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ednesday, 21 December 2016

梁京:2016——美中关系的转折年

2016即将结束,我不禁向自己提出这样一个问题,当未来一代人回顾历史的时候,2016年将具有什么样的特殊历史意义?毫无疑问,特朗普当选美国总统意味著历史正在发生重大的转折,无论对美国内部,还是对整个世界,这个转折究竟意味著什么,尚有待时间展开才能逐渐清晰。

去年底,我就听到了这样一个消息,多年来一直持"亲中"立场的美国政治精英,已经开始反悔。最近,我又看到了约翰霍普金斯大学孔诰烽副教授的评论,题目是"亲中派大佬的悔悟?华盛顿对中战略大变局背后"。(见微信公众号:阿尔法工场)评论的基本观点与我一年前得到的消息一致,那就是美国的政治精英的对华思维已经发生了历史性的转向,也就是认为中国利用了美国的善意而强大,却始终没有放弃对美国的仇视和敌意。正是在这个大背景下,才有了特朗普与蔡英文的"通话"事件。

这意味著,2016年有可能成为自尼克松访华以来,美中关系的一个转折年。我们都知道,发生在45年前的美中关系转折,彻底改变了世界的面貌,那么,这一次美中关系的转折,其历史意义也将非同小可。

这样看,是否夸大了美国少数精英对华态度的转变对历史的影响?更重要的是,这样强调美国部分精英对华态度的改变,会不会产生严重的后果?

本月15日,美国美中关系全国委员会在纽约举办的50周年庆祝活动时,基辛格发出警告,"如果中美两国不能合作紧张会加剧,世界将分裂为拥中和拥美两派,并早晚会失控"。他的这个表态,代表了对美中走向对抗深感忧虑的人,同时也进一步证明,美国精英对中国敌意的增长,确实是一股强大的潮流。

那么,作为一个追求进步和自由的中国人,我们应该如何来看待美国精英中的这个潮流呢?是应该悲观还是应该乐观呢?

我的看法是,美国精英的这个敌视中国的潮流的显性化有深刻的利益和文化根源,在中国迅速崛起的情况下,是一个不可避免的发展。中国的迅速崛起,确实得益于美国对中国的巨大支持,而美国本来是有机会做出另外一种选择的。比如说,在89年的天安门事件后,尤其是在苏联解体后,美国的一种选择就是全面制裁中国,并全力支持俄国的政治和经济转型,但老布什总统却做出了相反的选择。现在回过头来看,这可能是对美国乃至对世界更好的选择,这也是许多美国精英后悔的主要理由。

但历史是不可逆转的,而且,我们永远也无法证明,如果老布什做出了相反的选择,产生的世界格局就一定会比现在的更好。中国在美国的支持下,经济突飞猛进,但政治体制却并没有像美国希望的那样实现民主转型,这确实对美国主导的世界秩序带来了严峻的挑战和巨大风险,这是一个不容否认的事实。但是,中国经济对外开放的过程,给中国社会和思想观念带来的巨大进步也是一个不可否认的事实,而且,从长远来讲,由于中国人口规模巨大,这个进步的积极意义对整个人类的意义更为重大。因此,从更为长远的历史角度来看,后人很可能认为老布什当年的选择是完全可以理解的,虽然他有机会做的更好。

在承认中国崛起给美国和世界带来巨大风险这个事实的同时,对美中关系的历史转折过于悲观的态度,对于历史向好的方向发展有害无益。未来虽然受到历史的约束,但未来永远是可以选择的。持一种审慎和求实的乐观态度,将有助于做出好的选择。美中关系紧张固然会增加对抗乃至战争的风险,但也将极大地促进两国在技术革命时代的制度变革竞争,促进两国内部的变革。我坚信,美中关系的历史转折,将在两国带来一个大变革的时代。






——RFA

from 新世纪 NewCenturyNet http://ift.tt/2iaSHXZ