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onday, 3 April 2023

香港「掛繩遊行」成新常態 《國安法》下「遊行之都」的殞落

李澄欣
BBC中文記者

2023年4月3日
香港

一行人被封鎖線圍著,頸項掛上號碼牌,每個參加者都有一個獨立編號。他們在眾多警察監督之下游行,高喊著預先批准的口號。

這些並不是遊街示眾的罪犯,而是正在行使「集會自由」的香港市民。此情此景出現在昔日有「遊行之都」之稱的香港,引起各界嘩然。

在過去兩個周末,香港接連有超過十場集會遊行活動,是疫情「限聚令」解除後首批,也是《國安法》自2020年6月實施後的首批獲警方批出"不反對通知書」的活動。

警方施加了前所未見的要求,包括嚴格規定參加者的服飾及加入《國安法》條款。有主辦方形容相關限制荒謬和極度侮辱,掛牌如同「猶太人戴臂章」。

港府保安局局長鄧炳強回應稱,有關識別不帶有貶義或歧視,強調不會秋後算賬。他批評有人把掛牌做法形容為「掛狗繩」,是「刻意抹黑警方」,目的是要挑動市民對特區政府的不滿和仇恨,危害國家安全。

有學者預料,警方的限制措施會常態化,長遠改變香港遊行文化。

「遊行之都」有了新規

4月2日的多場集會遊行多數是宗教性質、慶祝和籌款活動。警方對每一個活動均施加國安條款,列明必須符合《香港國安法》,確保不會構成不利國家安全。

當局對部份活動施加服飾限制,如在杭州旅港同鄉會主辦的「喜迎杭州第19屆亞運會」集會及遊行,以及發展局海濱事務委員會主辦的慶祝復活節遊行,都要求所有參加者穿著大會上衣、貼上識別貼紙,或戴上主辦方提供的帽子及襟章。

多家教會舉辦「棕枝主日」巡遊,活動中參加者必須手持棕枝。另外,有至少5個活動被警方要求參加者遵從《禁止蒙面規例》,不准戴口罩。

一星期前的3月26日,有新界將軍澳居民發起反對填海的遊行,警方要求所有參加者佩戴號碼牌,禁止佩戴口罩和穿黑衣,並壓低人數上限在100人。過程中,整條遊行隊伍被包圍著,市民不能夠中途插隊加入,傳媒也不能在遊行隊伍當中採訪。

主辦人陳展浚事後在電台節目批評有關做法不合理,參加者感到被標籤,好像「被人圈養的豬」、「猶太人戴臂章」,沿途有些隊伍外的居民想加入聲援,卻不敢參與。

陳透露,警方事前檢視所有遊行相關的屋苑通告、臉書帖文和標語,「每一條banner(橫額)都要看過」。他反問:「要做那麼多才批准遊行,究竟《基本法》賦予我們的權利是不是已經有一個新的解釋?」

「掛牌遊行」會否常態化

根據《基本法》第27條,香港居民享有結社、集會、遊行、示威的自由。

保安局長鄧炳強被問到「掛牌」等遊行條件會否常態化時表示,現時社會表面上平靜 ,但仍有人想趁有活動舉辦時「挑動亂子」,作危害公眾安全的行為。他說當局會因應新的社會環境作風險評估,如有需要會採取有效措施。

香港社會政策及公共行政學者鍾劍華對BBC中文分析指,以往香港公民社會百花齊放,市民可以充分表達意見,現時警方擴大權力並沒有法律基礎,而且「比中國大陸去得更盡」,但當局以「國安」帽子壓下批評聲音。

他預料有關限制措施會變成常態,長遠是為了改變香港的遊行文化。「想慢慢培養一種認知,就是你要接受警察是會看你的口號、要掛牌,甚至要你實名制。這樣,政治訴求就不能毫無顧慮地表達,不會有反對政府的遊行,只剩下那些呼應政府的活動——到時候他(港府)可以向全世界說,香港仍然有集會自由啊,只不過是那些(反對政府的)人自己不搞罷了。」

在鄧炳強開腔定調前的一周,香港主流媒體都曾對警方安排提出質疑。

香港《信報》政治專欄「餘錦賢」指出,警方施加的限制忽視了「相稱性」,文章引述民主派人士稱,擔心「掛牌」只是第一步,遊行實名制才是警方的最終目標,並指相關針對性條款等同對「遊行」兩字添上負面標籤,剝奪參加者「免於恐懼的自由」。

《明報》社論指警方矯枉過正、做法奇特,遊行掛牌觀瞻很差,參與者如有被侮辱之感,完全可以理解,「倘若『掛牌遊行』成為新常態,只會有損香港作為開放社會的形象,為他人所竊笑」。

網媒《香港01》評論文章也批評,客觀上掛牌和拉封鎖線的觀感很不理想,「對集會遊行的過度規管或許很穩妥,安全係數最高,但完全無助社會化解怨氣」,呼籲官員面對民怨時應「直視問題,回答社會」。

中國官媒香港中通社則刊出建制派人士高松傑文章指,「上班要掛員工證、出席活動戴名牌」,一個人如果是光明正大,根本不用怕遵守任何規則,因此「絕對支持香港警方合情合理合法的決定」。


from BBC中文 https://www.bbc.com/zhongwen/trad/chinese-news-6516375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