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uesday, 2 January 2018

觀察:伊朗局勢動蕩 變革之路在何方?

伊朗各地持續幾天的反政府示威已造成多人死亡,經濟問題會演變為政治問題甚至國際問題嗎?

伊朗國家電視台周一(1月1日)報道,在周日夜間發生的反政府抗議行動中共有10人喪生。而在中部一個城市,當局稱有「暴徒」開槍打死一名警察。

這是自上周四開始爆發抗議以來死亡人數最多的一天。不過,死亡報道目前都來自首都德黑蘭以外的地區。

在德黑蘭,警方在周日夜間動用了催淚彈和高壓水龍驅散聚集在伊斯蘭革命廣場上的抗議人群。

應對席捲伊朗各地的反政府抗議行動,伊朗總統魯哈尼表示,這些表面上看都是威脅,但「我們必須化危為機,找到問題的症結。」

他說,伊朗全國應該團結一致解決經濟問題。「對少數喊口號反對法律和人民願望,侮辱革命的純潔和價值的人,國家將會處理。」

此前,魯哈尼還曾淡化處理民眾的抗議行動,稱伊朗公眾有權抗議,但無權用暴力抗議。

針對有人認為伊朗的反政府行動由西方強權和外國敵對勢力挑起,魯哈尼還在講話中劃清示威者與外來影響的界限。他說:「所有這些民眾並不是接到了海外勢力的指令,而是他們生活困難迫不得已走上了街頭。」

矛頭所指

上周四,反政府示威首先在伊朗第二大城市馬什哈德爆發,隨後蔓延至首都德黑蘭及其他城市。

民眾從最初抗議物價上漲、失業率居高不下和政府腐敗,很快將矛頭對凖了伊朗最高精神領袖哈梅內伊,喊出了要他下台的口號。

分析人士認為,自2016年伊朗同意停止核計劃,西方解除對其經濟制裁以來,國內經濟發展緩慢,民眾感受不到解除制裁帶來的實際好處;另一方面,伊朗國內民生問題嚴重的同時,政府對中東國家的外援,也令民眾不滿。

在伊朗境外,美國總統特朗普通過社交媒體推特對反政府示威表示支持,呼籲伊朗政府尊重人民的權利,「世界在看著呢」。

周一,特朗普再度發推文稱,「伊朗人民被壓迫了多年,他們渴望食物和自由。他們的人權和巨大的財富都被掠奪。變革的時候到了。」

改朝換代?

觀察人士認為,美國總統特朗普和以色列公開表態干涉伊朗內政並不妥當,一方面因為伊朗現任政府是通過選舉產生;另一方面特朗普如此高調反對伊朗,也許適得其反,達不到他想要的效果。

普遍認為,特朗普政府上台後,改變了上屆奧巴馬政府與伊朗保持接觸的基調,調整了中東政策,一方面鞏固與中東傳統盟友的關係,另一方面加強了對宿敵伊朗的遏制,希望借此加強美國在中東的影響力。

前英國駐伊朗大使理查德·多爾頓爵士向BBC分析說,現階段伊朗民眾更多是希望解決民生問題,尚沒有革命的跡象,維持伊朗伊斯蘭政權的幾大支柱,如大部分民眾視當局為合法政府、魯哈尼總統領導的政府管理相對高效、精英階層並沒有分化而是團結、以及強勢的政府控制架構等,這些都沒有被撼動。

國際風雲

英國《衛報》外交事務評論員西蒙·提斯達爾也撰文認為,有人希望伊朗的動蕩局勢能引發政權垮台,顯得操之過急了。不過他警告,如果伊朗當局真的如人所願對局勢有所失控,中東地區的緊張可能有惡化的危險。

他指出,伊朗目前在伊拉克、敘利亞和黎巴嫩都發揮關鍵作用,而伊朗與沙特這兩大中東強國多年來的緊張關係近來更因沙特與美國的頻頻動作不斷升溫。

提斯達爾認為,「一個弱勢、受傷的伊朗,無論對伊拉克還是敘利亞、土耳其還是俄羅斯,都可能是個破壞性的、捉摸不定的拍檔」。

針對美國總統特朗普反伊朗的言論,俄羅斯已經表態,指遊行是伊朗的內部事務,外部干涉破壞伊朗穩定局勢的行為「不可接受」。

前英國駐伊朗大使理查德·多爾頓爵士也認同英國與歐盟在伊朗示威問題上不公開表態的做法。他認為,歐盟和英國應該做的就是繼續履行與伊朗在2015年達成的核協議承諾。

而中國方面,除了素來公開反對不干涉別國內政之外,與伊朗的長期友好關係,也絶沒有支持美國的理由。更何況,伊朗在中國「一帶一路」國際布局中發揮關鍵作用,伊朗局勢的穩定符合中國的利益。

如此看來,特朗普認為伊朗「變革的時候到了」恐怕又是一齣美國的獨角戲。



from BBC中文網 http://www.bbc.com/zhongwen/trad/world-425376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