就是说,这位女士花六十多万买了一辆新车,一公里都没开,现在就要被换发动机了。

这位女士被逼到没办法,只能在这家4S店里大闹,自嘲自己是泼妇,说自己也不打算要脸了。

把斯文人逼到这种程度,问题才终于有要被解决的苗头。

4S店的员工是普通人,买车的研究生女士也是普通人,为什么4S店的员工要如此欺负她,因为只有这样,4S店才能拿到更多利益。

为了自己的利益,宁愿损害他人、欺诈他人也在所不惜。

你仔细想想,这个平民互害的逻辑和《大逃杀》里那个互相残杀、最后只能活一个的逻辑是不是一样的?

大家是还没有拿起刀枪互相残杀,大家只是对彼此不再有基本的信任,只要你还讲道理,那我就一再侵占你的合法权益,直到忍无可忍,奋起反抗。

因为只要侵占了你的合法权益,那我所能得到的权益就更多,至于道德、法律、信任,已经没人在乎。

这跟《大逃杀》里的互相残杀已经是同一个逻辑了。

只要杀掉其他人,我就能活下去。

8

萧条并不只发生在一个领域,新闻也并不只是一个又一个独立的新闻。

当你把所有事情都串在一起看,就会发现我们处境已经很危险。

求职市场的艰难代表着经济形势的萧条。

经济萧条时却开始疯狂鼓吹996,代表着他们害怕你发现这萧条背后政府的失职,于是寄希望于提高工作强度来压榨你的精力和时间。

出版行业的紧缩也是一个目的,就是不许搞创作的人好好生活,让你不敢再有创作的冲动,让读者越来越难以读到任何有价值的思想,让你每天的生活只剩下的一个乖乖的、行尸走肉的996。

同时,不仅要压榨你,而且还要把你锁定在一个公司岗位上不敢随便离职,不然就会影响你的征信,从而让你无法在这个社会顺利生存下去。

将你困在岗位上还不够,还要让你一丝丝都不敢多说多动。

于是清洁工必须时时刻刻来回走动不能有一时半刻的休息,于是就连小学生也不能有任何越轨之举,小学生从小就要被培养成没有自由灵魂的机器人。

而这一切所导致的后果就是人人都会为了自己的利益而不择手段,就算违法、就算无耻、就算要损害他人的利益,也在所不惜。

于是就会发生西安4S店这种平民百姓之间的“大逃杀“。

我们所有人都活在一口锅里,这锅里是满满一锅温水。

出版书号收紧的时候,水温热了一点。

资本家开始鼓吹996的时候,水温又热了一点。

跳槽纳入征信的时候、带上定位头环的时候、随意封杀艺人的时候、平民百姓开始互相残害的时候……水温在一点一点地热起来。

就这样走到今天,这锅水已经接近沸腾。

我们就快要被煮熟了。

公众号:梅骁



from 中国数字时代 https://chinadigitaltimes.net/chinese/2019/04/%e9%98%bf%e6%9f%b4-%e5%a4%a7%e9%80%83%e6%9d%80%e6%97%b6%e4%bb%a3%ef%bc%9a%e6%b8%a9%e6%b0%b4%e6%ad%a3%e6%8e%a5%e8%bf%91%e6%b2%b8%e8%85%b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