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hursday, 19 July 2018

洪博学:中国新鸦片战争

7月6日,美国对中国贸易加25%关税,第一批340亿美元开始生效,跟随后面,还有160亿美元商品加税,中国也宣布:对美国展开相对的关税报复。

一艘装满美国大豆的货柜轮“飞马峰号”,在海上加速狂飙,可惜,无法在法定时间内,赶到大连港卸货,最后只能停在大连外海,这艘在大洋中和时间赛跑的货轮,显示了中美贸易战已经开打。

中国对美国大豆,加征关税报复,同时转向巴西购买较昂贵大豆,但是,中国市场和大豆相关产品,已经悄悄上涨,而下一波,美国对中国6,000项商品,价值2,000亿美元,加税10 %的关税清单,已经摆在川普桌上并公布,预计10月中执行。

中国对美国的相对报复关税,顺序是大豆、汽车、飞机。

去年一年,美国外销大豆5,300万吨,中国占了3,200万吨,这些大豆产地,以爱荷华和密西根州为主,但是,根据统计:去年一年,为了应付贸易战争,中国已经分别从巴西和阿根廷大量进口了6,000万吨储存,价格比美国更高,中国算准了打击美国大豆,等于是打击川普选票,企图让川普在期中选举失利,这是中国式算盘,因为世界黄豆供需不变之下,美国黄豆照样卖得很顺畅。中国却可能造成市场通膨,民生必需品猪肉上涨,也在所不惜。其次,美国汽车进口中国,关税25%,若再加上25%,就是50%,汽车更贵,买家更少,中国要课什么税?

对于这场贸易大战,多数人认为美国会赢,少数人看好中国,其中,少不了长期扮演义和团的“环球党媒”,以及被中国收买的台湾红色学者,一昧无知叫嚣:“美国一定会被中国打趴”。认真而言,自古以来,战争不会有赢家,所谓赢家的定义,就是国家体质较好,经得起打击的一方,如果从这个观点来看,美国经济体质,当然更经得起打击。

川普虽然是商人,但是,只从金钱观点,观察贸易大战,就完全失焦了,中国旅美学者文昭,把这场战争命名为“新鸦片战争”,极为中肯。长期以来,“两个中国”的历史教科书,基于激发民族主义精神,把这二场发生在1840年和1856年的两次鸦片战争,用鸦片来定义始末,认为英国人是为了向中国倾销鸦片,毒化中国人,才引发战争,然后签订不平等的《南京条约》。

其实,这个观点并不正确,真正引发战争的原因是“不公平贸易”,就像今天的美中贸易一样,中美贸易逆差扩大,向中国严重倾斜,历史上,中英贸易也是如此。

林则徐在虎门烧掉私烟,只是鸦片战争引爆点,真正的原因是贸易不公,从历史来看,19世纪初期到中叶,百年来,鸦片并非违禁品,美国以及欧陆国家,吸食鸦片的上流社会人士,相当普遍,格兰道尔所塑造的神探福尔摩斯,就是一位鸦片上瘾者。

在美国,鸦片则是良药,西方国家和中国开始通商以来,就发现欧洲购买中国货物多,而中国购买洋货少,就像乾隆皇帝,面对英国特使马歇尔尼时所说:“中国百物丰饶,无须向洋夷购买,给洋人到天朝做生意,是皇帝的恩赐。”于是,双边贸易逆差越来越大,一直到英国东印度公司把鸦片卖到中国,发现清国高官和贵族,甚至八旗军人,都喜欢这东西,这才把欧洲不断流入中国的白银,倒流到欧洲,使贸易互利,稍稍平衡。

偏偏,中国又限制贸易地区,并指定少数商行,逼到走私猖獗,当时,满清朝廷对鸦片看法分歧,主张开放鸦片,并在中国自己种植一派,和主张禁绝鸦片一派,坚持不下,后来,林则徐为了强势禁烟,被流放新疆,证明了官方主张开放鸦片这一派,在朝廷占了上风。

第一次鸦片战争后7年,1851年,打着基督教旗号的太平天国革命爆发,1856年,第二次鸦片战争爆发,历史教科书说:“这次战争是因为清国官员,登上亚罗号搜捕海盗,却扯下英国国旗,导致开战。”而法国加入战争原因:是法国神父马赖,在广西西林县传教时,被中国人所杀,法国要求当时两广总督叶名琛道歉,却遭受叶名琛拒绝,导致法国加入联军,一起修理中国。

认真而言,亚罗号事件,只是战争导火线,主因还在于:欧洲国家对中国官方不遵守条约,相当感冒,中国官员对洋人依照条约所提要求,习惯拖延战术,就好像现在的中国,自2001年加入世贸组织后,只是选择性,遵守世贸法规,对于不利中国发展的法律,就当作不知道,甚至用拖延战术,所以,入世贸后15年,中国还被欧盟排除市场准入,绝对有原因,中国官方经常以国情不同,对外国筑起贸易壁垒,这是典型政治干预经济。

5月初,美国在世贸提出对中国的《301条款》,中国也立刻对美国提出反击,甚至抨击,美国才是贸易保护国家,这些话使川普大为光火,并扬言:如果世贸组织仍然装聋作哑,一心偏向中国,美国将不惜退出世贸组织。前不久,联合国人权理事会,点名批判美国对墨西哥偷渡者隔离的作法,违反人权,但是,却对中国侵害维权律师,以及对新疆,西藏人民的种族迫害,视若无睹。

川普因而说:“只要中国势力入侵的国际组织,几乎成了粪坑”,所以美国决定退出,可见,中国利用国际组织,甚至用金钱买主席大位,只为了美化形象,并非为了遵守国际规则,促成世界更美好。

《南京条约》签订后,贸易逆差问题,仍然没有解决,五个通商口岸的洋货,滞销没人买,但是,鸦片销售却独树一帜,结果对其他物品,造成排挤作用,核心问题,在于中国人对洋货排斥,这是文化差异问题,短期无解,中国对国际条约缺乏认知,心里想:只要签个字,就可以过关,签约事后就开始耍赖。

这种情形一直到今天,中国文化并没有改变多少,台商在中国,签了一大堆约定,全部是废纸。所以,中国商场上习惯用现金,不用支票,因为整体社会信用度普遍不佳,需要互信为基础的共享经济,在中国全部破产,就是一个例子。

第一次鸦片战争后,《南京条约》规定:中方应该开放口岸城市,让洋人居住,但是,中国长期以来,讨厌华洋杂处,宁愿把香港割让给英国人自居,给老外治外法权,也不愿履行开放居住,其次,许多传教士在南方遭受迫害,甚至被暗杀,中国官方也暗中支持排洋活动,这两个问题,长期无法解决,最终走向战争。

1857年12月30日,英法联军攻入广州,1858年1月5日,两广总督叶名琛被英军逮捕后,送到加尔各答,第二年,叶名琛狱中绝食而死。但是,战争并没有结束,美俄公使也加入联军,四国公使约定北上,找清帝国签约算账。

这时候,南方太平天国闹革命,北方是洋人逼境,清帝国政权岌岌可危,1858年4月,英法联军攻击大沽炮台,6月,美俄扮演中间调解者,率先和清国签订《中美天津条约》,和《中俄天津条约》,不久后即签定《中法天津条约》,《中英天津条约》,并且约定隔年6月换约,英法联军才离开。

1859年6月,美英法公使到达大沽口,要求到北京换约被拒绝,双方再度发生冲突,这一次战争,清国打了第一次胜战,却招来更大报复,1859年9月,联军战败消息,传到英法两国,英法两国决定再增加兵力,组织一个25,000人的远征军,1860年春天,远征军在上海会合,开始北上,攻陷舟山,大连,大沽口,占领天津,清国派出特使,两国展开议和,但是,咸丰皇帝认为:英法所开出的条件太苛刻,拒绝和谈,决定再战,9月,清国又想和谈,咸丰皇帝避走热河,北京无人管理,10月,联军从安定门进入北京,火烧圆明园,最后,清国签订《北京条约》,并且交换《天津条约》。

这次战争中,俄罗斯趁火打劫,要求清国重新订定边界,签订《瑷珲条约》,中国一口气失掉150万平方公里土地。

第二次鸦片战争,清国已经显露败象,为了找洋人协助搞定太平天国之乱,洋人开出“必须履约”条件,才肯帮忙。35年后,中日甲午战争爆发,日本人也趁虚而入,欺负中国,但是,战争并没有打醒清国脑袋。

1899年,河北发生教案,信仰基督的信徒,和不信基督的农民发生流血冲突,1900年,戊戌变法失败,慈禧太后企图杀害光绪皇帝,遭受西方国家阻挡,慈禧怀恨在心,于是,鼓动排外运动的山东“义和拳”,自称刀枪不入,被引进北京,在慈禧面前表演神功,成为慈禧利用的排外工具,排洋运动掀起,造成传教士和教堂被毁,最终导致八国联军,清国命运已经走到末路。

历史殷鉴其实不远。六月中,李克强跑了一趟欧洲,希望把欧盟西方国家拉到中方阵营,一起对抗美国,没想到却碰壁,梅克尔告诉李克强:“不要把美国的事情扯进来”。

李克强应该多读历史,他似乎忘了一百多年前的八国联军往事,中国进入世贸后,在欧洲用低价聘请偷渡的中国移民工人,大量制造成衣,以劣币驱逐良币,破坏市场,义大利政府称:中国贸易手段为“黄祸”,中国崛起后,在欧洲大事购买葡萄园和工厂,甚至收购港口,从事走私逃税。欧洲也是贸易受害国,在这次贸易战争中,欧洲因为成为中国钢铝转口地方,也被美国制裁,但是,西方国家理念相近,吵架也不会伤和气,中国却要求欧盟一起抗美,李克强会不会想太多。

吉林大学金融学院院长李晓,用14,000字的文章,分析这一次美中贸易战争,李晓说:“如果中国决定持续打,不想和解,桌上筹码越堆越高,却没有反省自己,长期对国际法规漠视,不愿开放市场,只想用忽悠的方法过关,就像咸丰皇帝,一次小胜利,却以为中国最厉害,最后的结果就是亡党亡国而已”。

比较不同的是:这次贸易战争,力挺中国的义和团不见了,反而一面倒支持美国,就好像鸦片战争中,在岸上看热闹的中国农民,看到中国船舰被击垮,就拍手叫好。

被蒙在鼓里的中国底层人民的确无辜,一百多年前,东印度公司的义律,在开战前告诉英国女王说:“战争不是惩罚中国农民,而是针对迂腐的清国朝廷”。现在中国翻墙网民,清一色狂酸习大王,po文说:“我们坚持对美国开打贸易战,大家勒紧腰带,在所不惜,并以实际行动,力挺中国共产党,也不要害怕打输,万一打输,广东人民全体同意,愿意最先割地给美国。”山东网民一看po文,心里急了,加码po文说:“不要割让广东,广东太有钱,应该先割让山东才对,因为山东现在最穷”。

中国人民力挺,用自愿“割地行动”,力挺加码开战,习大王的中国崛起大梦,势必成为一场恶梦。

镜像链接:谷歌镜像 | 亚马逊镜像

相关日志



from 墙外楼 https://www.letscorp.net/archives/13239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