鄭仲嵐
BBC中文台灣特約記者
2018年 1月 2日
中國大陸主席習近平在2017年的歲末發表對中國人民的新年談話。 「改革進行到底,2020全數脫貧」,凖確地描繪屬於他與中國人民們的未來夢想,包含港澳台三地。想當然,台灣居民也是他心目中溫暖的同胞。
在2017年底,台灣總統蔡英文也發表自己的談話。表示未來一年仍是要將心力投注在台灣內政上。蔡英文同時提及,台灣在區域競爭間的地位是「不容許犯錯」。
對比兩項談話,中國大陸官媒對習大力稱讚,並稱2017年是中國「大放異彩」年。而蔡英文的談話,一如往常地受到正反兩派激論。
然而,蔡英文是否在過去一年真的犯了什麼錯?外界普遍認為,她在兩岸上的冷僵局依舊無法突破、台灣內部年輕人低薪、福利與老年人口劇增,都是她尚未解決的課題。
香港中文大學社科院教授林夏如對BBC中文指出,可以預期兩岸未來冷對峙會持續。她認為,兩邊冷靜不是壞事,反而是有機會「清理內部問題」。
她補充:「兩岸正同樣面臨內部成長極大壓力。與其說中國大陸是大放異彩,我會認為大陸是在穩健中持續想鋪出一條長期戰線規劃,這點是台灣一直欠缺的」。她認為中共廣大的公共建設支出,造就很大穩定力量。
頻繁往返於大陸的林夏如,除了觀察到各城市積極對內政開發的決心。她對共產黨在一線城市大量啟用40歲中生代人才也感到印象深刻。
外交的艱難
過去一年,台灣外交上丟失了號稱「最穩固邦交國」的巴拿馬,就連南太平洋的帛琉與歐洲唯一的教廷,都一度被大陸強勢挖角。
很多分析指出,蔡英文應該要主動改變,用新的方式跟大陸展開談判。蔡英文則在記者會上說:「兩岸基本上還是穩定態勢,談判也不是小房間磋商,很多場合都能互動。我們都是保持開放友善的姿態」。
台灣清華大學經濟系教授黃朝熙則對BBC中文說,「兩岸過去一年的關係當然還是緊張,但民間的交流依舊是頻繁。中方也是個上有政策下有對策的環境」。
他建議台灣在兩岸經濟環境上,要趕緊走新的轉型,迅速輔導中小企業品牌獨立、創造口碑,才不會在中印等大國崛起下喪失過往優勢。
林夏如說,台灣多半經濟伙伴都不是邦交國,多一個或少一個邦交國,經濟影響層面是不大。但對台灣來說,失去邦交仍是一種自尊挑戰。
內政的擔憂
中共在十九大之後,喊出2027年人均收入要超過中等收入指標(12375美金),步入高收入社會。林夏如認為:「未來中國面臨的將是中等收入陷阱危機,習近平的挑戰太巨大,讓13億人進入小康均富社會。人類史上沒人做過」。
而人口老化的問題同時挑戰大陸,一胎化政策的那一代,已經持續步入30至40歲階層,對長輩的照養將成大陸財政負擔:「大陸經濟成長晚了十幾年,但是人口老化速度比誰都快速,這在世界也是罕見的」。
轉到台灣,蔡英文政府上任一年多以來,內政問題上頻頻遭受挑戰。從老一輩軍人的退休年金改革,到年輕人的基本薪資、勞動福利調整等。許多人批評,向來自詡中間左派的民進黨,正在漸漸右傾。
蔡英文宣示,會與年輕人站在一起解決低薪,過去一年多以來「改變正在開始」,讓許多反對者聽來格外刺耳。從數字可見,蔡英文支持度也持續下滑,根據民意機構調查,僅約35.5%。
對於未來兩岸經濟態勢,黃朝熙建議:「兩邊不要刺激對方,民間自己就會找出新的交流模式。台灣經濟危機在於大陸的IC零組件愈來愈好,台灣不能錯失下一波轉型機會」。
台灣低薪問題上,黃朝熙強調,薪資還是由市場機制決定,但政府應該從軍公教方面做下示範:「台灣政府雖然在年金改革上犧牲掉部分老一輩。但他同時在新的一年,還是會預計給全體軍公教加薪3%,結構面上,還是相對鞏固了整體年齡層」。
林夏如指出,台灣政府喜歡看民意做事,而不是聽專家意見做事,以至於公共政策不夠透徹、缺乏創新。最後,常常為了凝聚國內共識,錯失良機。
她建議,台灣或許可以參考北歐模式,朝向落實高福利社會共識政策,但要忍受低而穩定的經濟小成長,「台灣現在是卡在高收入陷阱邊緣」。
美國的角色
美中台三方的關係,在特朗普上任後變得更難以預測。尤其日前美國承認耶路薩冷為以色列首都時,更引發與中東國家緊張,甚至與聯合國對立。
林夏如分析2018年,台灣夾在美中兩大國之間將變得更艱巨:「台灣要像日本韓國,更懂得去在美國關係上有藝術性地妥協,但是過去一年多以來,我認為台灣跟美國的互信是受到不小挑戰。不論貿易額與政治互動都比過往少。」
黃朝熙則笑說:「特朗普自身還是面臨到了政治誠信的問題,因為他的爆口太多,美國政府態度有時反而比他保守」。
他進一步指出,特朗普在2018年的貿易保守與施壓預期會更加重:「台灣還是小型開放經濟,要持續審慎地拓展自由貿易市場,積極加入其他組織。整體而言,我對2018的局勢還是樂觀的」。
from BBC中文網 http://www.bbc.com/zhongwen/trad/chinese-news-425482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