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共政治局7月底會議傳出訊息,面對貿易戰和經濟下行形勢,大陸將放寬銀根,但繼續遏制樓價,有可能以加大基建投資來帶動經濟。香港也會配合發展大灣區基建,並對香港樓價上升帶來支持。
當前大陸經濟面對的是:貿易戰衝擊、P2P連環爆破、實體經濟資金短缺、就業隱患若隱若現。在這情況下,7月31日中共政治局通報,最受關注的是貨幣政策,即是否大舉印鈔。3月份兩會時提出的貨幣「流動性合理穩定」,這次改為「流動性合理充裕」。由「穩定」到「充裕」,也就是不再顧及通脹和貶值而大量印鈔啦。何謂「合理」?中共的所有施政包括大躍進、文革,哪一樣不「合理」?
貨幣寬鬆,銀行放水,刺激經濟政策登台,是否意味房地產又要大漲?非也。通報說:「堅決遏制房價上漲」。過往的表述是「遏制過快上漲」。去掉「過快」二字,意味不許房價漲,哪怕慢慢漲也不行。
一邊放水,一邊嚴控樓市,中共的思路就是:經濟下行,相機放水,但水一定不能流到樓市中去,樓市已經有了頗大泡沫,所以放水將放到企業中去,但不能讓企業把得到的水去炒房。
中國經濟發展是由出口、消費、投資三頭馬車帶動。出口受貿易戰影響,有下滑風險;內需消費,在國富民窮的環境下,要提升至少是長期過程。現在只能靠投資帶動增長。投資分為房地產、製造業、基建。
既然「堅決遏制房價上漲」,各地對樓價紛採限價措施,房地產投資無利可圖,自然收縮;製造業受出口下滑影響,內需消費又不振;因此,能夠帶動經濟的,只有基建。
基建可以消耗過剩的產能,提升就業率。至於有多少效益,就很難顧到了。
中國近年力推的一帶一路,在經濟上就是要將過剩產能向國外投放,但據大陸胡星斗教授的說法,中國對一帶一路的投資基本上都虧損,甚至血本無歸。他計算的結果是:如果沒有一帶一路的投資和連年大手筆的對外捐贈,這些錢足夠全部中國人三代免費醫療!不是三年免費醫療,而是三代免費醫療。
將過剩產能推向香港就不愁虧損了。高鐵工程、港珠澳大橋、機場三跑,還有幾乎所有的公共工程和絕大部份的私營企業工程,現在多由大陸的工程公司承包。97前從未出現過公共工程超支,97後成為常態;97前從沒有發生過的自動電梯事故等等劣質工程,現在也頻繁發生。根本原因,就是大陸轉嫁產能過剩、不斷在香港發展基建的結果。不用說,這也要特區政府和三權趨於合一的配合。梁振英和林鄭功不可沒。
大灣區的發展,也是為了配合中共以基建刺激經濟的政策。至於有多少香港人會去大灣區生活或謀生,只要看深圳前海十年前就說要替代香港中環,現在的成績如何,就知道了。
在大陸放水的情況下,國企民企的主管也會發揮上有政策下有對策的各種神通,將資金調離大陸。大陸樓市限價政策不宜投資,香港就沒有限價,因此香港樓市泡沫會否爆破,並非取決本地的經濟因素,而是受大陸客不理價錢不斷入市所影響。有大陸客托市,樓市泡沫怎會爆破?
李怡
原文連結
from 港文集 http://hktext.blogspot.com/2018/08/72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