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ednesday, 29 March 2017

【立場新聞】梁文道:樹欲靜而風不止

要是沒有意外,今天應該是有史以來,第一次有大批市民會為了一場其實從來和他們沒有多大關係的特首選戰而惋惜、而慨嘆,甚而流淚悲憤的日子。這種人當然就是大家口中的「薯粉」,一群在過去兩、三個月裏頭突然被動員起來,能量龐大得驚人的普羅百姓。如果奉行極端鬥爭路線的建制群豪硬是要說這些人全是激進「黃屍」的話,我希望他們只不過是在繼續玩弄選戰策略,而不是真心相信這種偏離事實的判斷。仔細回顧整場選戰,分析他們在社交媒體上頭的留言,就會發現這群為數眾多的「薯粉」,雖有不少立場傾向泛民,但卻絕非民主至上的原則派,更不是親近港獨的右翼本土主義者。畢竟,感動得他們哭了又哭的曾俊華,可是個如假包換的建制人物,既要尊重「八三一」框架,又要為第二十三條立法,而且還不斷表白他那竹升仔式的家國情懷。再結合幾份可信民調的結果,我們大致可以說這群人就是香港中產社會的主流,年紀不大,收入尚可,學歷也不算太低。打擊他們,無論對任何政治勢力而言,恐怕都算不上明智。

「其實我地根本唔係想反中央……。」「呢一刻有冇普選都唔係最緊要啦,我只係想香港唔好繼續沉淪。」「過去幾年的撕裂真是令人疲累,我只係想要一個親民啲,可以團結到人心嘅特首。」「如果薯片叔叔真係做到特首,我願意喺大球場睇港隊踢波嘅時候同佢一齊肅立唱國歌」。類似留言,在曾俊華的競選臉書上頭可謂比比皆是。這種話要是出現在林鄭月娥的專頁上頭,把其中的主角換成林太,我想藍絲也不會一見就群起而攻之吧。為什麼?因為這類話語滿是妥協求和的語氣,不激進,不越矩,不反中,不亂港,溫和得無以復加。這群人的想望和要求,還真像他們常用的另一個詞語所形容,是「卑微」的。

於是我們第一個要問的問題,是他們這種心情是怎麼來的?這種情緒又為什麼會有這麼大的感染力,傳染到如此普遍的地步?不消說,它當然來自過去五年的社會背景,是對過去五年的負面回應。它的普遍,則反映了市民大眾對過去五年的不滿達到了一個什麼樣的程度。

以往香港社會要是有些什麼政治紛爭,使得政府施政不順,體制總是有很多理由的。但是過去五年,除了一份《蘋果日報》加上半份《明報》,以及即將關台的「有線電視」等少量異數之外,幾乎所有傳統媒體全被收編,你還能說是傳媒都在針對政府嗎?要說外國勢力猖獗,過去五年國家花了這麼多人力物力,扶植壯大了那麼多的社團機構,難道在自己的領土上都還鬥不過那些神龍見尾不見首的外國勢力嗎?要說人心未回歸,九七之後都二十年了,為什麼九年前還會為了汶川地震日夜憂心,為了京奧成績振奮競舞的香港,竟然會在今天突然冒出一批港獨分子,並且其中主力還是回歸之後才成長起來的青少年呢?

問題很多,但是答案只有一個,那就是政治。

「薯粉」現象背後的情緒,是種政治情緒,是過去幾年政治路線和施政手法的直接結果,儘管它聽起來是那麼地低聲下氣,看起來是那麼地不「政治」。便連葉劉淑儀女士最近也都指出,政治問題只能政治解決。如果新一任特首林鄭月娥以為這全是社會和經濟發展受阻之故,試圖左加點長者津貼,右加點教育資源,減一些隧道費,甚至逐步造地多蓋點房子,以民生工程來消弭這種情緒的話,那就真是錯用了醫治慢性病的藥物去對付外科急症了。嚴格講,這些政策不是沒用,只不過一來見效需時,而且每一招都只能處理一個局部問題。更重要的是提案上了議會,你怎樣保證反對派不反對不拉布,不在雞蛋裏面挑出一大堆骨頭呢?所以焦點還是得先回到政治,回到當下社會敵我分明的鬥爭氛圍。不先化解政治矛盾,任何社會工程上的小修小補都將無濟於事。

曾俊華的競選工程之所以那麼出色,就是因為他非常成功地捉住了這一點。很多人誇讚他的團隊公關工夫到家,可是千萬別忘了,再好的公關,也得先有個極好的賣點。他的賣點就是修補撕裂,重建信任,他所有公關行動幾乎全都捉着這一核心理念不放。他看準了社會氛圍,看準了香港中產主流的要求經過五年已經低到了不可更低的水位,於是才能在建制派大原則上不讓半分的前提底下,把一群淺黃甚至淺藍的市民弄得又哭又笑。他那些日誌,講辭和短片,固然不乏動人之處,但我總懷疑看哭了的「薯粉」其實有更大的程度是在為自己而哭。沒有那種叫人感傷的情緒做背景,這些洋葱可能也就只是濕了水的火柴而已。掌握對了社會氛圍,抓對了賣點,這不是尋常意義下的公關,而是過人的政治敏感和政治判斷。

當曾俊華在溫煦柔和地講政治的時候,林鄭月娥卻在硬橋硬馬地講政策,這就是他倆競選工程的最大區別了。

曾俊華判斷今日社會氣氛低迷若此,和梁振英絕對脫不了干係。既然梁振英「語言偽術」的形象深入人心,他就大打真誠人性,甚至連自己口齒不夠便給的缺點也成了優點。既然梁振英「過度有為」的表現使人疲倦,他就高唱「休養生息」,甚至連一向被人攻擊的「太hea」也都忽然可愛了起來。既然梁振英面對反抗絕不手軟,他就主銷自己的寬容幽默,甚至示範一次怎樣回應網上的「白色恐怖」。換句話說,他整個競選工程設定的真正對手其實不是同台的林鄭月娥,而是台下的梁振英;是公眾記憶裏的梁振英,以及「梁振英路線」五年來所造成的氛圍和情緒。於是接下來就只需要等待林鄭月娥埋位,等她自動變成梁振英之後的梁振英了。

偏偏林鄭月娥過去五年緊跟梁振英路線的形象早存,卻還要在梁振英宣佈不再連任的第一天就表明自己要踵繼梁氏路線,更別提與梁政府秤不離砣的中聯辦還要或明或暗地替她拉票助選了。於是在這場社會情緒詮釋戰的第一步上,她就已經輸了,於是本來也大有機會可當「奶粉」的市民便成了後來的「薯粉」。直到後來她再想切割自己與梁振英的聯繫,再想擺脫中聯辦加持的光環,皆已為時過晚。這除了是我曾經強調過的政治智慧不足之外,更是由於她的身不由己。她不會完全不了解香港中產主流的感受,更不會不知道梁振英的低民望意味着什麼。但她很清楚,要是真想當上特首,起碼在這個階段是不能甩開梁營與相關人眾的。她沒錯,所以她贏了特首寶座,儘管輸掉了香港民意。

這便引到「薯粉」現象的第二個問題,也是他們今天最想問的問題了,那就是為什麼?為什麼港人最擁護的人選會輸?為什麼不求普選,不求二十三條不立法,更不求港獨,只是想要喘一口氣,如此卑微的願望也不被允許實現?為什麼同是位居高層的老建制派,他們喜歡的這一個就是不被中央信任?到底那個玄而又玄的「中央信任」是什麼意思?不僅今日「薯粉」這番大哉問的背後埋藏着一個真正深層次的政治問題,我怕它還會觸發往後更加嚴重的政治矛盾。「薯粉」想要休兵止戰,甚至不少「忍痛」挺曾的泛民也都累了,但是北風答應嗎?

原刊蘋果日報



原文連結

from 港文集 http://hktext.blogspot.com/2017/03/subside.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