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迺強:三條路線的鬥爭
近來大家都有香港愈來愈亂的感覺。總結下來,這是三條路線鬥爭的現象。
第一條路線認為香港很好,循着目前的軌迹繼續發展下去,壞不到哪裏。目前的各種問題,主要是因為世界經濟太差,而港幣釘住美元,對人民幣滙率日跌,引進通脹,市民生活受到衝擊,促使內部八十後和九十後躁動不安,挑戰建制。
香港作為島型經濟,一向俯仰由人,開埠以來百多年都是這樣的了,只要保持我們現有的優勢,以巨額儲備慢慢紓緩各種問題,維持社會穩定,什麼都不用變,香港自然會調節和適應,安然渡過難關。
這是力求安穩,以不變應萬變的路線。疑似特首候選人中,唐英年代表着這條路線,所以毋須什麼獨特政綱和治港理念,並且頗得到一些商界的支持。
工種日少 坐困愁城
第二條路線認為香港雖然不錯,但已經愈來愈落後於時代,內部積累了不少深層次問題,需要與時並進的大力調整;加上外圍經濟不好,只靠中央的政策和內地同胞源源不絕的購買力來維持增長,香港的經濟基礎日窄,青年入職的工種日少,絕大部分八十後和九十後困在這一千平方公里的特區中,眼巴巴看着周邊城市蒸蒸日上,自己卻前路茫茫,連住的問題都無法解決。
如不積極扭轉這種坐困愁城的狀態,香港不進則退,最後會陷入邊緣化的惡性循環之中,不能自拔,早晚會出事。這條積極求變的路線,要求一套新的治港理念,支持者主要是中產和專業人士。梁振英代表這條路線。
第三條路線認為自回歸至今,香港一天一天的壞下去,而壞的根本是不民主,根源來自北京不民主的中共政權。特區政府已經淪為共產黨和大財閥的附庸,成為「不必要之惡」,應該揭露其傀儡的本質,並且全面解除它的權力,今後事事都由市民來決定;市民一般不懂,需要少數精英的指點和指揮。
香港即便為求自保,也要與深圳河以北保持隔離,內部堅持完全自治,對外力爭「次主權」,不容北京介入和干預。香港這樣發展,北京當然會不高興,只是形格勢禁,面對着國際傳媒虎視眈眈之下,百數十萬人上街,經驗證明她除了步步退縮,同時不時送禮之外,是無能為力的。而聰明的港人,應該擺出一副滿不在乎的態度,一方面禮照收,這是港人應份的;同時娘照罵,這是普世價值和港人的堅持。
仰人鼻息 特首難當
娘愈罵,空間便愈大,禮也愈多。這是反對派愈亂愈好的邏輯,以及積極搗亂奪權的路線。最能代表這路線的,其實是公民黨;但它的群眾論數量不如民主黨,論勇猛不如人民力量和社民連,長期受壓抑。看來人多勢眾的民主黨在幕後白手促進之下,不久反對派將出現一個共主何俊仁,參與競選特首的遊戲,其實眼睛是盯着2017年通過普選正面和依法奪權。
反對派目前志不在選舉,主力在於不斷破壞建制的權威和削弱它的權力,使它除非得到反對派的同意,否則寸步難行;讓反對派於未正式奪權之前,實際上已掌握着紅綠燈,並且在鞏固和行使話語權的過程中,招降納叛,壯大力量。已經被判極刑的徐立之投降免死,效果十分明顯。
局面鼎足而三,自然就有縱橫捭闔,各自拉一派、打一派。維穩派和搗亂派表面上是正面衝突,但是搗亂派明知這回只能陪跑,志在拿下一個回合奪權的入場票,所以寧可拉一個容易調動的唐英年,一起打擊勝出之後較難對付的梁振英。反對派陣營對梁振英普遍較不友善,這是最基本的原因,把他抹紅,只是手段而已;他們心底裏認定,面對北京,唐梁兩人同樣「聽話」。
唐英年被拉,卻不能公然跟反對派混在一起,只能跟梁振英保持既團結又鬥爭的狀態,靜候「阿爺」表 態,把誰的名字藏在「正大光明」的牌匾之後。梁振英在二對一的劣勢中,卒子既然已經過了河,於未給吃掉之前只能步步向前,這是他的唯一選擇,因為向前奮進還有可能勝出;隨着他的民望已經趕上甚至超越唐英年,看來以往說他民望低這個障礙已經消除。
加上唐英年最近多次失言,不但民望處於下降軌中,愛國陣營內已經有聲音質疑他於競選和將來可能執政期間,在電視鏡頭面前的辯論能力,梁振英奮力向前的努力總算沒有白費。無論如何,朝目前方向走下去,2017年的入場票,他是拿定了。
但是現在看來,於下屆的立法會中,反對派所佔的議席比例只會有增無減,輿論的操縱能力亦如是。反對派說什麼好,它就是好;說誰要打倒,誰便只能躺下;要保誰,誰就倒不了。警方已經被弄得灰頭土臉,很容易把心一橫,樂得賣人情給反對派,做好人求和。無論最後唐英年或者梁振英出線當上特首,在反對派四面包圍之 下,平常的日子都不會好過,若要做事,還得要看反對派的臉色。
香港前途 或會完蛋
萬馬齊瘖之局今天已經陸續形成,下屆特首稍一不順反對派的意,隨時要麼遭數十人追打,要麼數十萬人上街。很有可能這個特首幹了不久,便會告訴大家他的健康出了問題,拱手讓位。之後的發展,很難想像,可以預見的是,到時主觀的求穩已經不再可能,求變亦更無力。
但是中央即便為了保存面子,反對派不管怎樣鬧,奪權的目標也只可能於2017年才能達致。中間的亂局,當然難受,而所造成的損失,於反對派當權之後也難恢 復。建制派中有一種看法認為政權輪替不是大問題,民主就是這樣的了。像美國打伊拉克一樣,讓你反對派打勝了,但你能把香港治理好嗎?
我如果是局外人,也有可能會這樣看,但是身在其中,過程將苦不堪言;而「再回頭是百年身」,我們所認識的、所期望的香港,可能就此完蛋;當今不少「失敗國家」和「失敗城市」都是這樣走過來的。
不管誰當特首,也不管特區和中央出多大力勁,就算從最樂觀的角度看,明天香港有可能會更好,但也好不到哪裏。能基本上扭轉頹勢,坐穩五年,並且還有能力於2017年尋求通過普選連任,這個特首已經算是九十分的了。
因此,不管將來如何,此刻我只能說,反對派已經勝了這一回合,並且為下一回合創造了不錯的空間。問題是,讓你反對派奪了權,香港真的與內地有效隔離之後,香港將是什麼樣子?能有什麼發展?……我實在不敢再想像下去,難道真的務農維生?你們想把香港帶到哪裏?
更關鍵的問題是,中央能容許香港出現多大的折騰?到最後,是否願意犧牲香港以顧全大局?
最關鍵的問題是,我們香港市民是否就此認命?我們有多大的決心去改變命運?有多大的能動性去這樣做?
「一萬年太久,只爭朝夕」。這個主宰着香港發展和你我未來的異常重大決策,各方面都要於不久拍板。
on 香港雜評: http://commentshk.blogspot.com/2011/09/blog-post_475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