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
自由亚洲电台
中国人民银行(AP图片)
中国国家统计局局长宁吉喆在国务院新闻办星期四举行的新闻发布会上介绍2017年国民经济运行情况时说,去年国民经济稳中向好,好于预期。但有外媒报道说,由于中国地方政府在统计数据上作假,中国统计局发布的数据不能确切反映经济好转的程度。
中国国家统计局局长宁吉喆在1月18日举行的国务院新闻办新闻发布会上表示,经济运行保持在合理区间,四大宏观指标都是稳中向好,好于预期。2017年GDP实际增长6.9%, 城镇新增就业人数超过1300万。12月城镇调查失业率为4.98%。从物价上看,全年CPI上涨1.6%, 也好于预期。从国际收支看,国家外汇储备年末近31400亿美元。
据中国官媒新华网的有关报道,中国中央统计局的数据显示,2017年,消费是经济增长的主动力,最终消费支出对国内生产总值增长的贡献率为58.8%,高于资本形成总额26.7个百分点。此外,经济增长和发展从过去主要由出口拉动,转为出口、进口共同拉动。
宁吉喆也指出,消费和投资共同支撑中国经济发展,是2017年的一个大变革。
英国《金融时报》中文版1月17日的一则题为“中国数据造假掩盖了经济复苏”的报道说,虽然中国的碳排放量正在上升,外国高管报告也说业绩增长势头强劲,但中国于本周四发布的经济增长数据不太可能如实反映经济的复苏,因为之前的数据从未揭示出真正的经济放缓程度。
在美国马里兰州的亚太法律中心的孙远钊先生就外国企业如何对待中国统计数据有造假问题表示:
“外国公司经过多年在中国运营的经验,已经拥有他们获得有关信息的渠道,也明白哪些迹象显示什么问题等。”
《金融时报》的报道说,中国总理李克强上周在柬埔寨举行的地区会议上曾表示,去年中国 GDP预计增长率将为6.9%。但真实的复苏程度更为强劲。
报道说,中国2017年的GDP数据之所以不会反映中国经济运行情况的好消息,是因为国家统计人员经常将地方数据打折,以纠正地方官员美化夸大数字的习惯。这种做法掩盖了中国经济周期的波动,从一开始就降低了将要发布的统计数据的实用性。
中国2017年经济数据之所以不能真实反映中国的经济复苏,主要因素是2012年至2016年中国北方地区经济的大幅放缓没有完全体现在经济数据中。北方三个地区承认他们在2016年的一些统计数据中加了水。中国即将成为世界上最大的经济体,如果它的数据出现扭曲,那么世界各国政府、企业和机构的反应同样会出现偏差。
报道指出,2017年,当其它指标也显示中国实体经济运行状况的改善时,中国的排放量也开始回升。因此,对世界各地的政策制定者和观察人士来说,中国的碳排放数据、以及基准原油、煤炭和钢铁价格数年间的走势,似乎是确定中国经济增长状况的更可靠指数。
在纽约的“美中科技文化交流中心”负责人谢家叶就此表示:
“我同意《金融时报》这篇报道的分析,而且实际上,在数据上加水份的不仅是地方政府,中央一些单位也在一定程度上在数据里掺水。”
英国BBC的有关报道说,业内人士分析,今年中国经济增速将超预期,动力主要来源于外贸的高位增长。数据显示,2017年进出口总额为27.79万亿元人民币,比上年增长14%多,扭转了连续两年下降的局面。其中,出口15.33万亿,增长近11%;进口12.46万亿,增长近19%。三个指标均实现两位数增长。
from 博谈网 https://botanwang.com/articles/201801/%E3%80%8A%E9%87%91%E8%9E%8D%E6%97%B6%E6%8A%A5%E3%80%8B%EF%BC%9A%E4%B8%AD%E5%9B%BD%E6%95%B0%E6%8D%AE%E9%80%A0%E5%81%87%7C%E6%97%A0%E6%B3%95%E5%8F%8D%E6%98%A0%E7%BB%8F%E6%B5%8E%E5%A4%8D%E8%8B%8F.html%7C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