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ednesday, 7 October 2015

觀察:TPP討論越來越政治化

川江
BBC中文網記者

美國當地時間周二下午,白宮方面繼續表示,TPP會對中國施加壓力,促使其提高勞工和環境標凖,同時增強對知識產權的保護。
在中國「黃金周」假期達成共識的TPP(Trans-Pacific Partnership)迅速成為全球關注焦點。這一特定「休閒」時間段政經新聞缺乏等背景下,TPP討論的「風暴眼」出現在了中國。
把亞洲最大的經濟體同時也是世界第二大經濟體的中國排斥在外(至少目前事實如此)已引發爭議。加上主導者奧巴馬「不應由中國制定世界貿易規則」的勁爆表態,作為一個經貿協議的TPP已經被打上了明顯的政治標籤,脫離了開放、合作、自由的國際貿易發展軌道。和此前由國際組織主導的多邊談判相比,這種帶有特定目的、由特定國家主導的區域經貿協議在促進經貿合作這一公認目標上可能出現倒退,甚至可能進一步導致更多的貿易壁壘和貿易戰。
情理之中,意料之外,關於TPP未來影響的討論目前被政治人物和政治觀點主導,各方人士的分析和觀點中大量充斥了「零和」特徵的冷戰思維。
白宮新武器
在西雅圖會議達成協議後,奧巴馬周一迅速表態,希望TPP協議能迫使中國接受更高的貿易標凖。 「我們不能讓中國這樣的國家來制定全球經濟規則。我們應該制定這些規則,促使他國向美國產品開放市場,同時設定更高的標凖保護勞工權益和生態環境。」他表示。這一表態已成為全球媒體的報道焦點。
TPP協議達成後,還有一個數據引起廣泛關注。目前的12個協議簽署國經濟總量佔全球40%。但必須清醒地看到,這些經濟總量主要還是來自主導談判的美國和日本。無論是美國力圖在「亞洲再平衡」的政策背景下力圖主導亞洲的經濟秩序和規則,還是亞洲區域內的日本追求經濟復蘇,TPP都更應被看作世界第一和第三大經濟體聯手主導的區域經濟規則,而非此前各國熟知的多邊經貿協議或者區域自由貿易協定。
追溯TPP的起源也可以看到,大約10年前,4個國家(文萊、智利、新西蘭和新加坡)簽了自貿協議(「P4協議」);2008年,美國加入P4協議談判,秘魯、越南和澳大利亞跟進,P4變成P8;2010年,TPP協議談判正式啟動,後來,加拿大、墨西哥、日本等國先後加入,P8擴張到了P12。5年來,提出並主導了談判的奧巴馬政府自始至終把TPP視為本屆美國政府最重要的政策成果之一。
評論指出,TPP從一開始就是奧巴馬政府亞洲戰略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被認為旨在強化亞太地區美國盟友與華盛頓的紐帶,抗衡亞洲最大經濟體中國。
倫敦政治經濟學院國際事務、外交與重大策略研究中心(LSE IDEAS)研究員哈蒙德(Andrew Hammond)6日公開撰文指出,TPP協議之所以引人關注,不僅在於12個簽署國的經濟總量,更在於這一協議在規則制訂方面的功能。基於此,美國總統奧巴馬已作出判斷,協議將讓華盛頓而不是北京來設定「21世紀的貿易規則」。
哈蒙德繼續分析,相比其他經貿協議,TPP針對性非常明顯。比如,限制對國有企業的政府補貼。它將幫助美國在戰略重地亞洲施加更多影響。
中國的謹慎歡迎和「回擊」
中國商務部在TPP協議達成的第二天迅速發表聲明,表示對有助促進亞太經濟一體化的制度建設持開放態度。這被外界解讀為中國對TPP協議表示了謹慎歡迎。
但是,中國被「排除在外」這一看法隨後迅速點燃了討論者的情緒。
周三,中國官媒《人民日報海外版》旗下社交媒體平台「俠客島」發表評論,題目是《TPP怎麼破?中國老祖宗早有答案了》。文章這樣描述中國國內的一種有代表意義的情緒——有意被排除在外的中國似乎「四面楚歌」,一夜間,網上對中國經濟一片哀嚎,稍有情緒者便痛斥帝國主義「伎倆卑鄙」,亡我之心不死。
中國官媒《環球時報》當天也發表社評,標題很直接——《TPP壓垮中國經濟?太有想像力了》。社論也描述了一種中國國內的情緒——認為TPP會衝擊甚至壓垮中國經濟。但這篇評論同時也強調,在經濟往來中參雜進地緣政治的考量,似乎不值得大驚小怪。作為世界第二大經濟體的中國不在裏面,TPP就始終是殘缺的,生命力有限。
「俠客島」的評論指出,作為太平洋沿岸重要國家,中國被有意排除在跨太平洋伙伴關係協定談判體系外,美國遏制中國的意圖非常直白。TPP無疑就是「想在WTO格局之外另起爐灶」。
評論引用美國經濟學家斯蒂格利茨的批評說,「TPP是政治驅動而非經濟」。其表象是設置了很多讓中國夠不著的壁壘,比如環境保護、勞工權益、知識產權、國企補貼等。
其開出的對策則是加強由中國主導的經貿合作,比如,通過RECP(中國東盟自由貿易區談判)和TPP成員國開展合作,以雙邊自由貿易談判破解TPP「團伙」,畢竟TPP內的很多國家都以中國為最大貿易伙伴;推進現有5個自貿區談判。
中國國際問題研究院研究員阮宗澤在接受《環球時報》採訪時也明確指出,美國日本拉上了10個小伙伴,發明了一個遏制中國崛起的大型經濟集團。出於政治考量,美國把中國拒之門外。
阮宗澤進一步分析,美國旨在用TPP和TTIP(環大西洋貿易投資伙伴關係)削弱WTO協議,這兩份新的協議已經把包括中國在內的金磚國家拒之門外。
可以想像,如果中國想在貿易規則制訂上和美國針鋒相對地一較高下,則可能在其主導的「一帶一路」、東盟自貿區等合作機制中採取冷戰思維,其結果對於世界貿易的發展將不可避免地帶來負面影響。
正如很多歷史事件所證明的那樣,由政治人物推動的經貿合作並不必然走向政治迷局,關鍵在於後續發展是否遵循經濟規律和世界發展趨勢。
從這個意義上講,TPP的後續影響值得多方審慎掂量。

(責編:蕭爾)


from BBC中文網  http://www.bbc.com/zhongwen/trad/business/2015/10/151007_ana_tpp_impac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