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東省小城淄博正在經歷著一股戶外燒烤的熱潮。
來自全中國各地的人都來這裏品嚐著名的羊肉串,這在社交媒體上已經成為一個傳奇。
這是一種很吵鬧的體驗,而且肯定不適合膽小的人。
街道上擠滿了人,你坐在小塑料椅上,喝啤酒,用當地的葱花大餅捲起肉塊,而四面八方都是卡拉OK的歌聲。
乍一看,這些人群似乎顯示著經濟新在冠疫情緊急狀態過後正在強勢反彈——但是據經濟學家說,實情並非如此。
他們說,這更多是在表明,人們在家庭收入面臨巨大壓力之下找了一種便宜又好吃的選擇。
一個光著膀子的男人告訴我們,這是他和家人在炎炎夏夜的理想去處,並且這種玩法的性價比符合當下現實。
「這個地方非常適合老百姓,」他說,「最近賺錢很難,但花錢還是很容易。在經歷了三年的疫情後,經濟只是在慢慢恢復。」
中國的大學畢業生受經濟低迷的衝擊尤其嚴重,青年失業率一直徘徊在20%或以上。
一些學生對自己的未來感到不安。
「是的,我很擔心,」一個即將畢業的女生說,「競爭很激烈,找工作很難。我所有的同學都有同樣的壓力。」
對於那些有工作的人來說,經濟保障是他們不願意多花錢的一個重要原因。
他們擔心有可能會一不小心掉入失業大軍行列,而且在很多情況下,他們全家的最大投資已經不像他們原先想象的那樣有價值。
中國的房地產行業正承受著巨大壓力。
為了親身了解這一點,我們開車從淄博向東幾個小時,來到一個大得多的城市青島的郊外。
在這裏,急速爆發的房地產並沒有與買家或租戶的真實需求相匹配,結果就成了大量建成的樓盤卻很少有人住在裏面。
一名女子在她住的小區外面一個移動攤位上賣冷麵,她的鄰居很少。
幾年前,她丈夫搬到青島之後在這裏買了一套公寓,因為聽說這裏的學校好,想給孩子一個更好的起點。
我問她,是否擔心她的房子貶值。
「當然擔心,」她說,「但是我又能怎樣呢?」
旁邊一對做街道清潔工的夫婦正停下來吃午飯。他們指著身後的大樓說,那裏沒有人住。
路的對面是一小片混凝土樓盤,外牆沒有粉刷,沒有窗戶,窗框因為長時間曝露在外而顯得破舊。
「那邊的建築工程去年有一天突然就停工了,」那個男人說。
根據他妻子的說法,整片街區相當冷清。「這裏什麼都沒有,加油站也沒有,你加油還得走很遠。在這裏生活很不方便,」她說。
這個地方曾經有希望會騰飛起來。當時這座城市主辦過上海合作組織峰會,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也對這個地方的投資和經商給予過親自認可,這裏還有可能成為國際博覽會等活動的舉辦地。
本來以為,會有工廠、初創企業或者其他公司僱傭在這裏購房的人,但事實卻是,這些企業並不多。
據當地一名房地產經紀說,該地區的物業銷售量在近年已減半。
「價格下降是因為市場飽和,」她說,「建了太多房子,很難賣出去。」
我們放了一架無人機,從空中俯瞰的景象比在地面看到的還糟糕。
周圍都可以看到完全停工的新樓盤,已經完工的樓盤也幾乎沒什麼生氣。
而且,供求問題也並非是這一地區,甚至是這一城市所獨有。在中國的一個個省份中,都很容易找得到房地產泡沫帶來危險的證據。
在這個國家,房地產投機泛濫的原因之一是缺乏其他投資選擇,然而房地產的繁榮卻又使得許多大城市的房價超出了一般家庭的能力所及。政府對此的應對措施,是限制個人購買房子的數量。
這是一次進行平等改革的真心嘗試,但是現在正存在壓力想去逆轉這一方向。在青島,此類措施已經被放寬,以圖給停滯的房地產市場帶來刺激。
中國政策制定者面臨的挑戰,是要找到一種方法,令經濟增長和商業信心擺脫這種這房地產銷售的重度依賴。
像穆迪分析公司(Moody's Analytics)的哈里·穆菲·克魯斯(Harry Murphy Cruise)這樣的經濟學家,認為中國正面臨著重大的問題。
他在澳大利亞向BBC表示:「中國的經濟迫切需要實現再平衡。在過去二三十年裏,中國經濟通過大型基礎設施建設、房地產市場大幅增長等方面獲得巨大增長,然而在未來,這種增長方式並不可持續。」
「看看全世界,發達經濟體需要家庭作為經濟增長的關鍵驅動力,而這是目前的中國所不具備的。」
從降低利率到現金津貼,中國政府正在考慮用各種方式來促進個人和企業增加消費。
但是,問題在於情緒。
在有更多工作崗位的時候,人們就會更有安全感。企業需要投資以創造更多的就業機會,但在消費者如此缺乏安全感的時候,企業又不願意這樣做。
正如哈里·穆菲·克魯斯所說:「這有點像雞和蛋的問題。沒有企業支出,就不會有經濟的回升。他們在看到回升之前又不會支出。於是就成了一個僵局,阻礙著經濟關鍵部分的發展。」
然後,所有這些問題都有可能波及全球貿易。
中國是大國。全球第二大經濟體發生的事情所產生的漣漪,會引發波瀾。
這裏的製造業產量減少——由於國際需求疲軟——導致了出口下降、全球範圍內中國製造商品的供應減少,然後亞洲大工廠的商業活動也會減少。之後,中國由此而減緩的消費,又意味對其他國家產品的進口會減少。
對於中國政府來說,頭疼的是它或許不得不做選擇,要麼尋求短期刺激措施,這將推遲它最終需要面對的再平衡,要麼承受更多的即時痛苦,從而更快地開始長期的解決方案。
很自然地,北京權力高層當中幾乎肯定有人在考慮採取某種中間路線,先採取輕微推動措施來穩定經濟,然後再考慮手頭上更大的問題。
因為他們知道,一旦負面情緒形成,可能就很難扭轉局面。
不過,如果你想對青島,以及對生活本身感到樂觀,你可以去海灘。這裏著名的海岸線一帶,旅遊業似乎已經重新起來了。
那裏有笑聲,有遊客堆起來的沙堡。無論是產業巨頭還是卡車司機,這裏的每一個人都在盡情享受大海的懷抱。
無論這是否與現實相符,在這裏,你幾乎無法不覺得,雖然一切很難,但是將來還是會好的。
from BBC中文 https://www.bbc.com/zhongwen/trad/chinese-news-661313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