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hursday, 28 January 2021

台灣「韓粉」推動罷免高雄市議員黃捷與挑戰背後的政黨對立

呂嘉鴻
BBC中文

台灣前高雄市長、政治明星韓國瑜,在去年六月被高雄市市民近百萬投票罷免後,成為首位被罷免成功的地方首長,震撼台灣政壇。而這起罷免案的政治效應仍在持續延燒。韓國瑜的忠誠支持者「韓粉」及國民黨人士,在韓國瑜被罷免後,也針對支持「罷韓」的民意代表發起罷免連署。

幾個星期前,在全國知名度頗高的民進黨在桃園市的年輕市議員王浩宇已經被反對者成功罷免,在政壇造成風波。被一些台灣媒體稱為「報復性罷免」的政治動員,將在2月6日罷免投票日達到高峰,對象是另一高知名度的高雄市議員黃捷。

「罷免黃捷」一事在台灣引起高度熱議並成為媒體焦點,原因是根據台灣選舉法律,罷免地方市議員僅需該選區25%的選民投下贊成票,同時贊成罷免票高於反對罷免票,即能成功。但是,因為地方市議員通常僅需5%至10%的票數就能當選,因此這些市議員很容易讓不支持他的多數選民輕易罷免成功,造成市政動蕩或政黨對立。

台灣東海大學政治系教授張峻豪向BBC中文分析,通過門檻低的罷免運動若成成常態,可能造成的影響之一,是將來地方議員可能忌憚被罷免,因此不敢就市政重大爭議議題,譬如是否要蓋垃圾掩埋場等辯論或表態,甚至妥協,對地方發展或民主政治並非好事。

但也有人認為,罷免是與選舉並行的選民權利,是民主選舉的「修復機制」,對違法失職、違背競選承諾的民選公職人員,人民可以「收回」其代議士權利。

台灣官方單位公布,此次罷免黃捷案通過門檻為72892票。

罷免風潮

罷免政治人物始自前年「罷韓」連署之時,後來逐漸成為台灣政壇的新風潮和政黨對決的新戰略。面對反對派及國民黨來勢洶洶的陣仗,台灣總統蔡英文兼民進黨主席在上周開始兩次公開表態,要求全黨開始行動,聲援黃捷。

與此同時,針對罷免民意代表的門檻是否過低,輕易罷免對台灣民主或政黨政治是否帶來負面影響等問題,人們也議論紛紛。

此次面臨「罷捷」挑戰的黃捷是無黨籍,過去曾加入台灣新興政黨「時代力量」,也是具有全國知名度的政壇新秀。26歲首次參與地方選舉便高票當選,形象清新,在年輕世代頗受支持,與罷免他的主要群眾、中高年齡的「韓粉」形成對比。

「罷捷」團體向台灣選舉單位提出罷免黃捷的理由包含:黃捷「公開支持同志婚姻」,「極少關注地方馬路坑洞過多」,支持香港示威,「違法介入港暴進行物資募集,對中國態度嚴重雙標」等理由,也引起許多議論。

黃捷是誰

1993年出生高雄鳳山市,未滿30歲的黃捷,很早就參與社會運動,2014年曾參加台灣「太陽花學運」,之後踏入政壇,成為台灣政壇最新關注的女性政治人物之一。黃捷畢業於台灣大學,擁有社會學及公共衛生雙學位。

黃捷曾經短暫擔任記者,也到過中國大陸進行學術調查,之後加入本土新政黨「時代力量」,2018年回鄉參選市議員,順利當選,成為備受矚目的政壇年輕新秀。

2019年,她在質詢前高雄市長韓國瑜的市政質詢期間,因為不滿意韓國瑜答覆而做出「翻白眼」的動作,一夕成名,意外成為媒體寵兒。後來,黃捷積極推動「罷韓」行動,也讓她開始成為「韓粉」的眼中釘。

同年,外界詢問黃捷隱私及性傾向,她在臉書「出櫃」,表示自己與異性、同性伴侶交往過,但希望外界能多關心公共事務而非她的私生活。

黃捷在去年因故退出「時代力量」,雖未加入民進黨陣營,但被視為台灣本土派的明日之星。

挑戰背後的政黨對立

擔任「罷捷」指揮官的前韓國瑜市府民政局長、國民黨高雄市黨部副主委曹桓榮周二(1月27日)對台灣媒體呼籲,民眾要捍衛民主價值與食安健康,2月6日用選票,「大聲喊傲慢、無能的民進黨政府」,並且下架「萊豬議員」。

不過,台灣知名政治評論者林濁水則認為,「罷捷」是「仇恨投票」。他表示,「罷免行政首長,邏輯還說得通,罷免議員,違反言論免責的自由主義」。他呼籲民進黨修法制止報復性罷免風潮,因為他認為,罷免議員違害到民意代表的言論免責權。

國民黨主席江啟臣在上周末則前往高雄並對外表示,「選舉、罷免都是台灣地區現行憲政體制所賦予的權利,國民黨尊重人民的權利」。他說,「有人去戴報復性罷免這樣的帽子給人民,是凸顯背後有政治操作」,「罷韓才是報復性罷免的始作俑者」。

目前高雄相關團體又繼續連署罷免民進黨另一高雄市政壇新星,同時也在韓國瑜任內對其施政嚴厲批評的市議員高閔琳。

長期研究台灣政黨政治的張峻豪教授分析,在高雄及全台掀起的罷免議員浪潮,背後確實是「韓粉」組織為主幹,加上有國民黨人的支援。但他認為,支持罷免的國民黨用的是個「走鋼索的險招」,尤其韓粉多半由年長者組成,而罷免的對象針對的都是在年輕族群有高支持率的民意代表。

張峻豪說:「因此,國民黨此舉恐會惡化其在年輕世代原本就低的支持度,而後者也是國民黨幾次重要大選落敗的主要原因之一。國民黨若與韓粉合作,過度介入罷免案,可能會內傷到自己」。

台灣自從2016年,修法降低罷免門檻後,罷免風潮逐漸湧現。2019年,韓國瑜被近百萬選票罷免,將罷免風氣帶到頂峰,之後許多地方村里長,都遭到選民罷免成功,這股浪潮繼續湧向層級較高的市議員。

台灣政治大學法律系副教授林佳和向台灣媒體「報導者」稱,罷免主要是政治動員,但過度的話,「會陷入非黑即白的選擇,但民主是要討論的,不能都在對決」。林佳和又說,歐洲國家較少採用罷免,罷免也比較困難,避免過度政治動員,以及維持政治體制的穩定性;但台灣常陷入「民主體制下人民卻被過度動員到沒有理性空間」的局勢。

台灣政治評論者彭蕙仙投書台灣媒體稱,罷免案背後其實針對的是蔡英文政府。她說,王浩宇或黃捷或許「並沒有『十惡不赦』到非要罷免不可的地步,但現在罷免已成了台灣百姓極少數可以明確表達與執政者不同意見、可以反抗當權者的機會。」

無論如何,根據國民黨內部民調,要在民進黨支持者較多的鳳山地區,成功罷免黃捷仍沒有十足勝算。此外,未來台灣地方政壇及兩黨政治是否會持續以動員罷免為戰略,是否引起民意反彈或傷害民主政治都是各界持續觀察之重點。



from BBC中文 http://www.bbc.com/zhongwen/trad/chinese-news-5583739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