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京 RFA 20230110
全世界的有識之士現在都看清楚了這個基本事實:經歷了這場全球大疫的中國經濟大勢已去,也就是說,中國經濟已經越過了由盛而衰的歷史拐點。但是,仍有一些重要的機構,對2023年中國經濟反彈做出了相當樂觀的預測,而他們不可能不知道,連中國體制內的頂級專家都對中國經濟做了病入膏肓的診斷。(見《議報》刊載經濟學者魏加寧﹕中國經濟面臨「僵屍化」風險)
那麼,2023年的中國經濟會不會如這些樂觀分析所預測的那樣做出強勁反彈呢?我認為,連發布這些預測的分析師們自己也不相信。那如何解釋他們的選擇呢?我的看法是,他們的樂觀預測並非僅僅是自私的策略,也有相當的「大局」考量。考量之一,悲觀的預測已經太多,對穩定全球經濟不利,考量之二,中國的變數太大,在全球經濟中的分量依然太大。而最大的變數,就是習近平的進退。也就是說,如果習近平真的下決心不再親自抓經濟,中國經濟出現較大反彈並非完全不可能,而如果習近平徹底失去權力,中共就可能以某種方式恢復任期有限的安排,這將極大地減少中國未來的不確定性。也就是說,雖然中國經濟的大趨勢是增長放緩,但增長放緩並不必然導致經濟災難,而中國政治和決策之高度不確定性才是經濟災難的主要根源。無須諱言,習近平的進退是當下中國和世界經濟最大的不確定性源頭之一。
就2023年中國經濟的前景而言,可以說基本的現實就是經濟下行的風險深不見底。倘若各種不利的因素和可能性疊加在一起,完全可能引發「完美風暴」。最大的風險因素其實不是來自經濟本身,而是來自習近平的人事安排並未搞定,而距離兩會還有近兩個月的時間。這兩個月內,中共高層會不會出現大變故,這是所有分析中國經濟的人現在都不可能迴避的問題。與此直接相關的就是權力的交接是否順利。一個可以想見的挑戰就是,即將離任的高官不敢提出重大政策建議,儘管他們對實際的風險知道的比即將上任的新人要更全面和深入。在這種情況下,習近平想不插手也難,但只要他一插手,就會極大地增加決策風險,因為他其實沒有能力把握中國經濟的風險,正如他不能把握疫情的風險一樣。
目前中國救經濟的主流思路一個是激勵私人企業家,這完全是作秀,因為習近平已經完全沒有了信譽。另一條思路就是救房地產市場,這個思路其實也很難奏效。把地方的巨額債務展期,雖然是飲鴆止渴,但對於緩解中國經濟今年就發生斷崖式崩塌的風險,可以說是無奈的選擇。不過,在目前混亂的決策格局下,這樣做只會增加明年經濟崩盤的風險,因為地方政府的投資將會完全不負責任。
我認為觀察2023年中國經濟走勢最重要的一個指標,就是北京當局在多大程度上能夠遲滯外資產能撤出中國的速度。如果當局有本事有效減慢外資產業撤離中國的速度,就不僅說明中國地方的經濟官員還有人在認真幹活、還有能力與外資溝通,而且,說明中國經濟還有較大的空間避免最糟糕的局面出現。但如果這一點都做不到,或者全球經濟進入大蕭條,那中國經濟就有可能發生比此次防疫失敗更大的災難,因為,習近平乃至整個中國,都沒有準備。
from 新世纪 NewCenturyNet https://2newcenturynet.blogspot.com/2023/01/blog-post_9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