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onday, 6 September 2021

習近平中共黨校講話強調「丟掉幻想、勇於鬥爭」為何引發關注?

中國領導人習近平最近向中共黨員發出警告稱,在不斷變換的國際形勢之下,中共的挑戰更多。他要求中共黨員要「丟掉幻想、勇於鬥爭」。

9月1日是中國的開學日。這一天,習近平在中共中央黨校中青年幹部培訓班開班儀式上向中共後備幹部發表講話。

「我們面臨的風險挑戰明顯增多,總想過太平日子、不想鬥爭是不切實際的,」習近平稱。

「要丟掉幻想、勇於鬥爭,在原則問題上寸步不讓、寸土不讓。」

這一段話較講話中的其它內容引起更多關注,許多評論認為這是習近平對中國對外事務的最新表述。中國官媒《人民日報海外版》旗下的社交媒體公眾號「俠客島」也轉發了這段文字。

與之形成對比的是,三個月前,習近平還在主持中共中央政治局集體學習強調,中國要在國際社會廣交朋友,努力塑造「可信、可愛、可敬」的形象。

有分析人士向BBC中文指出,習近平此番講話顯示中共同西方的對立將會加劇,伴隨中國外交官們在多個場合依舊延續咄咄逼人的「戰狼」風格,這種「鬥爭」精神難以在國際舞台上給中國帶來空間。

「丟掉幻想、勇於鬥爭」

根據新華社消息,習近平9月1日出席上述開班儀式並發表講話,在公開的10段講話文字中,大部分內容與號召中共黨員幹部堅定理想信念、加強自身政治鍛煉有關。

在一段談及國際形勢的講話內容中,習近平說,當前「世界百年未有之大變局加速演進,中華民族偉大復興進入關鍵時期,我們面臨的風險挑戰明顯增多」。

「共產黨人任何時候都要有不信邪、不怕鬼、不當軟骨頭的風骨、氣節、膽魄。」

習近平講話裏提到的「丟掉幻想、勇於鬥爭」,與毛澤東在1949年8月中共建政前夕提出的「丟掉幻想、凖備鬥爭」高度相似。

毛澤東當時針對美國政府發佈的中美關係白皮書寫道,需要團結當時中國的中間派、面對「帝國主義」還在「動搖猶豫的人們」,「不讓帝國主義把他們拉過去,叫他們丟掉幻想,凖備鬥爭」。

「『凖備鬥爭』的口號,是對於在中國和帝國主義國家的關係的問題上,特別是在中國和美國的關係的問題上,還抱有某些幻想的人們說的。」他寫道。

如何解讀?

這並不是習近平第一次在這個場合提及國際形勢。自2019年3月以來,習近平出席了中央黨校中青年幹部培訓班的歷次開班儀式並發表講話。2019年9月,他在中央黨校講話時58次提及「鬥爭」,並提到在「內政外交國防」等所有領域都需要「發揚鬥爭精神」。

美國政治風險諮詢公司歐亞集團(Eurasia Group)中國分析師牛犇(Neil Thomas)認為,此次講話不同之處在於,習近平提醒中共幹部「不想鬥爭是不切實際的」。

「這個講話代表習近平對自己的理念更加堅決。他認為,中國上升的實力意味著它可以並且應該更果斷地捍衛其政治制度和領土主張免受其它國家批評,尤其是美國這樣的民主大國。習似乎承認他的民族主義外交政策將會加強同西方的對抗,」他在接受BBC採訪時表示。

新加坡國立大學政治系副教授莊嘉穎解讀認為,這番講話顯示,習近平及中國當局認為他們面臨的種種挑戰「越來越大」,且「需要更加鞏固的一個黨團精神,一個更有力度的反應來對待這樣的挑戰」。

「這個場合主要出席的是中共新生代之後會變成有領導地位的這些人,而不只是對中共上層的改變或者人事布局,給我的感覺是他希望非常根深蒂固地把中共的走向凝聚到他想要走的方向,就是鬥爭,面對這些挑戰,防止分裂。而且不止把這些當成高層需要負責的,而是當成政黨從上到下需要貫徹始終的一種理念,」他對BBC中文表示。

中央黨校校刊《學習時報》前副編審鄧聿文則認為,這更多是一個慣例性的講話,主要還是用來提醒中共後備力量,加強鍛煉黨性。

他指出,參加這個培訓班的人士未來極有可能會處於中共決策層,因此習近平的講話是為給他們「打預防針」,讓他們為國際上的鬥爭做好心理凖備。

「因為共產黨從來都是一個事物強調兩個方面,苦日子也是鍛煉你黨性的好方式,」鄧聿文稱。

「戰狼外交」難收

中美關係從貿易戰急轉直下滑至歷史低點後,習近平在外交工作中屢提鬥爭精神。中國外交官近年來在國際舞台上頻頻展現戰狼風格,使得中國與西方主要國家間的關係日益緊張。

而在習近平5月31日提出要注重對外宣傳基調,注意謙遜謙和後,中國外交官在各個場合對美國和西方國家的實際舉動仍然強硬。

9月2日,面對到訪中國的美國氣候變化特使約翰·克里(John Kerry),中國外長王毅拒絶了美方希望將政治問題與氣候問題脫鉤的提案,指責華盛頓在對華關係方面有「重大戰略誤判」,視中國為威脅和對手,「滿世界圍堵打壓中國」。

8月30日,中國駐聯合國副代表耿爽在聯合國表決阿富汗問題決議草案時也將矛頭指向美國為首的西方國家,稱有關國家應改變「將自身模式強加於人的錯誤作法……改變動輒施壓制裁甚至使用武力的霸道行徑」。

牛犇指出,中國戰狼外交越來越多,顯示出習近平在對外政策中更加注重民族主義的政治目標,而非經濟實用主義或國際合作。

與此同時,中國同西方世界的關係持續緊張,國際形象不斷下滑。皮尤研究中心(Pew Research Center)今年6月30日公布的民意調查數據顯示,在四大洲17個經濟體的1萬8千多名受訪對象中,對中國持負面印象的比率平均為69%,創兩年來新高。

有專家認為,儘管習近平已經提出要改進對外傳播的方法策略,但在強調鬥爭的內部高壓環境下,中國的外部形勢很難有所改變。

「對於習近平來說,講對外故事和輿論鬥爭這兩點是統一的,」鄧聿文稱。

「無論怎麼放軟調子,西方現在都已經有很大警覺。軟調子沒太大作用,當然就用硬調子了,從這個角度來講改善中國的對外傳播很難,基本沒有太大意義,」他說,「這就是一個惡性循環。」

牛犇認為,如果鬥爭精神一直支配中國對外關係,這給中國帶來的代價「可能是中國同民主國家的關係將持續緊張,以及中國失去一個同歐盟即東亞國家加強經濟聯繫以削弱美國外交力量的機會」。

歐盟與中國的關係自雙方因新疆問題互加制裁後不斷惡化。9月1日,歐洲議會外交委員會不顧中國方面強烈抗議,以壓倒多數通過《歐盟-台灣關係與合作》報告草案,這也是歐洲議會第一份涉及與台灣關係的此類報告。

在東亞,反華情緒也不斷上漲。今年6月,韓國民調公司Hankook Research同媒體SisaIN進行的一項民調顯示,中國已經超越日本,成為最不受韓國人歡迎的國家。


from BBC中文 https://www.bbc.com/zhongwen/trad/chinese-news-5843514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