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unday, 20 November 2016

怎样让谣言传得更快?

​作者注:本文首发于腾讯文化专栏

西谚:当真相还在穿鞋时,谎言已经跑遍了全城。


类似的话,很多名人说过,但未必正确。因为具备强大传播力的是"谣言”,它只占“谎言”中很小一部分。

我可以随口说几句谎言——“我昨天没吃晚饭”、“今天北京零下50度”、“京沪高速早上发生一起追尾事故,一人死亡”,但它们并不比相应话题的真相更容易传播,不具备成为谣言的潜质。而一些真实新闻,特别是针对社会重大事件的详细调查报道,传播之快并不次于谣言。


传播力强的信息有典型特征:如思路简单直接、信息量密集、人物形象鲜明、有故事性、涉及热门的公共议题或公众人物、与受众切身利益相关、冲击性强等。表面上看,这些特征和信息真伪毫无关系,真假信息的传播力应该基本相同。然而,假信息在传播时,可大肆编造或改编各类细节,以满足这些特征,削事实的足,适传播的履。假如某些真相影响了传播力,那么就删改真相,因为对于传谣者来说,事实如何并不重要。而严肃媒体或严谨的传播者,却很难以同样的方式传播真实信息。此时,双方的传播力出现了差异。需要注意的是,对谣言进行改造的,不仅是信息源,还有传播者。传播链条上的任何人都可能根据自身喜好删改与编造信息。谣言传得越广,信众越多,协作修改的网民就越多。传播中,感染力不足的谣言会逐渐死亡,“适者生存”,不断筛选后,一份汇集大众智慧、传播力最强的谣言作品会占据主流,我将这个过程称之为“传播筛选”[1]。因此,假如你发现一条新闻里的所有元素,都特别合你的胃口,或者一件事巧合得过了头,那么你要当心了,它是假信息的概率很大。


谣言与真相是如何传播的呢?请看下图,白色为靠谱的清洁源,黑色为造谣传谣的污染源。




​此图仅为示意。现实世界中的污染源比例要远高于此。你会发现一个规律:真实信息要传播到终端客户,必须保证整个传播链上每个点都是干净的,这很不容易。而谣言可以随时从污染源或清洁源里生长出来,并优胜劣汰,甚至吸收一些真实材料,整合成一篇三分真七分假的综述,欺骗性进一步提高。尽管偶有分支会遭遇辟谣传播终止,但辟谣成本通常很高。

了解这些,我们自然会有这样的后续想法:既然假信息拥有那么多传播优势,那它理当完全碾压真实信息,后者将在舆论中毫无立足之地。然而,人性是复杂的。无论是意见领袖还是普通公众,在传播假信息时,都会被道德压力、社交压力以及空虚感困扰。


相信不少人有这样的经验,聊天群里,长辈们你一句我一句传谣传得不亦乐乎,小辈们通常视而不见,但假如突然有人跳出来较真,哪怕只辟了三四个谣,群里便会立刻安静下来。用舆论的语言说,就是那些活跃信息源,由于遭遇社交压力,造谣和传谣的欲望大大减弱了。

正是由于辟谣和自我怀疑均可能导致传播断档,所以若你希望谣言传播得更为顺畅,除不断改进谣言本身之外,还必须研究人性,影响舆论环境。以下是一些常见方法:


1.抹黑攻击对象,赋予谣言正面意义


当一个贪官倒台,锒铛入狱后,媒体和网络上,往往会突然出现大量与之有关的负面新闻或爆料。你会发现:这位贪官系带病提拔,每天胡吃海喝,在办公室里公然索贿,有四个情人六个私生子,住处搜出几大箱人民币,把点钞机都给弄坏了,几位举报人也早被他找人杀害,伪装成交通事故。此时你通常会叹息:这样的人居然逍遥了那么久?腐败透顶、难以置信。媒体有这么多料,不但知情不报,倒台之前还每天吹捧,真是罪大恶极。


这种事情有吗?相信有。但大多数时候,这类新闻与爆料的可信度并不高,通常是捏造与添油加醋所得。


为什么会出现这种情况?当然,他倒台了,报导限制被解除了。然而,更重要的原因是,舆论现在可以随意抹黑他而不受指责。他入狱了,亲属和同事也被消了音,谣言在证人证据上不会遭到有力反驳。他已被指证为贪官。造谣和传谣在道德上也失去了压力。——尽管我们在造谣,可这是因为我们痛恨腐败啊。


这种现象,用舆论的语言描述,叫“污名化”[2]。当人们攻击一个已经被污名化的人的时候,造谣与传谣变成了正义的手段,丧失了道德约束。


——尽管我们在造谣传谣,但我们是为了打击反智作家、拯救新一代的年轻人啊。


——尽管我们在造谣传谣,但我们是为了排挤一位黑心政客,拯救伟大的国家啊。


——尽管我们在造谣传谣,但我们是在打击贪婪的资本家,声张草根的权利啊。


如果谣言符合自身立场,在糟糕的舆论氛围中又不受谴责,那么人们就会主动造谣传谣,将其作为宣传手段,试图影响他人。当然,这些人通常很难意识到他们自己的立场,也是被其它人的谣言所影响或决定的。





2.将舆论攻击娱乐化

新媒体时代信息过载,所有信息源都在努力夺取人们有限的注意力,轻松搞笑的内容自然老少咸宜颇受欢迎。社会新闻变得更为娱乐化。明星出轨、名人挑衅、贪官倒台甚至国际关系,每一件事都可以变成一场全民狂欢。段子手们战胜了严肃媒体上的新闻,脱口秀替代了报纸上的长篇大论,粉丝们如同传染一般排队乐着。谣言同样也在嘻嘻哈哈声中出场。


此时公众会放下沉重的心理负担——我们并不是在用谣言攻击别人,这只是场狂欢罢了。在这种心态下,谣言满天飞也就不足为怪了。你甚至无法辟谣——你居然去老老实实反驳一个搞笑段子?认真你就输了。此时此刻,事实与想象,新闻与娱乐,界限变得非常模糊。舆论空间中的每句话,都变成了既真又假,相互矛盾也不打紧的八卦材料。人们并不完全相信,但它们却在潜移默化地毒害人们的心智,灌输着各种虚假信息。





3.身份认同

营造身份认同,也是诱导传播的常见有效手段,它并非诉之以理,而是动之以情。通过唤起人们的某种情感而获得传播。比如:


(1).立场认同


对人有立场:你是罗永浩粉还是罗永浩黑?对物有立场:你是小米粉还是小米黑?对事件有立场:你支持王宝强还是马蓉?对意识形态有立场:你是信基督还是真主?


人们倾向于主动传播支持自己立场的谣言。谣言越是极端地迎合特定人群的立场,这群人的传播动力就越足。


(2).社会地位与职业认同


社会新闻有一套引爆传播的“范式”。


比如医患矛盾,记者描述底层病人如何无知、野蛮、贪婪、无理取闹,医生怎样劳累、克制、敬业、委屈。无论确有其事还是纯属编造,只要这样去写了,就能稳获三个群体的大力转发。医生(职业认同)、白领中产(社会地位认同)与学生(知识层次认同)。


比如留学生在海外出事,无论是超速还是杀人甚至被杀,都可以写写他们如何奢靡荒淫,夜夜笙歌。痛恨富二代的中产与底层,没有留学渠道的学生,还有单身狗们,自然就会转发。


比如婆媳矛盾,仔细描写婆婆傲慢、无知、欺压媳妇,孝顺又胆小怕事的丈夫不敢忤逆的故事,最好能闹出离婚、血案甚至命案。自然会得到年轻一辈的转发。


传统媒体即便编造故事,至少还得列出时间地点人物。而新时代的营销号更没有底线。为挑逗矛盾,它们会将故事编造得更为极端,至于证人证据新闻三要素等等都是不需要的,文章开头写一句“我有一个朋友,他的遭遇令人震惊”就够了。


(3).地域认同


居住在相同的城市,上一样的学校,在同一家公司工作,都可以构成某种身份认同。如果一件事发生的地方离你关系越近,你的传播动力也就越大。这种认同营造了一种独特的传谣模式,就是“同城谣言”。举例如下:




​同样一个三岁小女孩走失的谣言,在传播过程中,故事的其它元素基本未变,但发生的地点却在不停变换,仙游、观城、漳州、汕头、宁波、临安、长春、深圳、昆明、杭州、北京、汉中、太原……图中只是冰山一角。营销号与小型意见领袖,会根据自己的客户群的地域属性,主动调整谣言中故事发生的地点,以便获得更大的传播性。例如某公众号主要面向上海客户,它散发这条谣言时,自然会把小女孩的走失地点改成上海某处。

同城谣言甚至影响了大家在新媒体时代对安全形势的判断。尽管犯罪率可能不断走低,但一条犯罪信息在传播中会发生在无数地方,导致大家感觉身边的罪案增加了。




4.营造有利的公共评价

人在传谣的时候是心虚的,担心自己有知识缺陷,或遭遇负面的社交评价,这大大影响了谣言的传播。但如果有人赞同,就不一样了,传谣者就会自信起来。那怎样才能营造一个赞同的氛围呢?一个有效方案就是伪造公共评价。


(1).自我评价


你经常可以在网上看见这样的标题:


【深度好文】为什么太聪明反而会失败?


【你不知道的】绿豆汤的八大功用


【犀利】张作霖智辩川岛芳子


【真事儿!】黄石火山两年内喷发,或将毁灭美国!


人类的判断力和理智都是非常脆弱的,编造得再离谱的谣言或者故事,只要在标题上加一个谣言作者的自我评价“真事儿!”就有人信。自己夸奖自己?看上去非常可笑对吧?然而仅仅这么一个简单的改动,传播量可以增加两到三倍。


(2).权威评价


仔细观察中国电视上那些假药广告,就会发现一些共性,例如经常使用白人演员,穿着白大褂,拿着试管,身边摆着显微镜和各种不知名的仪器,用流利的英文介绍那些假药的功效。为的是营造一种“权威认同”。


当今社会,专业与权威的力量是强大的。再荒诞不经的结论,例如“猴子学会使用钱之后,还能为了钱卖淫”,只要前面加上一句“耶鲁大学科学家研究发现”,哪怕具备一定教育水平的大学生群体,也会信以为真趋之若鹜。正因如此,伪造专家、名人和权威媒体背书者在网上比比皆是:


【白岩松】:中日五年内必有一战!


【北大教授俞敏洪】:掌握这十个小技巧,就能学好英语口语。


【美联社】:八千志愿者涌向美墨边境,自带工具响应号召要造隔离墙


(3).公众评价


无论文章写得多么离谱,只要评论里一片赞同,就能让更多的人信服。在社交媒体上控制评论非常容易,只需花点时间删除和拉黑,自然能营造一致赞扬的氛围。倒是淘宝这种不能删评论的地方,刷起来相对困难一些。


更高级的手法则是,主号不造谣,维持靠谱权威的形象,仅作文字暗示与诱导,评论里则用马甲群频繁刷你需要传播的谣言,与主号呼应。


(4).情感诱导


骗子们推销保健品之前,会先关心老人孤单的生活,甚至白送他们几个便宜的小玩意。


社会运动里铿锵有力甚至歇斯底里的发言,都会让你热血沸腾,从而轻松地接纳谣言。


锦鲤、鸡汤、祝你平安,都是对普通人贫乏苦闷的生活的廉价抚慰,诱导他们转发给别人。




然而,需要牢记的是,无论是造势抹黑攻击对象,还是通过各种方式取悦读者,营销号并不真正与它的受众共情,它们所有的舆论手法,最终都是为了分享与传播,在当今流量可以轻易变现的大背景下,传播量就是金钱。





[1].参考阅读:第三节 可证伪性 - 忽悠的原理与技巧 - 知乎专栏

[2].参考阅读:第二节 攻击信任链条 忽悠的原理与技巧

from 破破的桥 http://blog.sina.com.cn/s/blog_56fc0caa0102wwda.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