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hursday 15 October 2020

李江琳:寻找美国共产党的踪迹

来源:
上报

我出生于中国的共产党家庭,全家除了我以外全部是共产党员。我从小就见到过很多共产党员,长大后对共产党为中国带来的一切非常敏感,常常想为什么一百年来的中国和共产党有如此沉重的关系。三十年前来到美国,自然会想到,国际共产主义运动在资本主义的美国发展得如何。我早就知道,共产党招牌性的五一国际劳动节是芝加哥的工人运动开创的。按照马克思的理论,革命是在资本主义最发达而陷入危机的地方首先爆发,而工人阶级是最先进的革命阶级。那么,美国理应是共产党大有作为的地方。可是,在中国无论何时何地我一抬头就能遇见一个共产党员,到美国几十年却一个共产党员也没见着。美国共产党在哪儿?

我的史学训练引导我先去寻找美国共产党的历史。有关美共历史的著作不容易在书店或公共图书馆找到。好在美国有出色的图书馆馆际互借系统,我的多年图书馆工作经历让我对这个系统很熟悉。就这样,我在疫情期间的美国,通过馆际互借系统读了一批有关美国共产党历史的书籍,试图了解美国共产党及其在美国社会所起的作用。

美国共产党的前生今世

作为国际社会主义运动的一部分,美国的社会主义政党早于共产党。美国共产党的前身可以追溯到1876年成立的美国社会主义劳工党(Socialist Labor Party,SLP)。1890年代,该党的左翼部分分裂出来,组成美国社会党(Socialist Party of America,SPA)。SPA反对暴力革命,主张通过“议会道路”实现社会改良,支持工人运动和妇女运动等社会运动。第一次世界大战中,SPA的右翼支持美国政府,左翼则站在国际主义立场上反战。1917年俄国共产党的“布尔什维克革命”,即“十月革命”成功,建立苏维埃政权,向世界共产主义政党提供了一条有别于“议会道路”,而是通过“武装革命”来实现其目标的路径。SPA中的左翼支持“十月革命”,右翼坚持“议会道路”,两派发生冲突。1919年3月初,共产国际(Communist International,亦称Comintern,即“第三国际”)在莫斯科成立,当时美共尚未成立,因此在共产国际第一次代表大会中代表美国的是SPA的左翼。这一派随后正式从SPA分裂,于1919年9月1日宣布成立美国共产党,执行书记为查理斯·爱米尔·卢森柏格(1882-1927),同时期出现的其他共产主义组织后来在共产国际的要求下与其合并。

美共成立之初,主要活动地区在芝加哥、纽约、洛杉矶和其他一些大城市里。1881至1900年间,9百多万欧洲移民为逃避战乱和贫困投奔美国,他们多数集中在这些大城市,从事低收入工作,成为城市贫民或者血汗工厂的工人。这些人中的一部分在欧洲就是受欧洲共产主义思潮影响的左派,还有一些知识份子和大学生,加上少数生活富裕而精神空虚的富家子女,他们成为美国共产党的“基本群众”。美共成立时,成员约两千到三千人,如果加上带有无政府主义者色彩和其他形形色色的激进派别,人数则达到五至六千人。早期美共成员多为低收入的产业工人,其中绝大多数不懂英语,懂英语、美国本土出生的成员只占5%。因此,美共有个“国际部”,不是为外国“兄弟党”,而是为本国非英语的党员而设,该部出版十几种语言的报刊和宣传材料。

中国共产党在宣传自己的时候有一句话是我们这一代耳熟能详的:“十月革命一声炮响,给我们送来了马克思主义”。美国人倒并不需要十月革命才有机会了解马克思主义,大量欧洲移民早就把马克思主义的思想带到了美国。但是,无疑是苏联革命的成功催生了美国共产党。原来只是在思想上服膺马克思主义的人,现在看到了这种革命理想是完全可能实现的,美好的乌托邦就在眼前,只要你伸手就能抓住。

1930-1940年代是美共的鼎盛时期,党员人数达到五万多人(一说七万五千人)。这个数字没有包括相当于“共青团”的美共青年组织和其他与美共有关的组织。在这个时期,美共作为一支政治力量在社会上颇为活跃,其正式成员,即所谓“拥有党证”的成员虽然不多,人数跟国际劳联等工会组织无法相比,但是他们组织产业工人和农场工人罢工等行动一度颇为成功。除了组织或者参与工运、妇运、黑人平权运动等,美共还积极参加地方和联邦选举,推出市长、州长和总统参选人,虽然并无值得一提的斩获,但是大大提高了知名度和影响力。

作为国际共运的一部分和共产国际的成员,美共和中共一样,接受共产国际的直接领导。美共的重大决策必须经过共产国际批准,也必须执行共产国际的决定,在重大国际问题上持苏联立场,其内部纷争也由共产国际协调。这样的状况使得美共时常处于一种尴尬处境,在这块土地上建立国家,已经生活了几代的美国民众眼里,美共是带有“外国代理人”性质的组织,它的革命主张就显得对美国生活方式具有威胁性和颠覆性。这是美国产业工人对加入美共并不热心的原因之一,因此早期美共成员很多都是新移民。为了改变这个状态,美共试图组织自己的工会,与社会主义政党的工会竞争。由于美共的领导者及其培训的“运动组织者”多为小知识份子,为了让他们了解工人的实际生活状况,美共甚至派他们“下厂锻炼”,但是绩效不佳。

在二十世纪前半叶,美共一直是在共产国际支持下活动,却始终不是美国左翼政治的主流。事实上,对于工人大众来说,投入共产党的革命运动,必须以生活贫困到走投无路的地步作为必不可少的推动力。这在全世界都是一样的。然而,资本主义高度发达的美国,恰恰是贫苦大众有较大喘息机会的地方。自然空间广阔,制度空间宽松,使得大众有较多的机会改变生存状况,以“破坏旧制度”为号召的共产党革命,对普通贫苦人群来说,并不是一个于己有利的选择。

1950年代的“罗森堡案件”发生后,美共以全党之力,穷尽一切法律途径来帮助罗森堡夫妇,在美国民众眼里,似乎更加强化了美共“外国代理人”的印象。“麦卡锡主义”对美共造成一定程度的打击,有好几年的时间里,美共中央为“保存实力”,命令几名高层干部和数千名中层干部转入地下。一些知名共产党员或者同情者受到联邦调查局的调查,遭到起诉,有的被判刑,有的流亡欧洲。1954年,艾森豪总统签署《共产党人控制法案》(Communist Control Act),禁止共产党。虽然该法案从未真正执行,但法律上依然有效。

然而,对美共的最大打击不是来自联邦调查局,而是来自苏共二十大。

在1956年苏共二十大上,苏共总书记赫鲁雪夫突然发难,做了一个清算史达林主义的秘密报告。CIA获得了这个秘密报告并将之公布,许多美共成员才知道苏联的现实,深感理想幻灭。加上冷战期间美国社会对共产主义思潮和共产党的防范,导致大批人退党。仅仅一年多的时间里,美共成员减少到一万多人,差不多回到了成立之初的人数,其中还包括联邦调查局悄悄打进来的一千五百多个线人。此后美共再也没有恢复其在美国政治舞台上的直接影响力。此后的几十年中,美国社会出现重大事件时,至少在姿态上美共依然积极参与,但通常只能敲敲边鼓。

美共作为一个政党至今依然存在,总部设在纽约曼哈顿。2000年4月,美共27大对其党章进行了修改,规定其性质是“美国共产党是为美国工人阶级服务的美国工人阶级的政党”,其指导思想是“马克思列宁主义的科学原理”。从美共官网上的相关介绍可见,加入美共远不像加入中共那样需要经过一整套程式,不必宣誓“保守党的秘密”,“永不叛党”之类。美共声称自己是一个群众性的、自愿加入的组织,只要接受其党章,付每年60美元党费,在网上填一份申请书,或者找到当地类似“党小组”的club,向club负责人或者任何一名党员提交申请书,经过批准就可以了。

然而,美国共产党的真正影响力不在于其党员人数,而在于它的“同路人”(他们称之为fellow travelers),即共产主义运动的同情者或支持者。这些“同路人”分布在各行各界。他们未必是美共正式党员,但支持共产主义思想,同情国际共运,有意或有无意地传播共产主义思想,因而直接或者间接地扩大其影响力。据美共的“过来人”说,美共成立之后的几十年里,约有一百多万美国人在一生的不同时期曾经是“共产主义者”,当然,这些人绝大多数是“同路人”,而非正式的美共党员。

美共在其鼎盛时期很注重训练“组织者”,这些人被派遣到各地组织抗议集会、罢工等活动。这个传统显然延续至今。今年上半年开始的黑人组织BLM发起人之一Patrisse Cullors坦承,她就是由几位六十年代的“同路人”训练过的“马克思主义者”。或许可以说,美共以类似的方式依然在发挥作用。

美共的历史证明,美共一百年始终不成大气候,又始终存在于美国直到今天,有其必然的原因。北美新大陆为所有来到这块土地的人提供了一定程度的平等和机会,在其他地方很有吸引力的共产党革命在美国就失去了让人舍生忘死的魅力,这从根本上破除了马克思关于资本主义发展的高级阶段必然发生无产阶级革命的神秘。但是,从另一个角度来看,只要人类社会存在明显的贫富差距而且社会不去有意识地抑制全球化造成的不公,那么,共产主义乌托邦就永远有其市场,特别是在缺乏社会认识和生活经验的年轻人当中。



from 博谈网 https://botanwang.com/articles/202010/%E6%9D%8E%E6%B1%9F%E7%90%B3%EF%BC%9A%E5%AF%BB%E6%89%BE%E7%BE%8E%E5%9B%BD%E5%85%B1%E4%BA%A7%E5%85%9A%E7%9A%84%E8%B8%AA%E8%BF%B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