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unday, 12 August 2018

【立場新聞】廖彥朋:核災的毀滅性結果?為什麼你就是不願意讀書!

前幾天我在立場新聞的專欄寫了《一百倍的奇蹟 以核養綠:次世代的環保主張》受到廣大的迴響,當然也不免招來一些長期遭受反核人士洗腦的孩子的反擊,即便全身上下毫無像樣的裝備,也奮不顧身地向我叫陣,這種昭和式的反派浪漫讓小弟不禁掬起一把男兒淚。

我們就先來談談這標題好了,當我讀到「核災的毀滅性結果」八個字的時候,頭上立刻冒出問號泡泡。以我研究福島事故七年的理解,我實在無法參透李先生所稱之「毀滅性結果」到底是什麼?是福島居民遭受「風評被害」的人格羞辱、是福島物產持續被無的放矢的謠言抹黑、還是港台善良民眾長期被反核人士恐嚇取財導致存款減少的大規模個人經濟災害?如果都不是,用這種低劣的標題殺人法實在令人感到惋惜。

我們談論任何議題都得先立好「前提」,很顯然李兄對於核能發電的前提只有一個,叫做「核災無法承擔」,在這個架構下,只要無法使核災風險降到零,人類都不該使用核電廠,這點我表達由衷地肯定,然而,這個前提有根本性的錯誤,因此由此作為論辯的起點完全是自掘墳墓的行為。

首先,這世界上沒有任何事物是零風險的,依據聯合國衛生組織提供的開發中國家統計數據,諸君出生的那一刻都有高達 1/75 的機率(開發中國家)會殺死令堂是一座運轉 40 年的核電機組發生事故機率的 133 倍 [註] ,以李兄的角度,是不是天下的媽媽都應該高喊「產災的毀滅性結果,為什麼要媽媽承受這種風險」而拒絕受孕產子?很顯然,李兄誤會了「風險」的意義。風險 (Risk) 是現代社會評估利弊的工具,它並無法告訴你某件事情重複多少次就會發生問題,它只能提供在客觀條件下做理性判斷的依據。如果以被稱作普世價值「人命」來評量的話,核能發電絕對是人類歷史上最友善的發電方式。如果你認為人命沒那麼重要,環境更重要的話,請參照小弟日前文章內的圖表,在這裡就不贅述了(詳細文章請參考原文)。



歐洲主要發電方式每發電 TWh 所產生的健康效應

李兄所提到「連日本這種高度照顧國民的國家,也沒有辦法真正讓受影響人口回復正常生活」的說法令在下哭笑不得,超過 97% 區域的民眾已經正常生活那麼多年了你視而不見,不知道哪來的悲天憫人情懷必須要一而再、再而三地強調那不到 3% 、而且還是核電廠周圍的區域不能正常生活。大家要認清一個事實,即便是核電廠周圍輻射劑量最高的「夫澤三區地區集會所」的年劑量(約 78.8mSv)也只有伊朗度假勝地拉姆薩爾的三成(約 260mSv),之所以區域封鎖純粹是依照法規處理,以便善後工程順利進行。就算我們不談劑量,請問老兄誰平常特別熱愛到核電廠附近翻滾、野餐、玩耍的?如果你們沒有這種特殊癖好,我實在搞不懂為何那麼在意那邊到底能不能正常生活?


東日本大震災放射線監控資訊網

非核不僅僅是高碳排而已,更是「高電價、高物價、高空污」的三高家園,不要老是道貌岸然的樣子指著別人「只是想便宜不顧人民安全」,因為事實真相是核能不僅是當今最穩定、最便宜、最乾淨的能源,更是對環境最友善、對人命最照顧的能源,如果讀到這裡你還要跳針「可是核廢料…..」的話,請回去把我的文章再讀一遍吧。

讀書是好事,我希望人人都能培養這個習慣。

註:
諸君如在已開發國家中出生,也有高達 1/7300 的機率會殺死令堂,是一座運轉 40 年的核電機組發生事故機率的 1.3 倍;而這裡所述的事故是指需要注意級別的二級事故。



原文連結

from 港文集 http://hktext.blogspot.com/2018/08/99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