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共总书记习近平再度连任,在新一届的政治局常委和委员破格起用大批"心腹",形成习家军掌天下的局面。
评论认为,李强入常,体现习近平完全掌权 由绝对忠诚者执行极权专制路线,中国将走向比毛时代更极权专政状态,可与朝鲜、伊朗类比,又说,新领导层全都曾是习近平的秘书班子,缺乏懂经济人选,会使中国经济加速崩盘
新一届的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的人选,周日(10月23日)在二十届中央委员会全体会议后公布,常委人数维持7人,排第一的习近平,再度连任总书记,另外2名连任的常委,赵乐际和王沪宁,排在新名单的第3和第4位。
新入常的4人,全都是被称为"习家军"的代表人物,最瞩目是排在第二的李强,排名比留任的旧常委更高,外界预计他将在明年3月,接替李克强担任国务院总理。其他3名新常委,包括备受习近平重视的蔡奇和丁薛祥,以及担任中纪委书记的李希。
胡春华破例无法留任政治局 何卫东破格由普通党员飞跃入局
一直被外界冠以接班人身份的胡春华,在连续担任2届政治局委员的背景下,新一届出乎意料出局,也是唯一无法连任的旧政治局委员。
政治局委员的新名单中,过半数是新人,大部份是被归类为习家军的地方一把手。其中,中宣部常务副部长李书磊和新任中央军委副主席何卫东,甚至于都不是上届的中央委员,何卫东更直接由非二十大党代表的普通党员,飞跃成为政治局委员。
评论:李强入常体现习近平完全掌权 由绝对忠诚者执行极权专制路线
中国政治学者陈道银表示,从新一届的政治局常委和政治局委员人选可见,习近平继全面控制党的政治路线后,进一步全面掌握权力分配,解决组织路线的问题。他认为,李强入常的象徵意义,在于习近平可完全按个人意愿,用人唯忠。
陈道银:"李强进政治局常委、有望当总理,实际上也是习近平权力的一个试金石,可以彰显习近平的权威,在党内掌控绝对权力,在党内具有绝对权威。当然也和李强本人有关,可以说是习近平对他绝对信任,李强对习近平也是绝对忠诚。这个绝对忠诚表现在绝对的执行习近平的政治路线。外界对李强诟病比较多,就是因为他对上海封城所造成的伤害,但是他这次是在执行习近平的动态清零总方针,显示不动摇,恰恰反映李强对习近平的绝对忠诚。"
评论:中国将比毛时代更极权专政 类比朝鲜伊朗
陈道银表示,完全听命习近平的新一届领导层,将加强执行习近平的极权专制路线,相信中国未来会更封闭保守、由政权全面控制人民的极权路线。
陈道银:"在组织路线换上了更加忠诚执行习近平政治路线的人,他(极权)的表现只会更加强烈。用朝鲜或者伊朗只能是一种类比,他是走中国特色的数字极权路线,相比毛泽东时代,执行力度是会更强,表现在高科技条件下的强化,整个中国人的生活状态,全部数字化,达到一个全面控制、绝对控制的状态,体现全面领导、全面控制、绝对安全的政治形态,简单概括是封闭保守、国内持续高压,对外战狼外交的路线,不会改变。"
评论:领导层全是习秘书班子 缺乏经济人才 增经济崩盘风险
澳大利亚悉尼科技大学教授冯崇义形容,新一届的常委名单令人难以置信和不堪入目,主要是曾担任习近平秘书的人选为主,这种秘书班子的缺点,在于只执行上司指挥为己任的人马,习近平在这种领导班子配合下,可以更随心所欲。
冯崇义:"这个名单出来是不堪入目,蔡奇、李强、丁薛祥和王沪宁,都是他的秘书班子,没有任何治国理政的经验和能力,秘书班子就只是听'老大'怎样说,你便怎麽做的人,就是彻彻底底的奴才,就像蔡奇当北京书记,清理低端人口,李强管上海,把中国最发达的经济城市,管得一团糟,但他们的亮点就是不惜代价,执行习近平的意图,贯彻到底就行。班子中没有懂经济的技术官僚,帮他打理经济,显示他现在完全不管这些东西,这完全随心所欲。"
冯崇义表示,新班子缺乏懂国家治理和经济政策的官员,加上习近平想走毛泽东的极左经济路线,会使中国经济崩溃风险和速度,加大、加快。
冯崇义:"改革开放以来,起用的是技术官僚制,真正把中国经济在数十年间做起来,是朱镕基、温家宝这批懂经济的人,把经济搞上去,成为习近平实现他个人的权力梦的本钱,也是这批经济官僚帮他做出来。但现在有了这些本钱后,现在要回到毛泽东时代的共同富裕、劫富济贫,不是去创造财富,而是要消灭财富,他现在的风险非常大,这个经济崩溃和崩盘的风险,是加大非常多。"
评论:胡春华无法留任代表改革开放路线终结 也与胡锦涛离场有关
对于胡春华不能留任政治局,冯崇义相信,胡锦涛发现胡春华不在政治局名单上,才导致被离场的发生,但陈道银有另一种看法,他表示,胡春华无法留任政治局,是象徵改革开放的路线终结,如李克强、汪洋一样,胡春华作为路线的代表人物,也需要退场,估计前总书记胡锦涛在二十大闭幕前离场的情况,加速胡春华政治生涯的完结,也是新一届政治局比上一届减少1个人的原因。
记者:陈子非 责编 陈美华 许书婷
from RFA https://www.rfa.org/mandarin/yataibaodao/ec-1023202206345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