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共舉行十九屆五中全會,制定所謂「十四五規劃」與「2035遠景目標」,決定未來15年的「經濟規劃」,其重點即所謂「雙循環」──指在與外國貿易體系以外,要成立自己的「國內大循環」作為「主體」,建立所謂「內需系統」,要把企業出口目標,轉為內銷,令其企業有本國的利潤根基云云,用作推動「創新」;而國外貿易則只退為「輔助」功能,即幻想「中國人買中國貨」為主,就可以解決中國的經濟長遠問題,甚至可以解決外國封鎖,來做到所謂的「技術創新」。
既然高舉「國內大循環」,所謂「增加內需」,亦即令中國貨的主要銷售市場,由海外轉為國內,如何能夠達到目的呢?不外乎 1. 改善中國產品的質素,加強其競爭力 2. 加強其市場保護,如加徵外國貨關稅,或禁止外國貨進入市場 3. 利用國族主義,令全民罷買外國貨,人人買國貨。
然而要做到第一點,就必須製造一種能夠改善中國貨的質素。以中國奶粉為例;由2008年的三鹿毒奶粉事件,至今已12年,為何2020年5月的湖南,又再現毒奶粉案呢?這類事件一再發生,結果就是中國人不信中國貨。同時外國奶粉的輸入,卻仍然困難重重。在武漢肺炎疫情發生前,香港邊境仍然長期有大量奶粉,試圖以走私方式運往中國大陸。這背後一方面反映了國人對國產奶粉失去信心,另外就是外國奶粉輸入中國,被要求必須符合獨特的「中國配方成份」——這是中方扭曲對WTO的承諾,製造貿易壁壘,以法律手段用作保護市場的技巧,限制外國產品直接輸入。因此中國貨既沒有動機去改善質素,法律也不是用作規管真正的低質,而是用作保護自己的大商家的國內市場;而毒奶粉案發後,中共不但沒有全力追究相關官員與商家的責任,反而追究受害人的家長,以及幫助受害人的代言人,這種制度又怎能鼓勵中國產品改善質素呢?
至於第二點,則是必須加強「鎖國」;然而奇怪的是,中共自己近年卻四處大搞「自貿區」,由上海到深圳,遠至湖南也搞「自貿區」,更不用說近日大張旗鼓,四處宣傳的「海南自貿區」。「零關稅」搞自貿,目標就是減少外國貨進入中國市場的阻力,後果就是中國貨更難與外國貨競爭;簡單而言,搞「自貿」如果成功,不但無法促進「內循環」,反而是令外國貨市場比例增加;因此搞「內循環」,則絕不能開放「自貿」。中共最奇妙的,就是作出完全相反的經濟措施,然後以政治口號包裝,就期望大家會照單全收相信,然後海外投資與技術,就會蜂擁而至。這種土法煉鋼搞經濟的手法,豈不是奇怪之極?
至於第三點,就正如以往香港一些示威活動,呼籲中國人買中國貨一樣,中國人口說支持,身體卻「最誠實」,如常見中國權貴官員,以至小粉紅評論員,口說愛華為,現實中卻用iPhone一樣,結果令美國貨的銷售又創新高。對中國貨最沒有信心的,其實就是中國人自己,只要限制在停留在口號上,他們都異常愛國,但現實呢?大家都更愛外國貨,又怎能期望能因此增加「內需」呢?
——RFA
from 新世纪 NewCenturyNet https://2newcenturynet.blogspot.com/2020/10/203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