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uesday, 20 September 2011

华尔街见闻:《经济学人》封面:如何拯救欧元?



华尔街见闻:《经济学人》封面:如何拯救欧元?
本文为《经济学人》封面文 章
译者 LILY 未经授权请勿转载
需要采取大规模紧急行动,如果德国不迎接挑 战,灾难将降临。
2011年9月17日

欧元危机已变得如此严重,以致不可阻挡,甚至政府间关于救援行动的商讨也只会加剧恐慌。投资者已觉察出欧洲领导人似乎永远不愿采取 充分的行动。除非政客们迅速行动,让人们相信他们保护欧元的意愿要高于市场做空欧元的能力,否则欧元单一货币面临灭亡。

欧洲政客依然争论不休,还在低估他们所面临的危机。但现在唯一出路是集体意志的决议,打造一个凭借欧元区政府的金融措施防卫网来避开 危机,并给欧元的治理配备更可靠的支撑点。
代价巨大。几乎没有人想要大规模干预金融市场,或者将国家主权转让给欧洲。也没有人希望将17个欧元区国家和欧盟剩下10个国家进一步分隔开。但 任何替代选项都会更糟糕。尤其对德国总理安杰拉·默克尔来说,她迫切需要对她的人民进行解释真相。
经济紧缩和伪装的失败
救援必须快速做四件事。第一,必须弄清欧洲政府中哪些是无流动资金的,哪些是无力偿付债务的,之后对于有清还债务能力的政府给予支 持,对那些无法偿还的债务进行重组。第二,必须支撑欧洲银行,以确保他们经受住主权违约。第三,需要改变欧元区的宏观经济政策,由削 减预算向经济增长的议事日程转变。最后,必须开始设计一种新体系,以便阻止这种杂乱秩序再次出现。
第四部分将需要很长时间来完成:它需要新的跳跃,还需要一会和选民批准。其余的部分需要快速做出决定(比如趁周末市 场关闭时做决定),欧洲政府和欧洲央行(ECB)联 合行动,来结束现在金融大恐慌的恶性循环。这种恐慌在政府财政的虚弱、银行的脆弱和低增长的担忧之间形成恶性循 环。
到目前为止,欧元区的反应已过于依赖两件事:经济紧缩和伪装。急剧削减预算赤字已是头等要务,包括增 加税收和削减开支。但巨大的财政紧缩却弄巧成拙,它让经济从衰弱变成衰退,这只会增加对政府债务和欧洲银行的担忧。只凭削减预算 而不去处理造成混乱的真正原因,这足以使其失去信誉。
意大利和西班牙受到危机的影响,不是因为他们的财政突然恶化,而是因为投资者担心他们可能会违约。对这种信心的丧失,应该指责他们 的伪装。就像欧洲领导人们还再三否认希腊破产(即使当大家都知道时)一样,未能明确在希腊等国与西班牙和意大利之间划清界限。意大利和西班牙依然有清还债务能力,只是欠缺流动 性。希腊重组可能引起传导式恶性循环。事实上这种否认这种必然性会伤害其他国家。
抛弃经济紧缩和伪装,可靠的救援应该包括经济增长,和不可避免的债务重组。欧洲必须做一个诚实的判断,这些国家到底在界限的哪一 侧。希腊,是个清晰而明确的无力偿付债务的国家,应当有一段艰难而有序地减记过程。最新出台的第二论希腊缓解困境计划并不充分,应被摒弃或改变。其他所有欧元成员国应该防御压倒一切的金 融威力。所有的存在诸多问题的经济体、有偿债能力或无偿债能力,都需要结构改革和自由化的更新规划。自由化的服务和职业、私有化 的公司、 清除官僚主义和推迟退休都将为经济复兴创造条件——这才是减轻债务的最佳方式。
如何阻止危机蔓延呢?希 腊拖欠债务威胁的不只是在希腊本土上的许多银行:本周市场就攻击持有南欧债务的法国银行。此外,有还债能力的国家 需要一个短暂休息的空间以便努力完成改革。需要同时采取两项措施:一项是支撑银行,这可能要花几个月才能落实,另一项是稳若盘石的承 诺,支持有还债能力的政府。
欧洲银行的资本重组必须基于适当的压力测试(这一次应该包括希腊主权债务可能违约的情景)。一些 银行可以在股市融资,但最脆弱的需要政府帮助。核心国家如德国和荷兰拥有足够的现金来协助本国银行,但外围国家政 府可能需要欧元区资金支持。理想情况应是源自欧洲金融稳定机制(EFSF)。与欧元区银行决策机构一起,建立欧元区银行基金也是明智的。这是更长期机构建设的一部分。同时,欧洲央行 可以承诺提供无限的流动性帮助这些银行,而不是像现在这样的期限只有六个月。
超乎寻常的欧洲防火墙
除非欧盟围绕有还债能力的政府创建一道防火墙,否则上述方法都没有用。这意味着要支撑欧元区主权债务。西班牙和意大利欠2.5万亿欧元 债务,但要是市场突然开始攻击比利时或法国又怎样呢?有人提出创立欧元债券,在这个系统中每个国家的债务都所有人一起支持。政治监管 以确保高消费国家不浪费别人积攒的钱需要数年的时间,但目前最重要的问题就是欧元区耽误不起。于是答案就转向唯一的机构,能够大规模 恢复丧失的信心。
欧洲央行必须声明其维护一切有还债能力国家主权债务,并已准备好使用无限的资金以避免市场恐慌。这与欧洲央行确保价格和金融稳定的 目标一致。在危机之后,只要政府有还债能力,欧洲央行可以把债券卖回给市场,这就不是将政府债务货币化。在今天经济衰退的世界里,欧 洲央行可购买几万亿欧元的债券,依然不会造成通胀。
即便如此,这也是艰巨的一步。欧洲央行的德国官员们开始辞职,以抗议目前为止购买的有限债券。他们不仅担心欧洲央行容易受到失去信 誉的打击,还担心独立的却未经选举的央行可能被卷入政治决策——特别是宣布国家破产和剥夺权利这一类的决策。这两者更长期的风险都是 实际存在的,但他们都远远不及目前制止形势恶化的需要。如果欧洲央行在意大利违约和全球萧条的威胁下,仍顽强地捍卫货币立场是没有任 何意义的。
一个劣质交易,或者更糟?
把我们的计划给很多欧洲人——债权人德国、债务人希腊或欧元的怀疑论者英国——他们可能抱怨,这不是当 初欧元正式建立时他们曾经得到的承诺。这完全真实,但令人遗憾,这已经不相干了。现在的问题不在于创立欧元有没有错;以及它是否值得 储备。而是如果让欧元解体,成本会不会更低? 重新设计欧洲的长期政治成本以拯救欧元的 成本是不是过高?
审慎单一货币的真相在于,它开始比结束要容易得多。法律意义上,欧元没有退出条款。如果希腊退出,因为可恶的法律,它可能会遭遇银 行挤兑,因为在他们被强行兑换成新贬值的希腊货币之前,存款人都会提出欧元存款。这可能需要强制实施资本控制。拥有国际票据的希腊公 司将有破产的风险,因为他们会突然没有足够现金支付他们;对其他摇摆不定的国家压力将会增加。这就是为什么我们支持希腊重组,而使其 保持住欧元的原因。
另一方面,如果一个强大的国家如德国退出了欧元,可能其他强大的国家也会更随,其结果会是一样可怕。德国新的货币坚挺,会冲击德国 出口商。德国的银行和公司,会突然遭受到欧元资产的贬值。而欧元区残余的部分还可能土崩瓦解,就像西班牙或意大利不希望与希腊有任何 关联一样。欧洲单一货币有可能崩溃,欧盟本身——战后欧洲大陆稳定的岩石——就可能这样开始坍塌。
附加任何确凿的数据是很困难的。瑞银分析师认为,欧元解体可能第一年的成本占外国国家GDP 的40 - 50%,核心国家GDP的20 - 25%。但欧元解体的话,马上就会产生数以万亿欧元的成本。相比之下,成功的救援似乎更便宜。加上已 花费在救援上的资金一起,重组欧洲银行资本,欧洲央行任何潜在损失达到某种程度,总额也仍然只有数千亿欧元。如果欧洲央行的干预是敢 于冒险和可靠的,甚至可能不必购买许多债务,因为投资者将介入。简而言之,当负担得起的救援成为可能时,欧元区会不计后果的与崩溃做 较量。
德国纳税人可能会接受我们这个救援成本小于解体的计算方法。但他们所厌恶的是这可能会让不负责任的意大利和葡萄牙占了便宜。因为有 欧洲央行作为他们债券的后盾支撑,或许他们会回避改革。
这样会衍生出两个风险。直接风险(实际存在的)之一是愤怒的德国将要求(或威逼)抛弃希腊,来恐吓其他人。此类可怕事件的确会使葡萄牙和爱尔兰 感到恐慌,但这种威胁对于驱逐西班牙或意大利而言无济于事:原因是他们太大、而且与欧盟结合得太紧密。仅仅撵走希腊会方便些,但将永 久破坏欧盟小成员国的安全感。此外,一旦希腊违约并重组,其很可能重新开始漫长的经济健康发展之路。
长期风险与"更多的 欧洲国家"有关。政治整合的狂热者宣称,强行执行准则的唯一的方式是创建一个欧洲合众国。也许财政联盟 能监督欧元债券的发行?也许欧元区政府或者无用的欧洲议会增加新的监管职能?包括瑞典、波兰和英国在内的10个国家,保持他们自己的本 国货币会面临选择:加入欧元或被这个新的"欧洲核心" 所排除。
《经济学家》承认,我们的拯救计划开始就民主赤字需要修复,以便逐步靠近将要付诸实践的财政联盟。但好政府强制不良政府保持一致 性,必须讲究方法,并不需要建立巨大的新联邦制的超级大国。荷兰已建议在布鲁塞尔的专员否决国家财政超支和强迫实施依法裁决。默克尔 女士也曾谈到给欧洲司法法庭权利去强制实施良性行为。许多重大措施涉及到条约修订,还要兜售给选 民。欧洲合众国有漫长的路要走。
默克尔女士,到解释选择的时间了
外界,尤其对此一直焦虑不堪。可供选择的机会可能是崩溃,不仅仅是单一货币,而是单一货币市场和整个欧洲项目。但欧元已到达一个关 键阶段,这里没有人会得到他们想要的东西——这些需要向德国阐明,因为德国的重要性超过任何国家。在过去的18个月里,他们一次又一次不 情愿地支持了半个救助——支票费用已 经上涨。信心和信誉最重要。如果欧洲央行而言变得不谨慎,可能令德国感到失望;但让欧元崩溃要糟糕得多。对你的选民讲清楚,默克尔女 士。

------------------------------------------------ From 新獨立觀察 http://NEOBSERVATION.blogspot.com/ TWITTER : http://twitter.com/#!/NEOBSERVATION RSS訂閱:http://NEOBSERVATION.blogspot.com/feeds/posts/default 獨立觀察,遠離極端意識形態,逼近真實世界。

on 新獨立觀察: http://neobservation.blogspot.com/2011/09/blog-post_1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