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于受到今年非洲猪瘟疫情和美中贸易战农产品受关税限制的影响,中国在近期对包括猪肉等肉类食品的需求正在改变常年来的全球肉市场分布,提升肉食品价格,并使欧洲和南美洲的出口商受益。荷兰合作银行(Rabobank)周五指出,中国国内猪肉产量处于历史低位,中国猪肉进口明年将会创历史新纪录,达到460万吨。
据世界动物卫生组织在10月31日公布的消息显示,自去年8月非洲猪瘟登陆以来,中国已销毁了120万头猪,而全球四分之一的存栏猪也将遭到同样的命运。作为全球最大的猪肉消费国,中国生产和消费全球猪肉总量的三分之二,猪肉价格同一年前相比翻了将近一倍。中国必须加大从国外进口额度,以及其他国家也出现非洲猪瘟的现象,更是推动猪肉和同其有关联产品的国际市场价格持续上涨。据中国海关总署10月公布的数据显示,今年9月中国进口猪肉近16.2万吨,同比增长71.6%;金额达到逾25亿元人民币,是去年同期的2.5倍以上。前三季度,中国进口猪肉约132.6万吨,同比增长43.6%;金额逾183亿元,同比增长74.6%。显然,中国境内出现的非洲猪瘟疫情,以及该疫情在他国的蔓延促使国际猪肉价格不断上涨,而供应量则逐渐稀缺。
对此,联合国粮农组织在周四发布每半年度的《粮食展望》报告中分析称,主要受到非洲猪瘟在中国等东亚国家蔓延的影响,预计2019年全球肉类产量降同比下降1%,这是20余年来首次下滑。该报告还披露称,2019年全球肉类产量将降至3.35亿吨,较5月预测的约3.37亿吨出现明显下降。这则意味着,过去20年全球肉类产量稳定增长的态势被打破。中国肉类产量预计同比下降8%,其中,猪肉年产量或缩减两成,家禽产量将迅速上升,预计同比增长17%。而在其他地区如美国、巴西、欧盟和阿根廷肉类产量则预期良好。
同样就时下中国对猪肉短缺趋势的分析,来自荷兰合作银行的全球肉食品蛋白质战略分析师施拉德(Justin Sherrard)提出,今年,中国猪肉进口超越历史记录已是必然结果,进口量将在310万到330万吨之间 (包括猪内脏),去年的进口数量是210万吨。荷兰合作银行认为,出于对多种因素的考量,中国国内养猪业的复苏最早也要到2021年才会出现。在此之前,中国猪肉产量将持续下滑。今年会比去年减少1/4,大约为405万吨,明年再减少10到15个百分点。与此同时,中国对猪肉等肉食品的需求预计还会随着农历新年等假期的来临逐步增强,这一大趋势也给予了欧洲和南美洲的诸多食品出口商的贸易良机。
就在本周三,中国国有农业集团中粮集团表示,已与欧洲猪肉生产商丹麦皇冠签署供应协议,将在2020年之前向其采购1亿美元猪肉,将欧洲猪肉引进中国缓解猪肉供应紧张的情况。此外,中国还在11月6日宣布恢复加拿大进口的猪肉。南美方面,不少相关的肉食品出口企业在近期获得了向中国出售的资格,包括阿根廷和巴西等牛肉和鸡肉食品供应商。数据显示,巴西于2018年对外出口牛肉达到164万吨,中国大陆紧随香港是巴西牛肉在当年的第二大进口国,购买了其中的19.3%。巴西预计会在今年对外出口180万吨牛肉。
巴西肉食品企业Frigol集团的一名负责人介绍称,“对于巴西饲养场来说,中国是受益最丰厚的市场”。不过针对非洲猪瘟可能对中国猪肉消费者所带来的影响,英国吉罗银行(Girobank)的分析师则提出,这次猪瘟之后,猪肉价格猛涨,很多消费者将放弃猪肉而转向牛肉和家禽。该银行认为,猪肉需求的下降在一定程度上是永久性的,不会完全恢复。
from RFI http://www.rfi.fr/cn/%E4%B8%AD%E5%9B%BD/20191108-%E4%B8%AD%E5%9B%BD%E9%9C%80%E6%B1%82%E6%94%B9%E9%80%A0%E4%B8%96%E7%95%8C%E8%82%89%E9%A3%9F%E5%93%81%E5%B8%82%E5%9C%BA-2020%E7%8C%AA%E8%82%89%E8%BF%9B%E5%8F%A3%E5%B0%86%E5%88%9B%E5%8E%86%E5%8F%B2%E6%96%B0%E9%AB%9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