呂嘉鴻
BBC中文
中共二十大即將登場。台灣問題一直被中共歷屆領導人視為重中之重,事關他們的權力穩固或念茲在茲的「歷史定位」。習近平執掌中國十年,兩岸關係從其與馬英九2015的歷史性會面,到蔡英文2106年拿下台灣總統大位再到近期的鎖台軍演,可謂急轉直下。
習近平一旦順利拿下第三任期,兩岸關係是否會持續惡化,甚至走向衝突?這是外界關注中共高層變化的一個重要視角。
今年曾參與「美國外交政策全國委員會」 (NCAFP) 中美台二軌閉門會議的澳洲國立大學亞太學院講師宋文笛,向BBC中文分析稱,習近平執政這十年,兩岸關係的特點是北京對於台灣政治的「軟實力」逐步下滑,而台灣討論兩岸關係時,上位議題逐漸從「經濟機遇」轉化為「安全問題」。
他認為,尤其具現實意義的當屬 2019年香港發生震撼國際的反送中示威運動,和2020年台灣總統大選蔡英文連任,「確立了台灣的『親美抗中保台』路線具有過半票房。」
德國墨卡托中國研究中心(MERICS)分析員Valarie Tan則告訴BBC,若習繼續掌權,兩岸緊張局勢不太可能緩和。她認為,北京將通過所謂的「正常化」軍事行動和經濟制裁繼續加強施壓台灣:「這些措施將得到更多中國共產黨官方論述文件支持,預計內容為北京欲統一台灣的長期戰略,作為對中國未來發展極為緊迫和重要的問題之例證。」
BBC中文盤點習近平這十年掌權下的兩岸重大事件,並請專家解析從馬英九到蔡英文,十年之間兩岸互動以及抗衡的脈絡。
2014年太陽花運動後台灣崛起年輕獨派
2012年馬英九連任台灣總統,以51%得票率打敗了民進黨的蔡英文。同年,習近平就任中共總書記。彼時胡溫時代的中國市場維持開放,後奧運時代的中國持續吸引全球資金及人士,近百萬台商在大陸定居。在這背景下,以「兩岸和平統一」為政治信仰的馬英九信心滿滿的積極推動台灣與對岸往來,希望先經濟再政治往統一邁進。
但隨即認同台灣主權獨立的「天然獨」世代崛起,與中國興起的民族主義世代「小粉紅」遙遙對峙。雖然馬英九與北京合作談判取得碩果,試圖簽訂《海峽兩岸服務貿易協議》(服貿協議),終究在2014年3月引爆學潮,太陽花學運席捲台灣,重創國民黨執政。
Valarie Tan分析稱,太陽花運動是台灣政治和社會發展的歷史轉折點,反映了台灣年輕世代的崛起。她告訴BBC:「台灣年輕人不支持與中國建立更密切的政治和經濟關係,因為害怕中共在台影響力坐大。在某種程度上,這場運動為蔡英文在2016 大選中獲勝奠定基礎。因為蔡的立場一直與該運動的支持者立場一致——反對與中國建立更密切的關係、主張同性戀權利和承認台灣是一個多元社會。」
2022年台灣政治大學調查結果發現,近三分之二的台灣民眾認為自己是台灣人,只有不到3%認為自己是中國人。
2015年馬習歷史性會面
2015年底,台灣總統大選投票前夕,重新挑戰國民黨的蔡英文,在民調中遙遙領先對手朱立倫,篤定拿下總統大位。積極追求歷史定位的總統馬英九,突然在卸任前夕,於2015年11月3日深夜宣佈,將在12月7日於新加坡舉行兩岸首腦會晤,也就是馬習會。消息震動兩岸,舉世關注——這是兩岸領導人在1949年後,相隔66年的首次會面,意義重大。
當時法國塞爾吉-巴黎大學(Cergy Paris Université)中國問題研究教授張倫向BBC中文分析了此次會談的歷史意義,但他強調提到後續兩岸的各自發展更加重要。他盼望習近平,「應將此次處理台灣問題上值得肯定的正視現實的態度貫徹到底,內外一致,實事求是,這其實也是中國過去成功的改革所具有的最重要的特徵......拋棄不合時宜的制度和思想,徹底改革,以營造兩岸問題、香港問題乃至中國問題得以良好解決的根本之道,為萬世開太平。」
2016年蔡英文上任: 「九二共識」變「歷史事實」
2016年,蔡英文上任,民進黨重回執政。在5月20日的總統就職演說中,她不使用過去國共兩黨共同認可的「九二共識,一中各表」與北京談判,被認為是兩岸關係的重要轉折點。
蔡英文如此解釋:1992年兩會(海基會和海協會)會談的「歷史事實」只是兩岸關係的共同政治基礎之一。
大陸國台辦迅速發表聲明,稱蔡英文「在兩岸同胞最關切的兩岸關係性質這一根本問題上,採取模糊態度,沒有明確承認『九二共識』和認同其核心意涵」。國台辦並將蔡英文的演說稱為「一份沒有完成的答卷」。
宋文笛向BBC分析,北京一直視兩岸互動為「獎賞」,因而設立認同「九二共識」等先決政治條件,但是高門檻的條件使得民進黨政府沒有誘因加入兩岸博弈賽局。
他說,這幾年來,北京因而缺乏直接對綠營(親民進黨)精凖施壓的渠道,只能「對台灣整體施壓」,如此反而往往引發台灣社會同仇敵愾,幫助綠營選情,愈發鞏固所謂「抗中保台」的政治路線,以北京的利益而言屬於惡性循環。
針對蔡英文不再以九二共識處理兩岸問題,北京開始反制,特別針對台灣的外交盟邦及國際組織參與的空間強硬施壓。
根據統計,自2016年蔡英文上任至今,目前已有8個國家與台灣斷交,並轉而與中國建交,中華民國僅剩14個邦交國,包含梵蒂岡。
同時,中國一直以台灣不承認「九二共識」為理由,向世界衛生組織(WHO)施壓,自蔡英文上任後,台灣就不再擁有世衛組織觀察員身份。2018年5月,在日內瓦召開的年度大會上,中國向大會施壓,導致台灣代表與隨行媒體皆被拒絶進入會場。
大陸官媒《環球時報》批評蔡英文政府不接受「九二共識」,稱世衛組織是台獨者「夢醒之地」。
2019年 習近平「一國兩制台灣方案」
2019年,民進黨剛在前一年底的地方選舉及公投大敗,國民黨高雄市長候選人韓國瑜以「貨出去(大陸),人(陸客)進來」,席捲台灣政壇,颳起「韓流」。民進黨內氣氛低迷,蔡英文開始面對黨內對手進逼,要求其不再尋求總統連任。而在海峽對岸,已經牢牢掌握大權的習近平於1月2日在北京人民大會堂舉行《告台灣同胞書》四十週年紀念會,並發表主題演說,對蔡英文政府提出強勢的要求。
習近平以九二共識為基礎提出「一國兩制,台灣方案」,震撼兩岸。他又稱,一國兩制會考慮「台灣現實情況」,若台灣接受,台灣人的私人財產或宗教信仰等權益會得到充分保障。並以「中國人不打中國人」作結論。此外,習近平提到,台灣民生經濟依靠中國,呼應了在台灣當時激辯的陸資活化台灣經濟的討論。
台灣總統蔡英文當天下午作出強硬回應稱,「我們始終未接受『九二共識』」。
2019香港示威後「抗中保台」路線成型
2019春天,香港發生的反修例示威運動,催淚彈及汽油彈的衝突綿延數月。在百萬港人上街遊行之後,北京決計以強硬手段鎮壓,同時,新疆維吾爾族「再教育營」遭到媒體披露,震撼國際。同年,台灣總統大選開打,最終蔡英文借著「抗中保台」成功連任,擊敗對手韓國瑜及宋楚瑜,創下台灣總統選舉史上最高得票數。
Valarie Tan對BBC分析稱,香港示威對兩岸關係造成很直接及深遠的影響:「對香港社運人士、民主派民意代表和記者的嚴厲鎮壓、逮捕和監禁對台灣人來說是一個可怕的噩夢。」
因為台灣民眾認為,若接受「一國兩制」的提議,台灣將步香港後塵:「這反過來又推動了更多民眾支持捍衛台灣主權,免受中共統治。再加上中國對台灣的強硬態度,促成了蔡英文在2020年大選中的決定性勝利。」
習近平下一步?
美國邁阿密大學政治系教授金德芳(June Teufel Dreyer)告訴BBC稱,她不認為上述任何一個重要事件本身就能決定性地影響了兩岸關係。這些事件共同製造成當下的政治情勢:「如果我必須選擇一個,那就是蔡英文在2016年的壓倒性勝利,因為它證明了馬英九與中國友誼的破產,因為馬英九路線被視為只是將台灣放在中國的經濟主導的局。」
金德芳分析,蔡英文拒絶接受北京所謂的「一個中國」,加上北京對九二共識僅是「歷史事實」的強烈不滿,意味著兩岸雙方不可能達成協議,而蔡英文在2020年的連任,顯示兩岸政府的立場對峙態勢已經穩固。
據此,金德芳告訴記者,習近平自然看到這一切。但來到2020年,習也許最初還認為普京入侵烏克蘭發出信號,意味著西方和日本會默許他可以發動類似的軍事入侵來以「解放」台灣。但事實是西方對普京進行了強烈的反制,對台灣的支持也強烈增加。
金德芳認為,當下習近平面臨著中國經濟增長下滑、在中國的許多外資將生產設施外遷、中國國內對他的清零政策不滿等問題等等,都讓習近平夠忙了。「習獲得他的第三個任期,不太可能對台灣採取任何雄心勃勃的行動。」
宋文笛則強調,習近平在邁向第三任期之後,他的團隊或許將會有更多的餘裕和政治資本去深思:「兩岸關係若是在於爭千秋而非爭朝夕,長遠下來處理台灣議題是用『堅壁清野』施壓為上,還是用『軟土深掘』軟性說服為上?」
from BBC中文 https://www.bbc.com/zhongwen/trad/chinese-news-631710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