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riday 28 April 2017

中美交好?蔡英文是否誤判大局?

鄭仲嵐
BBC中文台灣特約記者

就在蔡英文表示不排除與特朗普再通電話之際,特朗普卻強調與習近平的私人情誼,是否讓美中台三方關係再起微妙變化?
與台通話?
台灣總統蔡英文27日接受英國路透社訪問時表示,假若未來有可能再與美國總統特朗普通電話,那她很願意就雙方互利互惠,尤其在經濟貿易、軍事防衛上,好好跟美國坐下來談,不排除"特蔡"再次通話。
然而,就在之後的十幾個小時,特朗普也接受路透社訪問,表示目前與中國習近平主席建構"非常好的關係",並稱中國很願意協助美國,若有台灣相關問題,也會跟中方先好好談過,似乎間接婉拒了再通話的可能。
這場另類的一問一答,讓蔡英文政府短短時間裏感受到美國的態度,也被認為中美關係進入了新的階段,台灣實踐大學副教授、國際政治學者賴岳謙向BBC中文表示:"中美關係正在進入新的交朋友階段。"
賴岳謙分析,日前在佛州的聚會,確實改變了特朗普對於習近平的印象。特朗普特別強調與習的"私人關係"良好,顯現那次會面的重要。中美從過往的水火不容,到非敵非友的平淡關係,直到最近逐漸加溫,整體是呈現好的方向。
他估計,中美的友好蜜月期會持續到特朗普11月訪問北京,但這之前台灣的地位將會被"邊緣化",美方無暇重視。
南華大學國際事務系副教授孫國祥則認為,特朗普目前明顯想擱置中美台三方爭議,但大方向還是沒有變化,台灣關係法與中美第三公報依然是大原則。
而孫國祥也提及,蔡英文之所以有跟特朗普通電話,很大原因是當時他還沒有上任。而現在在就任後,特朗普也明確感受到東亞局勢的處理是有其優先級的,特朗普百日執政的壓力,跟當初通電話的情況完全不同。
台灣師範大學政治所教授范世平則認為,特朗普並非完全拒絶蔡英文,因為特朗普沒把話講死,"一旦特朗普說,基於一中原則,我以後無法和她通電話時,這些就沒有轉圜空間"。
朝鮮因素?
外界普遍認為,近來緊張的朝鮮半島局勢,成為中美關係急速加溫的"燃料"。范世平則說,中方願意配合美國一起牽制朝鮮,讓美國感受到了幫助,自然對台灣就會冷處理。
范世平補充,先前在佛州的聚會,當特朗普在晚宴跟習近平說明向敘利亞空襲時,習近平並未有太大反應,身段也柔軟,一連串地動作讓特朗普確實改變不少印象。
孫國祥則提到,特朗普肯定花了很大精神處理朝鮮局勢。"我想他不是不信任台灣,而是太想解決朝鮮問題"。
也因此,孫國祥分析台灣成為中美兩國的牌,他認為中國對朝鮮問題原先是想擱置,但當美國想解決,中方表態願意支持時,美國就感到相當有幫助。他說:"有點想是兩國跳探戈,但都在猜下一個舞步。"
孫國祥也認為中方相當聰明,一方面限制北韓煤炭進口、出口石油,另一方面也譴責美韓軍事演習跟薩德,表現"各打50大板"的姿態。
賴岳謙則說,中國大陸的積極斡旋朝鮮絶對是最有效,也很快地就改善過去的中美局勢。而對於俄國也持續經營,派遣栗戰書前往莫斯科,也將於5月邀請普京,並沒有忽略過去盟友,可以說左右逢源。
橋段設定?
而對於這次路透社的"先訪蔡英文、再訪特朗普"報導,范世平則認為這個橋段有點像是設計好的,路透社成為另類媒介,造成隔空喊話。
賴岳謙則認為,路透社可能不想當台灣當局的"傳聲平台"。他認為在蔡英文即將就任滿一週年之際接受專訪,但還是有對中國的官僚主義跟傳統思維有批評,甚至有暗示WHA世界衛生組織如果今年仍無法參加,那更證明兩岸關係的惡化是在中國大陸的發言,是有點"要挾"的意味。
而之前的特蔡兩人通話,特朗普也說:"台灣購買了這麼多武器,我就不能跟台灣總統通電話嗎?"。這次蔡英文受訪也稱購買F-35戰機是"有意義的項目",但這樣的軍購善意似乎特朗普也沒正面響應。
因此賴岳謙覺得,路透社比較像是跟特朗普"查證",結果特朗普有點"不領情",還強調與習近平"私人友誼非常好",有點反將一軍的感覺。他認為特朗普聽到這些發問的當下是"不以為然的",而蔡英文犯了"很大失誤"。
孫國祥則說,不敢說這兩篇報導是否有"設定",但至少可以看得出來蔡英文很有信心,但有可能蔡英文"過於自信",因此稍稍誤判了情勢,"東北亞的局勢是瞬息萬變的,也不用驚訝特朗普的轉變"。
但孫國祥也認為,美台的溝通一直以來都是穿針引線,如果蔡英文當初只對兩岸的局勢與美台經濟響應,或許就不會有太大問題,但這次的響應很多方面,因此"戰場有點拉大了",他說。



from BBC中文網 http://www.bbc.com/zhongwen/trad/chinese-news-397531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