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ednesday 21 August 2024

審計報告揭中國地方財政造假 虛報逾百億收入手法曝光

中國地方財政收入增長是政績考核的重要指標,地方政府因此不惜造假來虛增收入,近期各地陸續公布審計報告,當中財政收入真實性受到關注,並曝光了造假手法。

《第一財經》形容這是一個「老問題」,報道並列舉廣東省、河北省、四川省、青海省、遼寧省與內蒙古自治區近期公布的審計報告,反映部分縣市政府財政造假情況,其中廣東省共有3個市及3個縣,透過國有企業購買國有資產等方式,增加171億元(人民幣,下同)財政收入,影響財政收入真實性和可持續性;河北省有1個市7個縣利用虛假處置公益性資產、多繳國有資本經營收益或罰沒收入等方式,虛增收入24.95億元。

加劇了地方財政風險

青海省的審計報告指出,2023年省級財政把收回的以往年度已列支2000萬元資金,調入一般公共預算虛增當年財力;而四川省部分地區則是把定向捐贈資金繳入同級財政,虛增收入4151萬元。

中國政法大學教授施正文表示,虛增財政收入掩蓋了真實財政狀況,隱瞞實際赤字,加劇地方財政風險,以及干擾中央對地方真實財政狀況的判斷,容易誤導決策,影響宏觀調控,損害了政府公信力。

報道引述專家指地方政府須改變政績觀,以科學及理性方式去設訂收入指標,並落實「預算法等收入指標只是預期性指標,而非剛性完成任務指標」,減少為了完成任務而虛增收入,並持續推進財稅改革,增加地方自主財力,減輕地方財政支出壓力。

編輯:李向陽(台北) 網編:池煥衡



from RFA https://www.rfa.org/cantonese/news/china-finance-audit-report-0820202406555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