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hursday, 5 March 2020

馬來西亞:馬哈迪為何執政兩年就垮台

喬納森·赫德(Jonathan Head)

BBC記者

2018年的選舉被馬來西亞人視為歷史性轉折,因為它成功推倒主導馬來西亞政壇60年的政黨。

不過,短短兩年不到,新政府就垮台,馬來西亞再次由過去的執政黨重新掌權。曾經點燃改革希望的「希望聯盟」(Pakatan Harapan)政權,為何會如此快速地黯然下台?

政治動蕩的一周

過去一周,馬來西亞在經歷了前所未有的政治動蕩後,出現一名新首相。

新首相穆希丁(Muhyiddin Yassin)並不是個愛出風頭的政治人物,2016年曾被馬來民族統一機構(巫統)(UMNO)開除。

隨後,穆希丁與退出「巫統」的馬哈迪(Mahathir Mohamad)等人共同創建「土著團結黨」,馬哈迪任榮譽主席,穆希丁任主席,並和前副首相安華(Anwar Ibrahim)組成多種族的「希望聯盟」(Pakatan Harapan)。

他們的合作加上公眾對於前朝貪腐的憤怒,成功擊敗「國民陣線」(Barisan Nasional)取得執政權,終結執政聯盟「國民陣線」60年的執政。

過去一周,「土著團結黨」(Bersatu)主席穆希丁和超過30名國會議員與前執政黨(國民陣線)結盟,一起推翻了馬哈迪政權。對於將2018年大選視為馬來西亞政治分水嶺的人來說,這是個巨大的打擊,代表著國家回到一個新「起點」。

今年72歲的穆希丁是「土著團結黨」主席,目前「土著團結黨」與「巫統」和伊斯蘭教黨聯合組建政府。「巫統」是新執政聯盟中最大的政黨,以「巫統」為核心的政黨聯盟「國民陣線」曾連續執政馬來西亞60年。

「我向你們道歉,我已經盡力了。」馬來西亞的年輕政治人物、青體部長兼「土團黨」青年團團長賽沙迪(Syed Saddiq)在推特上表示道歉。他表示,「過去一周,我已經自我反思,我認為若有足夠的時間,我應該還能完成更多的事。」

賽沙迪在2018年馬來西亞大選代表「希望聯盟」「土著團結黨」當選為柔佛麻坡的國會議員,當時他的勝利被視為民眾渴望改變的象徵。雖然和賽沙迪與穆希丁在同一政黨,但他拒絶與「巫統」合作。許多抗議聲音批評該政黨是「後門政府」之一。

人權律師法蒂亞娜瓦(Fadiah Nadwa Fikri)說:「這完全背叛了人民。」並表示,人們當年投票並非是要看到這樣的結果。

「希望聯盟」崛起

「希望聯盟」政黨是多個政黨在權衡之下所組成的執政聯盟,其成員包括由安華領軍、以華人為主、強調改革的「人民公正黨」(Keadilan)、「民主行動黨」(DAP)、以及另外兩個以馬來人為主的政黨:「國家誠信黨」(Amanah)及「土著團結黨」(Bersatu)。

馬來西亞前首相馬哈迪屬於「土著團結黨」,過去也有多年的執政經驗,擁有龐大的馬來裔族群的支持,選民信任他,因此決定放棄當時的執政黨轉而支持他。

「希望聯盟」也獲得許多反貪腐、反濫權的民間組織大力支持。

一直到2018年5月9日馬來西亞的大選日,「希望聯盟」仍不敢確定自己能否成功擊敗長年執政的「國民陣線」,但當時的選情充滿希望,人們也很興奮。

當時馬哈迪的競選策略之一,是將時任首相的納吉(Najib Razak)比喻成「偷國家錢的小偷」。納吉被指在「一馬發展公司」(1MDB)中串謀貪污。

因著物價上漲及政府徵收消費稅等造成民怨,加上馬來選民的選票分裂至三個政黨(「希望聯盟」、伊斯蘭黨、「國民陣線」),成功使「希望聯盟」擊敗主導馬來西亞政府60年的政黨,獲得執政權。納吉也因此成為「國民陣線」首位丟掉政權的「歷史罪人」。

那「希望聯盟」後來到底怎麼了?

安華與馬哈迪的「愛恨情仇」

政黨要結盟一直是件不容易的事情。聯盟的兩個政黨領袖馬哈迪與安華的「愛恨情仇」,可以追朔至過去30年。

安華曾是馬哈迪的部下,也並被指定為馬哈迪的繼任者。兩人在2018年競選期間達成共識,同意由馬哈迪代表競選,若順利當選首相,兩年後會將政權交給安華,但是確切的日期及方式則從未對外說明。

他們倆人的性格也有所衝突,像是對於聯盟如何處理經濟問題就有分歧。獨立民調機構默迪卡中心(Merdeka Center)主任易卜拉欣·蘇費安(Ibrahim Suffian)表示,馬來西亞也有其他國家同樣在面對的問題。他並舉例:「像是經濟增長,人們薪水卻沒有跟著物價漲,特別是馬來族裔的年輕人受害最深。」

他說:「『希望聯盟』遇到的問題是薪水豐厚的工作機會並未跟著經濟起飛而增加。當他們執政時才發現政府有大量的負債需要處理。」
種族政治

馬來西亞自1957年獨立,1963年成立了馬來西亞聯邦政府。種族一直主導著馬來西亞政治,馬來人佔人口的一半以上,並被稱為「馬來西亞土著」(bumiputera),這包括了馬來半島和婆羅洲的原住民,約佔總人口的68%。

最大的少數族群是華人,他們也是最成功且有錢的族裔,通常是在英國殖民時期移民至馬來西亞。

1969年5月13日馬來西亞發生種族衝突事件,從那之後,政府制定有關馬來人的政策顯得至關重要。

由於馬來人在經濟地位上往往不及華人,馬來西亞華人擁有較多的經濟資源,「巫統」將自身定義成「照顧馬來人的政黨」。

80至90年代,馬哈迪執政的22年期間,國家發展以馬來人為優先,扶助馬來企業,使經濟大幅成長,但同時也造成貪污和腐敗。

雖然如此,馬來族裔仍對政府的親馬來政策滿意。部分馬來人擔心,由華人為主組成的「希望聯盟」可能會減少親馬來人政策。到鄰近吉隆坡附近的鵝嘜縣(Gombak)走一趟,就能感受到馬來人的擔憂。

市中心的高速公路及高樓大廈,交錯在混凝土公寓樓以及成排的小型作坊和汽車維修中心之間。

凖備開一間小型咖啡廳的穆罕默德·伊敏(Mohammad Amin)告訴BBC,他感覺,馬來人不再像過去那樣受到政府的照顧。

他並描述,住在該地的窮人連日常最基本的開銷都無法應付。並說,政府並沒有照顧住在鄉村的的馬來族裔們。

因此,儘管「巫統」的形象因「一馬發展公司」(1MDB)貪污案重創,但他們已經開始利用民眾對執政黨處理經濟議題上的失望,希望吸引他們的支持。

過去兩年,「希望聯盟」在國會議席中丟失6個國會或州議會席次,也不讓人意外。

不斷的敗選,也使安華的支持者向馬哈迪施壓,要求上任兩週年後將執政權交給安華,但遭到拒絶。安華陣營雖然並未強求交棒,將交棒的權利仍留給馬哈迪,但是聯盟日益緊張的局勢,使穆希丁離開「希望聯盟」,投向敵營。

如同過去40年每次的危機,馬來西亞內外都有個說法,就是無論政壇如何動蕩,懂得操弄政治角力的馬哈迪爾一定會緊抓權利,確保自己排在首位。

辭職決定使他摔了一交

當他遞出辭呈震驚政壇時,朝野政黨紛紛表態支持他再度任首相,就連安華當時也強調,馬哈迪並沒參與推倒「希盟」政府的陰謀。不過,這出宛如馬來西亞政界的「紙牌屋」發展至上周,證明了這名高齡94歲的政治老將心中的算計出現大失誤。

馬來西亞王室2月29日發表聲明,宣佈「土著團結黨」主席穆希丁(Muhyiddin Yassin)成為下任首相。3月1日,穆希丁宣誓就職。

雖然馬哈迪已表示將會在國會中推翻新政府,但王室的任命及祝福,顯然都會是穆希丁的強大資產,這無疑會吸引大批人站在穆希丁這一邊。

穆希丁是否擁有多數議員的支持還無法確定,但是馬哈迪已經提出挑戰,聲稱他才是擁有國會多數支持的一方。

新加坡尤索夫伊薩東南亞研究院的政治學家伊茲丁(Mustafa Izzuddin)強調,最高元首無法作出政治決定。

伊茲丁說:「最高元首有可能做兩方的調解人,居中協調並團結兩方,這在馬來西亞歷史上非常少見。」

不過他也指出,「馬來西亞的政壇正充滿未知,因此可能必須做出一些前所未有的決定,國王可能已將穆希丁視為最值得信賴且最能維持政壇穩定的人。」

馬哈迪與王室的衝突

值得一提的是馬哈迪和馬來西亞蘇丹王室曾有衝突,這也可能影響的國王任命首相的選擇。

1983年和1993年,他曾提倡憲法改革,對王室權力施加限制。

新南威爾士大學退休榮譽教授卡斯勒(Clive Kessler )表示,在過去的危機中,王室中抵抗馬哈迪的勢力是現任國王的父親。他說:「記憶和怨恨總是不容易遺忘。」

因此,失去兩年政權後,「巫統」重新掌權,納吉仍是黨內的重要人物,其貪污案的調查和審判將可能因此被擱置。

而安華則是再次面對挫敗,在90年代他就被外界認為有望成為首相,他也一直相信今年就有機會掌權,卻遇到政壇大地震。

安華的政治生涯宛如莎士比亞作品中的悲劇情節,而他閲讀莎士比亞作品的時候,可能就是因「雞姦罪」入獄服刑,蹲在牢裏的那兩年。

至於馬哈迪這名現代傑出的政治家,政治之路遇到阻礙,可能也走終點。

正當他面對政壇地震,而無法控制情緒時,他的妻子緊抱著他,或許希望馬哈迪95歲生日前好好退休吧。



from BBC中文 https://www.bbc.com/zhongwen/trad/world-517512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