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么,面对众多用户和海量信息,微信具体是如何进行内容审查的呢?研究中国互联网多年的加拿大多伦多大学公民实验室(The Citizen Lab)于11月30日再度发表报告,揭示微信审查系统的运作机制。
由于现行版本的微信要求用户必须在注册时绑定有效手机号,手机号码的所在地就成了筛选审查对象的方法。
报告发现,微信上的关键词过滤只针对用中国大陆手机号注册的用户,但即使用户本人后来更改绑定为境外手机号码(比如出国留学或移民),即其原始中国手机号码已与帐号不再关连,这个帐户也同样会被审查,包括其发布的部分“敏感”内容会遭到屏蔽。
此外,这篇报告的主要发现还包括:
关键词审查不再透明,用户过去会收到具体消息被拦截的通知,但现在没有任何提示;
在群组中被拦截的关键词比两人聊天时更多;
关键词过滤库是动态的,有些过去的敏感词在后来会被取消,但也会因应新的事件增加敏感词;
微信内置浏览器会针对中国用户屏蔽“敏感”网站,境外用户可浏览所有网站,但有关赌博和色情的网站也偶尔会被屏蔽。
(即时通讯中)受众的多少至关重要,因为随着其数量不断增长,你就拥有了更大的号召力……相比起两个人之间的对话,多人接触对当局来说风险更大,他们更容易被调动起来上街抗议。
公民实验室研究人员 Jason Ng
报告列举了获得上述发现的方法。比如,研究人员在微信上从一个中国用户向一个加拿大用户分别发送了2万6821个关键词(其中包含一些“敏感词”)进行测试,其中只有“法轮功”没有被接收到(但在另一次测试中,“法轮功”也没有被过滤);而在一个3人微信群组中做同样的测试,则有更多的敏感词被拦截。
此外,中国用户在群组中分别发送“六四”、“学生”和“民主运动”,群成员均可以收到;但如果发送同时包含这些词的一句话:“我的生日在六四,我是一名学生,我在读一本关于民主运动的书”,群成员就不会收到,而且微信没有任何关于消息发送失败的提示。
但并不“智能”的微信审查系统有时会出现“漏网之鱼”,比如在上述群组中,中国用户发送“六四纪念馆”会被拦截,但如果写成“今天是六四,我要去纪念馆”,却会莫名其妙地通过。
镜像链接:谷歌镜像 | 亚马逊镜像
相关日志
- 2016/12/02 -- 《环球邮报》中国使用人工智能审查网上群聊敏感话题 ( 镜像链接: 亚马逊镜像 | 谷歌镜像 )
- 2016/12/02 -- 自由亚洲电台:中文微信——一个应用,两个体制 ( 镜像链接: 亚马逊镜像 | 谷歌镜像 )
- 2016/11/30 -- 自由亚洲电台:多个中国微信群突遭关闭 ( 镜像链接: 亚马逊镜像 | 谷歌镜像 )
- 2016/11/26 -- 端傳媒:面對中國,Google 還打算終結網絡審查嗎? ( 镜像链接: 亚马逊镜像 | 谷歌镜像 )
- 2016/11/22 -- 泡泡网:从WeChat到Twitter 感受跨世纪的穿越 ( 镜像链接: 亚马逊镜像 | 谷歌镜像 )
- 2016/11/19 -- 《纽约时报》社交媒体的政治力量:当假新闻影响选举 ( 镜像链接: 亚马逊镜像 | 谷歌镜像 )
- 2016/11/08 -- 德国之声:网络安全新法获得批准 中国审查机制再受质疑 ( 镜像链接: 亚马逊镜像 | 谷歌镜像 )
- 2016/09/28 -- 主播的羊毛剪起来!广电总局推“持证上岗”洗牌直播业:买张证要数千万,小平台难生存 ( 镜像链接: 亚马逊镜像 | 谷歌镜像 )
- 2016/09/27 -- 眼红插一脚:新闻出版广电总局通知直播平台和个人必须持证上岗 ( 镜像链接: 亚马逊镜像 | 谷歌镜像 )
- 2014/03/14 -- 德国之声: 习近平任网安组长后,微信也遭清算! ( 镜像链接: 亚马逊镜像 | 谷歌镜像 )
from 墙外楼 https://www.letscorp.net/archives/11308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