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ednesday, 13 September 2023

美国文化大革命再探——一场精英与草根博弈的文化战争

还记得2021年新加坡突然横空出现关于“华人特权”的讨论,以及“进步”学者联署公开信,反对当年《联合早报》6月9日社论《扩展公共空间 促进种族和谐》对CRI的批评吗?这显然是一些本地左派进步人士鹦鹉学舌,东施效颦,引入美国文革意识的作为。看到美国觉醒文化癌细胞病发的后果,敢不戒慎恐惧?

《英美世界的文化大革命》(刊登于2018年10月第37期的《怡和世纪》)的结论说:“有理由相信,结局应当是邪不胜正,但是在正义获得最终胜利前,英语世界恐怕还有一场漫长而艰巨的斗争。”距今匆匆五年了,这场具有全球影响力和意义的政治事件,如今出现一些值得探讨的新发展。

美国销量第一的啤酒百威淡爽(Bud Light)在2023年5月底丢失宝座,销量接连两周重挫超过24%。同家族的知名品牌啤酒百威(Budweiser)和高端品牌啤酒米凯罗(Michelob Ultra)也惨遭池鱼之殃:销售量排名全美第七的百威跌了9.7%,销量第三的米凯罗跌了2.9%。这些啤酒的母公司安海斯·布希英博集团(AB InBev)的市值,则从3月份的1345亿美元(约1789亿新元),狂泻到5月份的1074亿美元,两个月内蒸发了270亿美元;公司股价下滑近20%。

事缘百威淡爽为了展示品牌的“包容性”,找了26岁的知名“跨性别”网红马尔瓦尼(Dylan Mulvaney)代言。马尔瓦尼4月1日在社交媒体发布照片,显示啤酒公司赠送印有他头像的特制百威淡爽啤酒罐,庆祝他“女儿身第365天”——他正在服用激素变性。百威淡爽是豪迈的美国中西部地区民众爱喝的啤酒,这一下炸开了锅,在酒吧喝娘娘腔的百威淡爽成了笑话;同一家公司的百威和米凯罗啤酒跟着陪葬。

毕业自辛辛那提大学音乐学院、拥有1000万TikTok粉丝的马尔瓦尼,在2022年10月受邀到白宫采访总统拜登时,询问拜登怎么看待“各州应该有权禁止性别确认的医疗保健”(指各州限制医疗专业人员对未成年人使用性别激素阻止正常发育,以及施行生殖器切割手术让他们变性)。身为天主教徒的拜登回答说,防止未成年人接受青春期阻滞剂、化学阉割和不可逆手术等行为,在法律和道德上都是 “错误的”。拜登说:“作为一个道德问题和法律问题,我认为任何州或任何人都没有权利这样做。” “我只是认为这是错误的。”

显然,以拜登和马尔瓦尼为代表的美国主流精英,已经完全接受且积极推广当下流行的性别政治意识形态,相信男女并非客观事实,而是可以根据个人主观偏向任意改变或定义的。这一立场抵触了美国主流社会的认知和科学常识,也是当下美国这场文化大革命博弈最激烈的前线。

美国类似社会精英同主流基层在理念上南辕北辙甚至激烈对撞,表现在商业领域的例子,近期还有好几例。仅次于沃尔玛的第二大折扣零售百货集团塔吉特百货(Target),为了配合性少数群体(LGBT,这串英文字母正随着更多新的性倾向而不断增加,这里用原始版本)的“同志骄傲月”(Pride Month),销售给儿童甚至婴儿的LGBT主题产品,包括以“变装王后”(drag queens,本地俗称人妖)为主题的儿童产品,激怒了许多家长而遭遇消费者群起抵制。
塔吉特的市值因而在6月蒸发了157亿美元。不仅如此,塔吉特还可能因此惹上官司。七个共和党主政的州检察官联合发信给塔吉特,指出售卖性少数儿童产品涉及违反保护儿童法令和伤风败俗法令。

再一个例子是以家庭和儿童为主要市场的迪士尼。公司股价一年来惨跌30%,损失市值150亿美元。原因也在于迪士尼近期的影视产品,都在鼓吹性少数等儿童不宜的主题,或者为了表现政治正确,颠覆经典作品里异性恋、一夫一妻、白人视角等被极端左派挞伐的价值,如找黑人演美人鱼、用拉丁裔演白雪公主、七个小矮人由不同肤色的普通人而不是侏儒演员担纲、新发明的女性超级英雄拯救世界等。消费者纷纷用脚投票,迪士尼的付费电视订户光在一个季度就流失了400万人,电影票房更是一落千丈。公司的几轮裁员已经导致7000人丢失饭碗。

这类现象被美国媒体归纳为“彩虹资本主义困境”,因为彩虹旗是性少数运动的象征符号。由于主张性少数群体权益者自称代表“觉醒文化”(Woke Culture),有一种“众人皆醉我独醒”的居高临下道德感,批评者把困境形容为“觉醒即破产”(Go Woke Go Broke)。

企业的死亡(DIE)

围绕性少数群体意识形态的争议,在美国已经上升为重大政治课题,而且正在以精英对垒草根的形式展开。美国前总统特朗普2016年意外入主白宫,在这个语境下能被理解为代表草根民粹主义对传统精英的一次政治反扑。

对于任何复杂的社会现象,用单一因素势必无法解释或掌握全貌。美国这场诡异的文化大革命表现为社会经济现象,当然也是政治课题,又涉及意识形态等更为根本的思想甚至信仰斗争。限于篇幅,这里仅尝试从一个切面来试图理解这场美国文革。

从各方面研究来看,这股建立在所谓性别意识形态、女权主义、“批判性种族理论”(Critical Race Theory,CRT),性少数(LGBT)议题等的觉醒文化的源头,须追溯到1960年代左右,苏东共产主义的极权压迫真相开始大白于世,西方左派的马克思主义阶级斗争理论和社会主义思想搁浅后,转而在个别精英大学里,在英文系、欧语系、比较文学系等扎根,再通过设立新科系如文化研究、性学研究、女性研究、黑人研究、酷儿研究(queer studies)等的小圈子学术游戏,然而经过一代代的灌输培养,犹如癌细胞般慢慢扩散到美国大学人文科学以外的各个科系,再通过毕业生进入媒体、大企业、政府机关等,终于汇聚成有别于草根传统价值观和基本常识的意识形态大潮。

这是一场有理论、有预谋的政治运动。最先由共产主义学生活动家杜奇克(Rudi Dutschke)在1960年代杜撰。杜奇克师承意大利共产主义者葛兰西(Antonio Gramsci)。葛兰西敏锐地意识到西方马克思主义在当时的困境,因而主张改弦更张,不再继续徒劳的阶级斗争,争取财富平等,而是改用文化、种族和性别课题,延续已经在阶级课题上失败了的“平等”信念,借此打击西方资本主义。

杜奇克于是提出了“贯穿体制的长征”(long march through the institutions)这一策略,从教育下一代入手,慢慢蚕食资本主义各个主要机制,先从渗透大学开始,再逐步入侵媒体、企业乃至政府,从内部瓦解资本主义体制。

这一策略,终于在21世纪开花结果。经过两三代大学教育培养的人,陆续成为各领域的社会精英。他们在企业界发明了多样性、公平行和包容性(Diversity, Equity, and Inclusion,简称DEI,但加拿大公共知识人彼得森(Jordan Peterson)认为DIE——死亡——更贴切)框架,以此开始左右企业决策,包括根据肤色、族群、性别以及性向等,而不是能力与表现来雇佣及晋升员工,以实现“对所有人的公平对待和充分参与”。尤有甚者,强制员工参加接受DIE的思想教育课,仿佛极权主义国家的思想改造洗脑。据统计,标普500大企业已经有三分之一采纳了DIE框架。当下美国企业这种极权主义的倒行逆施,正是这一“死亡”意识形态的终极发酵。

要理解上述“觉醒即破产”的“彩虹资本主义困境”,必须明白这股意识形态的破坏性。在美国的很多公立中小学校,老师背着父母偷偷灌输性少数观念,困扰儿童甚至鼓励他们变性,已经激起极大的民愤和社会对立。由在学孩子母亲发起的反对学校教育性少数相关课程的运动,却被美国主流媒体抹黑为极右恐怖主义。

所谓物极必反,虽然特朗普在政治上东山再起的可能性仍然未定,美国民意在经历觉醒文化这些年的冲击洗礼后,已经萌生微妙变化。民众主动抵制公然提倡觉醒文化的企业,只是冰山一角。盖洛普6月中公布的民调发现,美国民意似乎厌倦了觉醒文化这类社会进步主义理念。与2022年相比,认为同性关系合乎道德的比率,从71%跌至64%;赞成婚前性行为的从76%下跌到72%;赞成离婚的从81%跌到78%;赞成死刑的则从55%增加到60%。

由于美国软实力无远弗届,我们有必要关注美国这场文革。还记得2021年新加坡突然横空出现关于“华人特权”的讨论,以及“进步”学者联署公开信,反对当年《联合早报》6月9日社论《扩展公共空间 促进种族和谐》对CRI的批评吗?这显然是一些本地左派进步人士鹦鹉学舌,东施效颦,引入美国文革意识的作为。看到美国觉醒文化癌细胞病发的后果,敢不戒慎恐惧?

(原载《怡和世纪》第50期·2023年8月)

from Study Room 書齋 https://yapphenghui.wordpress.com/2023/09/14/%e7%be%8e%e5%9b%bd%e6%96%87%e5%8c%96%e5%a4%a7%e9%9d%a9%e5%91%bd%e5%86%8d%e6%8e%a2-%e4%b8%80%e5%9c%ba%e7%b2%be%e8%8b%b1%e4%b8%8e%e8%8d%89%e6%a0%b9%e5%8d%9a%e5%bc%88%e7%9a%84%e6%96%8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