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美国国会审议了多项与中国有关的法案,旨在剥夺中国的"发展中国家"地位以及最惠国待遇。在这两项提案下,中国接受国际组织拨款、与美国贸易往来的关税减免等特殊待遇将被终止。那么,如何解读美国国会的这两项法案呢?
美国众院通过决议:取消中国"发展中国家"地位
3月27日,美国联邦众议院通过了《中国不是发展中国家法案》(PRC is Not A Developing Country Act),旨在剥夺中国的发展中国家地位。这部法案要求美国国务院向国际组织施加影响,将中国归入发达国家行列,以确保中国不能在国际上以发展中国家名义享受优惠待遇。
美国众议院外交事务委员会亚太小组主席、共和党籍众议院金映玉(Young Kim)批评中国利用发展中国家地位,在世界上占用了真正需要援助其它国家的资源,并强调尽管中国花费巨资用于发展中国家的基建项目,但最终此举成为了“一带一路”导致的债务陷阱。
她在上述决议投票前表示:“中国是世界上第二大经济体,占了全球经济总量的18.6%,其经济规模仅次于美国。美国被视为发达国家,中国也应如此。”
华盛顿智库美国企业研究所(AEI)的中国经济问题专家史剑道(Derek Scissors)在接受本台采访时分析说:“《中国不是发展中国家法案》可能会最终通过,但没有实际作用,因此中国似乎应该无视这个法案。但中国政府不希望中国人民过上和发达国家同等水平的生活,所以他们反对任何重新定义。”
美国智库战略与国际研究中心(CSIS)副总裁、战略技术政策项目主任詹姆斯·刘易斯(James A. Lewis)则认为,这项法案已被拖延太久。
早在2020年,美国前总统特朗普就曾在出席达沃斯论坛时表示,中国不应被当作发展中国家。
参议员提出最新法案:取消中国最惠国待遇
上周,美国共和党籍参议员乔什·霍利(Josh Hawley)也提出一项名为《终止与中国正常贸易关系法》(Ending Normal Trade Relations with China)的议案,旨在撤销中国最惠国地位及待遇。
这项议案隶属于霍利提出的“重建美国劳工议程”(Worker’s Agenda to Rebuild America)。如果该议案获得通过,美国将撤销中国的正常贸易关系地位,并对从中国进口的商品加征更高额关税,同时授予总统提高相关关税的权力。
“中国是美国的最大对手。为了赢得就业、工业和未来的激烈经济竞争,美国必须回到成功的长期模式:强大和独立的工人。”霍利在声明中表示。他还说:“随着我们面临与中国竞争的新时代,我们需要在华盛顿制定一项议程,使我们的工人群体变得强大和独立。我们可以从撤销华盛顿在23年前交给中国的甜蜜交易开始——结束正常贸易关系,实施高额关税,来保护美国工人。”
刘易斯针对上述《终止与中国正常贸易关系法》表示,“(美国)对中国扩展贸易特权,是基于它朝着最惠国(MFN)地位发展的期望。但过去十年来,这一期望并未实现。胡温时期这是有道理的,但在习近平时代已经变得毫无意义。”
他分析说:“中国对与美国的贸易关系非常敏感,并希望保持市场准入。如果没有太多的附加条款,这些法案很可能通过。”
就这项法案是否能获得国会通过的问题,史剑道持与刘易斯相反的观点。他说:“(通过)意味着中国是一个糟糕的贸易伙伴,值得制裁,可能会引发未来更多的麻烦。”
早在上世纪80年代,美国就通过逐年审议中国的“最惠国待遇”条款与中国发展贸易。2000年10月10日,时任美国总统克林顿正式签署对华永久正常贸易法案。该法案生效一年后,美国支持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中国加入世贸组织后,美国根据这一法案,终止了按《1974年贸易法案》中有关对中国实行的逐年审议条款,正式承认中国的“最惠国待遇”地位。
在美国给出的优惠政策下,中国不仅打破了对美出口的关税和非关税壁垒,还享受到美国的技术转让、外贸结构改革、知识产权保护和市场准入等特殊待遇。
霍利还指出,向中国提供“最惠国待遇”已导致美国制造业损失了370万个工作岗位,重创了社区经济,导致这些社区的结婚率和生育率下降,以及毒品成瘾率、离婚率和自杀率上升。
上述议案同时引来中方不满。多家中国媒体连续发文,批评该议案一旦通过就将对美国造成重大损失,也不利于世界经济繁荣。
根据美国商务部统计数据,2022年,美中贸易总额达到6906亿美元,创下历史新高。然而,中国占美贸易总额的比重也在减少,从2018年的15.6%下降到2022年的13%。同时,两国贸易总额增速放缓,同比增速从28%下降到0.5%。此外,相关数据还显示,2022年,美国对中国的贸易逆差继续扩大,从2021年的3535亿美元已扩大到3829亿美元。
近年来,美国政界对是否取消中国“最惠国待遇”的争论不断。今年早些时候,多位共和党籍议员就曾提出包括取消中国“最惠国待遇”类似条款的《中国贸易关系法案》。此外,多项美国国会通过并实施的涉中人权法案中,也都包括了相关的经贸管制内容。
记者:经纬 责编:何平 网编:瑞哲
from RFA https://www.rfa.org/mandarin/yataibaodao/junshiwaijiao/jw-0331202312583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