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unday 22 May 2016

两岸需要建立新共识

丁咚  文


两岸关系随着民进党领导人蔡英文获选重新进入动荡期。围绕是否认同和坚持“九二共识”,在蔡英文就职典礼前夕,两岸展开了一场不见硝烟的“战争”。

蔡英文的就职演说表明,经济体量庞大、对台湾经济拥有重要影响力的大陆施压策略产生了一定效果。她既未全盘肯定“九二共识”,也未完全拒绝,而是采取一种折中方式,描述两岸关系取得的进展,承认1992年两岸会谈“历史事实”,同时保证将依据“宪法”处理两岸关系,为民、共两党和两岸进一步寻求妥协,建立新的共识,打下了必要基础。

“九二共识”是大陆力主描述两岸关系现状并得到国民党积极呼应的政治策略和成果。大陆藉此强力牵制执政的民进党的台独路线之意图明显。因此,在蔡英文演说中对“九二共识”作出模糊表态后,大陆依然采取了强烈批判的立场,将会继续“听其言,观其行”。国台办的声明指责蔡英文“模糊的态度、回避的做法”,并指出“这份没有完成的答卷,并不能为大陆方面和国际社会所信服,需要她作出进一步明确回答。”声明警告北京“将坚决遏制任何形式的‘台独’分裂行径和图谋”,强调今日中国“捍卫国家主权和领土完整决心未变,能力更强”,以此对其进行武力威慑。

不过,大陆在强硬回应的同时,也为两岸协商留下了空间,明确提出“一个中国原则”是两岸交流与合作的的共同政治基础。另一方面,大陆全面封杀蔡英文演说通过包括互联网在内的各种方式传播亦说明,在如何推进两岸关系发展上,大陆并未掌握绝对优势和话语权,台湾方面以及民进党政府仍有相当的回旋余地。

如若一方坚持“九二共识”,而另一方最终亦拒绝认同之,两岸关系就将进入死胡同,并进入重新隔绝的轨道,双方来之不易的现有协商格局和密切交流、合作的成果将付诸东流,最重要的是,两岸关系前途亦将变得危险,兵戎相见无异于兄弟相残,只会导致生民涂炭而无任何积极意义。

两岸或许都该认识到,统一或者独立,对于一个政治组织来说,不应是其追求的终极目标,实现和保障民众的自由、安全和福祉,才是双方共同的历史责任。在此基础上,打破僵局,彼此妥协,民进党放弃“台独党纲”,大陆亦不固守“九二共识”教条,同意就达成新的共识展开协商和谈判,至关重要。

新的共识绕不开一个中国原则,国家统一亦是现实政治目标。在这个问题上,两岸都须认真考量和体认,并将其作为新共识的基础。但在一个中国问题上,除了继续坚持两岸“各自表述”权利之外,还需要强化对等原则。大陆不应像它在国台办声明中所表现的那样“居高临下”,动辄以武力相威胁,而应建立起与台湾真正平等的关系机制。毕竟同胞情谊和民众福祉是政治的根本着眼点和立足点。

民进党所忌惮的是,民主的台湾统一于根本不同体制的大陆,从而损害民众自由与福祉。民进党之崛起,就在于其与国民党的政治理念的巨大差异,前者是以民主自由为政治圭臬,而当时的国民党政府坚持一党独裁。两岸政治体制的歧异,可谓共识生成的关键障碍之一。

两岸新共识的另外一个基础,应包含了对两岸政治体制逐渐趋同的愿景,将全民普选、民主体制作为与一个中国原则并立的“国家统一”前置条件。如此重大的事项应将其交付全体人民而不是某个代理机构来决定。这也符合大陆一贯主张的两岸前途不是台湾2300万人民而是由全中国13亿人民共同决定的观点,符合国台办声明中“以民众的福祉和利益为依归”的立场,符合大陆有关只要坚持一个中国原则“什么都可以谈”的政治策略,因而不可能为之拒绝。相反,它将成为两岸重新启动对话,延续交流与合作的重要契机。

“一国两制”是特定历史的产物,是一定阶段对两岸关系发展提出的一个政治目标,而不是不可逆的“既成事实”。对此,两岸具有谈判和妥协的可能性。诚如国台办所言,民进党应放下“台独”历史包袱,大陆也应该摒弃“一国两制”历史包袱,双方都应轻装上阵,以开放性思维,就国家和民族前途的重大问题展开协商与谈判。一个国家、一种制度,作为远景目标,更利于民众自由和福祉,也是民进党执政下的台湾和大陆克服分歧,求同存异,建立新共识,开展新合作的可行路径和政治基础之一。



from 丁咚 http://dingdong805313676.blog.163.com/blog/static/12722224720164239244190