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
动向
不知谁出的馊主意
英国BBC二台制作一部名为《我们的孩子够坚强吗?——中国学校》的三集电视纪录片,今年八月开始,每星期播出一集。内容是在中国重点学校的五位老 师,去英国汉普郡的一个政府学校Bohunt,把在中国的教学方式完完全全搬到这所学校,作一个为期四个星期的中国学校实验班。这个班的五十名学生要穿中 国学生那种松垮、奇丑无比的运动服上学。每天早上七点到校做早操、升国旗、唱国歌,课间还做眼睛保健操,晚上七点放学(英国学校最晚下午三点半放学)。实 验结束后,中国班和正常班的同学一同参加考试,比较一下结果,看看哪种教育更适合英国的中学生。
这个节目的收视率极高,报纸上专家评论、自由论坛民众大量留言讨论。我们当地爬山会的朋友大多数都看了,爬山时询问我在中国时的老师是否和电视中的那五位中国老师一样。当我说“是”的时候,有几位朋友还向我投来同情的目光。
作为一名观众,我觉得BBC的这个节目编导真知道如何抓住观众的眼球。但是,稍微动一下脑子,就会觉得剪接的选择性太大,也很夸张,为了提高收视 率,弄这样的节目,实际上对中国老师和英国学生都不公平。因为让中国教师用传统方法教授英国现代学生是一件狗戴嚼子——胡勒的事。不知道是谁脑残,出的这 个馊主意。
中国教育用“知识改变命运”
首先,中英两国社会制度不同,价值观完全相异,人口相差巨大,普通民众的生活水准完全没有可比性。英国学校一个班级最多三十个学生上课,忽然让五十 个十三、四岁的学生挤进一个班,坐在下边只听老师一个人在前面好似传教一样地口若悬河,学生在下面抄笔记,没有和老师探讨课题的余地,连续四个星期,英国 的学生当然无法忍受。难怪他们在课堂上唱歌、化妆、打情骂俏。更甚的,有个学生带个电水壶一边上课一边冲茶,他认为在学校一天十二个小时,喝茶是他的人 权。十三、四岁的英国青少年正处于反叛年龄,中国老师一口一句“孔子说什么什么”,比如,教化学的那位老师说:“孔子说,我们要听父母的话,因为他们都是 对的。”一个女学生当场反驳“那可不对,父母不是完美的,他们也会犯错。”中国老师哑口无言。
岂止“缺乏想象力,只是训导”
中国老师埋怨英国学生不努力学习,没有中国同年龄学生勤奋。也批评英国学生缺乏毅力,遇到困难很容易就放弃。言外之意,英国的学生不上进,甘愿平 庸,不如中国学生。我很想知道,如果让这几位中国老师去英国的私立精英学校授课,再比较一下英国学生和中国学生的差别。说到“平庸”,中国重点学校的老师 和中国的家长希望“知识改变命运”,孩子能够出人头地,继而考上好大学,要么在国内升官(或去西方国家),升官意味着发财,尽管都是不义之财。最终的人生 目标是做人上人,否则有随时被任何人踩在脚底下的危险。而英国学生的命运不需要知识改变,人家生长在一个法制健全的正常社会,就是考不上大学,做一个普通 的工人或商店售货员也和市长一样有做人的尊严,可以活得很快乐。
中国人口多、机会少,竞争自然激烈而残酷。中国老师对学生的教育重点是如何在考试中取得高分,中国的教育目的是通过各种考试,而非掌握知识。鼓励学 生独立思考或尊重学生意见这种民主式的教学方式在中国学校几乎不存在。英国对学生的教育是鼓励、启发式的,更重要的是英国学生毕业后会是一个礼貌、守法的 公民。如果中国学校的传统教育优于英国的教育,为什么中国遍地都是贪官污吏?各行各业不管是食品还是日常用品都造假成风?
Bohunt的校长对中式教育的评价一语中的“缺乏想象力,只是训导”。英国校长还有所不知的是,中国的传统教育有很大恐吓、威胁和侮辱学生人格的 成份。比如,当众人面责骂某一“不服管”的学生不算,把学生家长叫到学校训斥也是中国学校惯用作风。在一个病态的社会制度下,从幼稚园到大学都不能免俗, 所谓的“教书育人”是不存在的。
节目第三集,一天在学校十二个小时的“中国学校”比其他非实验生的考试成绩,高出百分之十,那几位中国老师由此觉得中国的传统教育更优越。因为是电 视节目,有娱乐成份在里面,笔者不想多评论,只想指出一个事实:中国有逾十三亿人口,有八位获得诺贝尔奖;而英国有六千四百万人口,获诺贝尔奖人数为一百 一十五位。
《动向》2015年10月号
英国BBC二台制作一部名为《我们的孩子够坚强吗?——中国学校》的三集电视纪录片,今年八月开始,每星期播出一集。内容是在中国重点学校的五位老 师,去英国汉普郡的一个政府学校Bohunt,把在中国的教学方式完完全全搬到这所学校,作一个为期四个星期的中国学校实验班。这个班的五十名学生要穿中 国学生那种松垮、奇丑无比的运动服上学。每天早上七点到校做早操、升国旗、唱国歌,课间还做眼睛保健操,晚上七点放学(英国学校最晚下午三点半放学)。实 验结束后,中国班和正常班的同学一同参加考试,比较一下结果,看看哪种教育更适合英国的中学生。
这个节目的收视率极高,报纸上专家评论、自由论坛民众大量留言讨论。我们当地爬山会的朋友大多数都看了,爬山时询问我在中国时的老师是否和电视中的那五位中国老师一样。当我说“是”的时候,有几位朋友还向我投来同情的目光。
作为一名观众,我觉得BBC的这个节目编导真知道如何抓住观众的眼球。但是,稍微动一下脑子,就会觉得剪接的选择性太大,也很夸张,为了提高收视 率,弄这样的节目,实际上对中国老师和英国学生都不公平。因为让中国教师用传统方法教授英国现代学生是一件狗戴嚼子——胡勒的事。不知道是谁脑残,出的这 个馊主意。
中国教育用“知识改变命运”
首先,中英两国社会制度不同,价值观完全相异,人口相差巨大,普通民众的生活水准完全没有可比性。英国学校一个班级最多三十个学生上课,忽然让五十 个十三、四岁的学生挤进一个班,坐在下边只听老师一个人在前面好似传教一样地口若悬河,学生在下面抄笔记,没有和老师探讨课题的余地,连续四个星期,英国 的学生当然无法忍受。难怪他们在课堂上唱歌、化妆、打情骂俏。更甚的,有个学生带个电水壶一边上课一边冲茶,他认为在学校一天十二个小时,喝茶是他的人 权。十三、四岁的英国青少年正处于反叛年龄,中国老师一口一句“孔子说什么什么”,比如,教化学的那位老师说:“孔子说,我们要听父母的话,因为他们都是 对的。”一个女学生当场反驳“那可不对,父母不是完美的,他们也会犯错。”中国老师哑口无言。
岂止“缺乏想象力,只是训导”
中国老师埋怨英国学生不努力学习,没有中国同年龄学生勤奋。也批评英国学生缺乏毅力,遇到困难很容易就放弃。言外之意,英国的学生不上进,甘愿平 庸,不如中国学生。我很想知道,如果让这几位中国老师去英国的私立精英学校授课,再比较一下英国学生和中国学生的差别。说到“平庸”,中国重点学校的老师 和中国的家长希望“知识改变命运”,孩子能够出人头地,继而考上好大学,要么在国内升官(或去西方国家),升官意味着发财,尽管都是不义之财。最终的人生 目标是做人上人,否则有随时被任何人踩在脚底下的危险。而英国学生的命运不需要知识改变,人家生长在一个法制健全的正常社会,就是考不上大学,做一个普通 的工人或商店售货员也和市长一样有做人的尊严,可以活得很快乐。
中国人口多、机会少,竞争自然激烈而残酷。中国老师对学生的教育重点是如何在考试中取得高分,中国的教育目的是通过各种考试,而非掌握知识。鼓励学 生独立思考或尊重学生意见这种民主式的教学方式在中国学校几乎不存在。英国对学生的教育是鼓励、启发式的,更重要的是英国学生毕业后会是一个礼貌、守法的 公民。如果中国学校的传统教育优于英国的教育,为什么中国遍地都是贪官污吏?各行各业不管是食品还是日常用品都造假成风?
Bohunt的校长对中式教育的评价一语中的“缺乏想象力,只是训导”。英国校长还有所不知的是,中国的传统教育有很大恐吓、威胁和侮辱学生人格的 成份。比如,当众人面责骂某一“不服管”的学生不算,把学生家长叫到学校训斥也是中国学校惯用作风。在一个病态的社会制度下,从幼稚园到大学都不能免俗, 所谓的“教书育人”是不存在的。
节目第三集,一天在学校十二个小时的“中国学校”比其他非实验生的考试成绩,高出百分之十,那几位中国老师由此觉得中国的传统教育更优越。因为是电 视节目,有娱乐成份在里面,笔者不想多评论,只想指出一个事实:中国有逾十三亿人口,有八位获得诺贝尔奖;而英国有六千四百万人口,获诺贝尔奖人数为一百 一十五位。
《动向》2015年10月号
from 博谈网 https://botanwang.com/articles/201510/%E4%B8%AD%E5%9B%BD%E4%BC%A0%E7%BB%9F%E6%95%99%E5%B8%88vs%E8%8B%B1%E5%9B%BD%E7%8E%B0%E4%BB%A3%E5%AD%A6%E7%94%9F%E2%80%94%E2%80%94%E7%8B%97%E6%88%B4%E5%9A%BC%E5%AD%9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