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hursday, 20 February 2014

區家麟:今日澳門,明日香港


澳門記者怒氣爆發,連續第二封公開信,揭露澳廣視新聞部自我審查例子。權貴透過控制新聞部主管,利用日常新聞運作規律,按主旋律操控新聞內容與重點、宏觀調控記者人事與升遷,就是這個年代陰乾的手法。

署名「一群堅決反對新聞審查的澳廣視前線編採人員」,舉出三個例子,說明澳廣視自我審查手法。

(1)
「舉例說,曾經有主管口頭指示:如果文字記者追訪高官,攝影記者大可不必跟著追。當然,如此荒謬的指令,絕大部分員工都不會理會。」

解說:這就是所謂的「劣勝優汰」,一些不盡責、hea做、識時務的人、關鍵時刻「不跟著追」的人,在這環境下,在主管眼中是正確做法,這些人當然成為受器重的一群。

(2)
「為甚麼有些團體向政府或部分機構抗議、遞交請願信,或召開記者會批評時政,總是會被安排在晚間新聞最後一節播出?而大部分更是以三十秒極短的篇幅報導?當然,部分團體提出的議題,新聞價值的確不高,以這種手法處理並無不妥,可惜一些極具爭議性而又重要的政策議題,只要是由非建制團體提出的,新聞部還是會刻意淡化。可笑的是,有時部分建制團體就同樣議題提出的批評,比起非建制中人更激進,仍能受到編採上的重視。這不是自我審查,是甚麼?」

解 說:這就是「人有我有」的手法,淡化反對派的意見,但又不致於完全滅聲,在一些不重要的時段,隨便提提,外界質疑時,就話:我有播出,沒有偏頗。明眼人一 看就知,報導的長度、播出的時段,直接與觀眾人數與注意力有關。傳媒愛標榜自己中立客觀,實際上題材之選材,出街之方式,傳媒不可能無立場。以上手法,亦 見到「雙重標準」,有權有勢建制派,說話往往特別大聲,佔新聞顯要位置;反對派在電視,有機會大大聲佔主要篇幅時,往往就盡播掟蕉講粗口,令人覺得反對無 理,絕少細析掟蕉的理據。這些陰招,香港傳媒更擅長。

(3)
「再者,非建制團體提出一些具新聞價值的議題,被安排採訪的卻往往是新記者,新記者是否真的有足夠經驗來掌握這些複雜的議題?能從千絲萬縷的政策中理出清晰的思路?最終有些最惹火或涉及權貴的新聞,連清晰表達的基本要求也達不到,卻又被認為是新記者能力不足。剛剛也說,一個記者需要長時間歷鍊,打個比喻:試問怎能把一個剛考到車牌的新手投進賽車場,並要求他取得佳績?新記者充滿熱誠、嚮往進步,卻在不知不覺中被用作「河蟹」的工具。」

解說:這個手法,叫「自我弱化」,很多傳媒不認真培訓記者,事出有因,正是因為他們不想見到認真的記者;一些傳媒愛聘請新人,不重視舊人,因為新人經驗淺,易受操控。老闆深知,記者經驗越深、越投入、越容易「出事」。

還有一點值得注意,昨天公開的這份澳廣視員工信件,在澳門傳媒回響甚少。翻查wisenews記 錄,黨報《澳門日報》只有一小段,而且顧左右而言它,其餘多份報章,引述簡單,亦不錄重點,而且行文格式相似。這是澳門報業特色:報章雖然多,但除澳門日 報外,其餘極小規模,看似多元,實則多份報章都是同一群寫手,故風格字眼相似甚或相同,不足為怪。唯有兩份報章《市民日報》與《正報》,有較為點題、捉到 重點的報道,但聲音微弱,只能泛起淡淡的漣漪。

澳門傳媒的滅聲大業,已功德圓滿,幫港滅聲,還會遠嗎?
 
澳門,被權貴、錢財、旅客淹沒的澳門

自我審查一覽:

自我審查的藝術 
from  潮 池   http://aukalun.blogspot.com/2014/02/blog-post_661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