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想斗胆回答这样一个问题:在这样的时代,良知尚存的人,该何以自处?
好久不写时评了。最近因为给贾思迈看病,很耗精力。与此同时,外边又发生了很多令人焦虑不安的大事。前几天遇到一位香江的红色媒体前辈,说话间提到香江,彼此都令对方很不快。我晚上反思了一下,我是不是应该在这个时候闭嘴,假装我什么都不知道。因为我们不能彼此说服。但明白的人不用说服,要说服的人,却很难明白。
我和我进新闻界的领路人章诗依老师在微信上互诉衷肠,因为那个前辈他也认识。我是认为有些老人已经无法对话。章老师的发现是,他和很多九零后的年轻人无法对话。他曾经和一个小年轻为了这个问题差点打起来。我们共同的结论是,这些年的内外信息隔绝,大家已经完全没有共识。
帝吧出征遇挫就是一个很好的例子。现在让我完整论述这些事件,已经没有兴趣和耐心了。昨天看到一个段子说,香江这个事情,就好比讨论电视剧。对方错过一集两集,我可能还有耐心给你补个课,但对方从一开始就没有关注过剧集,起因都不知道,补课一两集是没有意义的。
照我的看法,香江的故事,补大课,要从1820年代的广州、澳门的垄断贸易开始谈起。补小课,要从2003年的廿三条开始补起。经常有人在微信上问我,我都一笑置之——一言难尽啊,因为这不是一句两句能说清的,你给我讲课费吗?
认知差距太严重,没法细谈。我们这一代人,算是第一代互联网人,也算空前绝后。九七年开始上网,那个时候还没有GFW,外面的世界在网上逛了一个遍,各种新闻网站色情网站政治网站建了好几个浏览器收藏夹。曾经沧海难为水,2002年GFW的铁幕落下之后,非常痛苦。那时候起,对外面信息的渴求一直延续到现在,成为一种生活方式。
一开始我相信,认知差距是由于信息掌握的不够全面造成的,让他们看看外面的新闻也许就好了。但这几年的情况不是这样的,我就是把外面的新闻截屏给某些人,他依然不闻不问,有些人甚至怀疑我为了说服他而伪造了一个英文网站。他们已经习惯在简体中文的信息泥淖里摸爬滚打了。
过去十七年的信息隔离中,茁壮成长了一批人。他们以为twitter抄袭了微博,facebook抄袭了人人网,YouTube抄袭了youku。他们天真地认为所谓新四大发明是真的。这些令人哭笑不得的言论,的确没法对话,至少我没有这个耐心。许多海外小粉红,干了不少丢人现眼的事情。他们“背井离乡”的那个“井”,就是“坐井观天”的那个“井”。
回到正题,那我们这些无力感和焦虑感特别强烈的人,到底该怎么办?我都没想到,我有一天居然会为了这样的事情写一篇鸡汤时评。我这里有四点建议:多看一点,多想一点,多做一点,多爱一点。
多看一点
信息掌握很重要,很多离谱的判断都是建立在被虚构的事实之上的。如果没有条件去事件现场,至少也要阅读相当数量的海外报道。如果有英文阅读的条件,那么尽量不要或者完全不要阅读任何简体中文的报道或者评论。尤其是一些做营销号的流量小贼,基本上是没有任何新闻素养的。要想到一点,为什么全世界其他媒体的说法跟你看到的简体中文报道不一样?他们都瞎了吗?
如果英文水平一般,退而求其次,阅读国际一流媒体翻译后的中文报道,这些站点都不难找。过去曾经有人经常在微信上问我CNN、BBC的涉华报道,我其实挺烦这样的,因为信息获取本身就是一个主动行为,对真相的追求亦是主动行为,别人没有义务把信息送到面前让你信某个事实。信息本身也是分层的,如果没有信息获取能力,那我跟你说个鸡毛啊。
说白了,简体中文媒体及公众号各种号构筑了一个乱七八糟的信息茧房,如果有人愿意自得其乐,那就由着他吧。我们年纪都不小了,有点时间不能陪陪猫么?我跟你这儿费半天口水,何必呢。
多想一点
独立思考很重要。多想一步,为什么是这样不是那样。为什么别人和你的想法不一样,哪里不一样,为什么会不一样。没有经过反思的人生是不值得过的。有些人脑子没有自己用过,装满了别人给灌的劣质奶,到死的时候跟新的一样。或者,脑子里一半是水,一半是面,不动脑子就是半瓶水,一动脑子就是一脑子浆糊。这样的人太多,最好的办法就是远离。
思考问题,要有基本的信息采集能力、事实归纳能力以及逻辑判断能力。如果这三项过关,对任何事情的判断都不会太离谱。逻辑判断很重要,一个人宣称自己同时是共产党员和同性恋者,这是可以成立的,但一个人宣称自己既是共产党员,又是基督徒,那一定有一个是假的。
凡事多想一点,不一定要和别人分享,隐藏在心中,时不时和外部的信息相印证,确定自己还是一个正常的人,能这样就很不错了。
多做一点
这样的时代,到底能做什么呢?记得七八年前,有改良派代表人物批评我打横炮,说什么兄弟登山之类的屁话。你要是一反驳,他们就会说,我们是做事的!好像做事的就什么都对,其实不是这样的。我作为一个媒体人和作家,言论即行为。写文章不是做事吗?当然是。为什么要承担口炮党这样卑劣的指责呢?
吾友宋石男说过一个故事。马其顿人攻打希腊科林斯城,市民跑来跑去叫嚷着要守城。第欧根尼见此,把自己的木桶在城里滚来滚去。有人问他,你在干嘛?他说,这样也显得我在做事。好多人做的就是这样的事。有时候我也觉得我做的也是这样的事,因为没有效果,你会怀疑你做事的意义到底何在。但有时候,做一件事,不是因为有效果才做,而是因为这样做是对的。
现在还能做点什么?看上去寥寥无几。但我以为,在没有公共生活和讨论的今日,能做的就是尽量照顾好自己以及周边的人。给孩子讲点靠谱的历史,带他们出国游历,多看看外国作品,学好英语,锻炼身体,把自己的小世界搞搞好。有余力的,尽可能影响周边的人,在安全的前提下。其实在紧要关头,自救才是最重要的,爱心请先给自己和家人。
多爱一点
我们这代人,自小就发现一个问题:有些必须爱的目标,比如国家,不知道从何入手去爱。这种爱可以公开而放肆地表达,但并无实现的具体路径。而有些爱的目标,比如爱慕隔壁的小女生,比如依恋父母,隐约知道这种爱,但并没有任何词汇可以让人表达,有一种禁忌在里面,以及表达上的困境。最后就变成,遥远和虚幻的对象必须爱,必须公开表达。亲近而具体的对象想爱又无法表达,自小就在这种分裂的状态中。
爱是一种同心圆的扩散,犹如水中的涟漪,从中心蔓延开来。意识到自己作为一个“人”的存在很重要。人先自爱方能爱人。自爱,才会体会到人的尊严与独立,才能尊重他人的尊严与独立,才能有效沟通和平等对话。所谓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
爱是向外不断扩散的,圆心就是自己。多关心自己的猫,自己的孩子,自己的父母。所谓的孝道基本很扯淡,中国人应该摒弃这种观念,替换上下关系的被动的“孝”为平等关系的主动的“爱”。孝是一种道德绑架,而爱是主动的给予。爱是一种互动,在此过程中要让彼此都变成一个更好的“人”,而不是更好的父亲或者更好的爱人。很多人把爱挂在嘴上,实则不知道爱是何物。
今天随便啰嗦了这么多,作为对最近周边讨论的一个简单回应,许多话题不能敞开来讲,蜻蜓点水一样,但就此打住吧。如果有人硬要和你讨论这些话题,甩这篇文章给他,让他先看看自己的社保卡账户吧。
顺便毛遂自荐一下,今年六月出版了新书《摩登中华》,已在各大网店销售。诸位看了以后觉得好,麻烦给个好评吧。谢谢大家。
点此图片一键购买。谢谢。
from 中国数字时代 https://chinadigitaltimes.net/chinese/2019/07/%e8%b4%be%e8%91%ad%e7%9a%84%e5%87%a0%e5%8f%a5%e9%97%b2%e8%af%9d%ef%bc%9a%e5%a4%9a%e7%9c%8b%e4%b8%80%e7%82%b9%ef%bc%8c%e5%a4%9a%e6%83%b3%e4%b8%80%e7%82%b9%ef%bc%8c%e5%a4%9a%e5%81%9a%e4%b8%80%e7%82%b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