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onday 30 July 2018

如果一个国家通过不断印钱来解决各种危机,会产生什么后果呢? (法眼观点)

来源:智通财经

法眼摘要:用滥发货币的方式解决经济问题、尤其是应对经济危机,是不理性的行为。

通过不断印钞来解决问题,最终的结果一定是津巴布韦,最终连印钞的钱都拿不出来,导致经济彻底瘫痪。

印刷货币是一个国家的权利,相应的也代表着国家信用。

对于国内来说,不断印钞带来的直接结果就是物价上涨,货币贬值。理论上,国家可以通过印钞把国内全部资产变为国有。

对于国际来说,疯狂印钞的货币,汇率很难保持稳定,贬值是唯一结果。由于不断印钞导致的货币贬值,使得出口会受到很大影响,货币也很难被其他国家接受。

最为严重的情况是,货币贬值意味着资产缩水,高净值人群必然选择离开这个国家保护资产。抛售持有的房产、股票、债券等资产,导致该国房市、股市、债市全面暴跌。

高净值人群离开,将带走大量财富,对国家经济造成失血效果。

相应的,当收入没有明显增长,但是钞票不断贬值时,人才也会离开。

企业家离开、高端人才离开了,富豪离开了,一国经济基本已经毫无希望。

当出口受阻,赚取不到外汇时,进口商品依然需要消耗外汇储备,则外汇储备会不断减少,消耗殆尽后则再也不能进口商品。

当整个经济陷入糜烂,人民生活得不到保障的时候,钞票购买力已经下降到低点。生产陷入停滞,物价飞涨,商品匮乏。

国债此时也不再值钱,疯狂印钞带来国家信用降低,对于境外投资者不再有任何吸引力。

为了避免经济彻底崩溃,手上又没有了外汇储备,想获得国际资助,就只能出售固定资产,或者各类资源,最终经济命脉被其他国家把控。

此时国内各种矛盾开始显现,反对派暴起发难,会有改朝换代的风险。

一个国家在某种程度上进行增发货币,是宽松型货币政策,有利于国内经济的发展,但是如果通过不断印钱来解决各种危机,就会出现"货币超发",从而导致国家经济最终崩坏,引发国内经济危机。

要知道货币本质上仍是商品,其价格由供求关系决定,当货币供给不断增加的时候,货币的价格无疑会不断下降,钱越来越不值钱,自然而然会引发恶性通货膨胀以及大量的资产泡沫,使得国内经济面临崩溃的困境。

具体来看:

在商品市场上,货币贬值导致其他商品价格相对升值,人们需要用更多的钱才能买到和之前一样多的物品,越来越多的货币流入市场就会导致货币越来越不值钱,物品越来越贵,从而在消费市场上引发恶性的通货膨胀;

在资本市场上,货币贬值也就是市场利率的下降,会直接导致资产价格相对而言大幅提升,脱离其本身的内在价值,从而形成较高的资产泡沫,比如房地产泡沫等等。

最典型的利用不断印钱来解决国内各种危机最终引发国内恶性通货膨胀的例子就是民国时期以及委内瑞拉、津巴布韦等因为货币超发而导致的国内经济崩盘。

津巴布韦,16年前,津巴布韦币与美元的比率是1:1。5,也就是一津巴布韦币相当于一点五美元,然而,到了去年,一美元已经相当于150万亿津巴布韦币,150万亿,是一个什么概念,只有学数学的才能很好地把这个账算清楚。现如今,津巴布韦币只能用万亿来作为最基本货币单位。

再来看看近两年因为通货膨胀而陷入货币绝境的委内瑞拉,很多饭店用新的两元纸币做餐巾纸。因为,一张餐巾纸需要5块钱,是2元纸币的两点五倍。

如果一个国家的通货膨胀发展到这样的水平,用货币发行来解决经济危机的危害有多大,也就不言而喻了。这样的方式,就是我们常说的扬汤止沸,如果不釜底抽薪,即便有再多的水,也无法解决汤水不断外溢的问题,而只有釜底抽薪,才能从根本上解决危机问题。

关键在于,在一些国家,政府没有办法控制住危机,也不想控制危机,而只想用泡沫维持经济的暂时繁荣,结果,货币越发越多,泡沫越来越泛滥,危机越来越严重。直到泡沫已经无法再维持的地步,只能任凭泡沫被刺破,经济陷入更为严重的危机之中。所谓的恶性循环,在这些国家,是最典型不过了。

所以,对货币发行,必须因地制宜、实事求是,要依据国家经济发展的需要和居民的购买能力,有计划、有步骤、有限度地发行货币,既不能因为担心通货膨胀而置企业于不顾,过度严厉地控制货币发行,实行不切实际的货币紧缩政策。也不能为了一时之需,滥发货币,导致货币泛滥,引发严重的通货膨胀。

调控经济的两项重要手段,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必须协调运用、科学[安排、理性处理,必须把把握好尺度与标准,切不可滥用、也不可不用,而是依据经济发展、企业运行、居民生活等,有节奏地使用两项政策,可以同紧同松,也可以一紧一松,但都必须有节奏、有节制、有尺度。只要把握好分寸和尺度,两项调控手段就能对经济发展产生极其重要的作用。

从总体上讲,用滥发货币的方式解决经济问题、尤其是应对经济危机,是不理性的行为,不到迫不得已,尽量不要通过多发货币的方式,而是要尽可能地用好存量货币。即使要发,也不能只看眼前需要,更要看长远影响。否则,后果十分严重,广大居民会受伤,企业也会受伤,未来经济发展更会受伤。


—— 法眼观点


from 新世纪 NewCenturyNet http://2newcenturynet.blogspot.com/2018/07/blog-post_53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