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hursday, 24 May 2018

中美摁下「停戰」鍵 但貿易戰究竟誰贏誰輸

中美貿易戰在本周出現拐點——中國副總理劉鶴赴美談判,中美達成框架性協議,雙方同意避免貿易戰;華盛頓緊接著宣佈商務部部長羅斯將於下周前往北京簽署協議。

分析人士認為,中美貿易摩擦從互相加碼不斷升級,轉換到了密集談判達成共識的階段。

但在中國國內輿論,則有多種聲音。官方媒體以「雙贏」為本次談判定調,《環球時報》社評認為貿易戰停戰是兩國的共同勝利;在中國社交平台微博上,則有人認為達成的條款是「美國敲詐成功」和「喪權辱國」。

貿易戰暫時落幕,但這輪世界矚目的貿易爭端,究竟誰是贏家,誰是輸家?對於兩國普通民眾而言,是好是壞?

中國:可能拖累GDP增速,現有貿易結構未改變

美國財長姆努欽表示,中方承諾顯著增加對美國農業和能源產品進口,而美方則會叫停對中國出口美國的產品加徵關稅的計劃。

這一結果符合中國的真實訴求,很難說中國輸了。香港中文大學商學院國際商業及中國企業課程聯席主任李兆波分析,在中美貿易爭端中,中國希望繼續通過一些壁壘,保護其國有和私營企業,尤其是那些產品和服務還不具備全球競爭力的,一旦向外國資本大幅開放中國本土市場會對中國的GDP和失業率產生負面影響。

中國現有的貿易結構並未根本改變,僅僅汽車等個別行業降低關稅。香港科技大學經濟系教授朴之水(Albert Park)稱,中國的汽車產業已經成熟,而國際汽車巨頭已經在中國設有合資工廠進行生產,考慮到中國市場規模和生產成本,這些品牌仍然會傾向於在中國生產而非向中國出口;刺激僅僅是一些高端車型的進口,但不會深刻影響雙邊的貿易關係。

短期來看,受益於這項政策的美國企業應該是特斯拉。在劉鶴赴美前,特斯拉宣佈在上海成立全資子公司,特斯拉首席執行官馬斯克則在之後的電話會上稱,將很快確定在中國建設電池超級工廠,生產電池,未來還有可能生產汽車。但特斯拉即便在自貿區內獨資建廠,車輛銷售至中國市場仍需繳納關稅。只有關稅大幅度降低,特斯拉在華建廠才能直接面對廣大的中國市場,本次中國汽車進口關稅大幅下調,對特斯拉而言無異於重大利好。

對中國老百姓而言,除了買進口車更便宜外,國內物價(CPI)上漲幅度也會保持在低位。多位接受採訪的經濟學家都提到,增加對美農產品與能源的進口將顯著減輕中國通脹壓力。

也有負面影響。顯著從美國增加進口,則可能拖累中國GDP增速。去年中國GDP增長強勁,動力來源是外貿數據的改善,如果未來中美貨物貿易順差不升反降,則可能拖累GDP,無法維持6.5%的增速。

但也有專家指出,為了保障糧食安全,中國對糧食進口實行配額制,配額外進口關稅大幅度提高,因此擴大對美糧食進口配額,減少對巴西等糧食主要進口國的配額即可,並不會影響中國整體的貿易順差。

美國:大豆背後的政治考慮

中美經貿談判達成共識後,特朗普在推特上特地寫到,「中國同意購買大量額外的農副產品,這將是多年以來對農民們來說最好的事情!」;「在我們與中國可能達成的協議下,他們將會從偉大的美國農民手裏購買產品,基本上他們生產多少就買多少。」

特朗普對貿易談判成果的肯定,是基於美國農民受益。本次談判中,明確達成共識的僅有「雙方同意有意義地增加美國農產品和能源出口」。

將農產品和能源作為著力點,是特朗普釋放政治壓力的訴求。今年11月美國中期選舉中,北達科他州、密蘇里州、西弗吉尼亞、佛羅里達、明尼蘇達是農業大州,也是搖擺州;北達科他州還是頁岩氣主產區;另外兩個能源大洲,德克薩斯、俄克拉荷馬則是特朗普的核心票倉。

對此,美國布魯金斯學會近期發佈的一份報告稱,若爆發中美貿易戰,特朗普的主要票倉可能受傷最重。

根據美國農業部數據,2016年美國大選期間,在排名前十位的大豆和豬肉出口州中,特朗普贏得了其中各8個的支持。如果貿易戰爆發,農業州受傷後倒戈,民主黨就可能在眾議院中贏得多數席位。昆尼皮亞克大學發佈民調結果顯示,如果民主黨人控制了眾議院,超過70%的民主黨支持者希望他們啟動彈劾程序。

因此可以看到,特朗普挑起貿易戰的出發點,是基於個人是否在對內政治是否得分。香港中文大學香港亞太研究所國際事務研究中心聯席主席沈旭暉教授撰文稱,「這一回合,更多是特朗普的勝利,而不是美國的勝利。」



from BBC中文網 http://www.bbc.com/zhongwen/trad/business-4423024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